七一社區        注冊

戰略家李光耀“中國預言”為何獨具價值

呂元禮

2015年04月14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戰略家李光耀“中國預言”為何獨具價值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被人稱作“具有超前眼光的戰略家”。由於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深邃的洞察能力,他對中國的多個預言也被認為具有先見之明。

  預言之一:有三個條件中國就能騰飛。1974年,李光耀在會見印度領導人時指出, “隻要有穩定的政治環境,有信得過的官僚,有市場經濟,同時以社會為依歸,即強調社會第一,而不是個人第一。有這三個條件,中國不僅可以和新加坡競爭,甚至還能同日本競爭”。他說:“這樣的日子不很遠了。”果真,四年之后的1978年,中國開始了經濟騰飛。

  預言之二:中國會比新加坡做得更好。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李光耀告訴鄧小平,新加坡華人多是從中國廣東、福建南下的家無寸土、目不識丁的苦力的后代﹔反之,中國所擁有的是留守中原的達官貴人、文人學士、狀元的后代。因此,凡是新加坡能夠做到的,中國也一樣能夠做到,而且會做得更好。

  預言之三:中國傳統文化必將煥發光彩。1967年,尼克鬆訪問了新加坡,他問李光耀,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李光耀回答說,“文革”的做法其實是在鑲嵌著舊中國畫的瓷磚上涂水彩,現在看上去都是水彩的顏色,但是經過時間的風雨洗刷之后,凸顯的仍然會是瓷磚的底色,即中國傳統文化。

  李光耀的上述認識,基於他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肯定。新加坡的華人多數是貧窮移民的后代,沒有受過正統的儒家思想教育,他們所具有的是從父母和親人那裡學來的民間風俗。李光耀對這種作為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感同深受,他后來也說:“中國要實現工業化現代化,不一定就得把基本的文化價值觀和信仰全都拋棄。看看台灣、韓國、日本、香港和新加坡,大家都在想方設法保留勤儉、刻苦的傳統價值觀,強調注重學問知識,效忠家庭和國家,把社群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正因為有了這些儒家價值觀,才有社會凝聚力、高儲蓄、高投資,進而帶來高生產力和高增長。”

  由於李光耀是某種意義的 “文化決定論”者,即相信人類的智力很大程度是由遺傳因素所決定,相信族群的命運很大程度是受文化傳統所左右。所以,他對中國的 “預言”就不是簡單的即興之言。對李光耀來說,認識到中國的崛起並不需要看到中國大陸崛起的現實,而是隻要看到中國的輝煌歷史和中國台灣、中國香港與新加坡的發展事實:既然中國的先人能夠創造出如此偉大的文明,作為他們后裔的當代中國人有什麼不能做到的呢?既然中國台灣、中國香港與新加坡能夠做到,同是華人的中國大陸有什麼不能做到的呢?在李光耀看來,中國大陸的崛起,只是時間的遲早。李光耀之所以有此預言,是因為上述三條本身就是新加坡成功的經驗,也可以說是新加坡模式的概括。實際上,上述三條也正是“中國經驗”的重要特征。由此看來,“中國經驗”和新加坡模式的確擁有相通之處。這對我們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特別是發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品質,有很多啟發。

  (作者為深圳大學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精彩推薦:

習近平法治思想脈絡:從“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國”

習近平“治縣觀”:建好“一線指揮部” 縣委書記須“四有”

習近平博鰲演講五大亮點 命運共同體不分亞洲內外

習近平“扶貧觀”:扶貧先要扶志 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盤點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習近平都上過什麼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