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國無信不興,人無信不立。誠信是人類的普遍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是維系社會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則。隻有夯實誠信建設這個基礎工程,使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准則,才能夯實經濟社會發展的道德基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道德是人的自律,法律是人的他律。誠實守信不僅是道德范疇,時代又賦予其法的內涵,實現由道德自律向法律規制的轉化。
省委書記王憲魁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明確指出,“建設法治黑龍江,必須從加強誠信建設這個基礎工程抓起,積極推動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公民誠信,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誠信體系。”因此,我們必須把誠信建設作為法治黑龍江建設的重要任務來抓,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讓法律的紅線和道德的底線共同發揮作用,真正把黑龍江的誠信形象樹立起來,讓誠實守信在龍江大地蔚然成風。
我省正處於爬坡過坎、攻堅轉型的特殊時期,尤其是經濟新常態下,原來長期積累的一些潛在矛盾和問題正在逐步顯現,不僅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重大調整,也對社會誠信進行著重大考驗。誠信作為政府公信力之所在,企業生命力之所依,個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一旦出現問題,不僅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更關乎黨的執政地位、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
毫不諱言地講,不講誠信的現象,在我省還比較普遍。從政府行政來看,一些地方政府朝令夕改、言而無信、失信於民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不按時履行承諾,導致有些項目遲遲批不下來,有些項目即使批下來了,但由於個別領導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標,為個人謀取私利,造成項目遲遲不能上馬,企業敢怒不敢言。從企業經營來看,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偷稅漏稅、拖欠工資等不講誠信的現象屢禁不止,喪失起碼的道德底線。從公民個人來看,社會公德失守,見利忘義、欠債不還等現象也不少見,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見危不扶、見死不救的事件時常見諸報端。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黑龍江的對外形象。可以想見,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必然導致社會道德風氣的倒退,進而影響民生質量,沖擊公序良俗,妨礙經濟運行,阻礙社會進步。因此,加強龍江誠信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加強誠信建設,各級政府要推進政府簡政放權,進一步簡化程序、明確時限,絕不能讓企業跑斷腿還找不到門、辦不成事。對政府失信給企業造成損失的,依法依紀逐級追責,及時受理和通報政府失信典型。加強企業誠信建設,教育引導企業重合同、守信用,守法經營、依法納稅,履行社會責任、承擔社會義務。大力打擊見利忘義、制假售假行為。加強公民誠信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不講誠信的行為,既要發揮道德教化作用,更要發揮法律的約束作用,對失信行為進行懲戒,讓失信者付出代價,使人們不想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
加強誠信建設,政府要起到主導和帶頭作用。各級政府要把法治建設和誠信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落實並細化對各種失信行為的司法懲戒、道德懲戒、行政懲戒、社會懲戒,努力實現誠信建設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各行各業要把誠信建設作為基本行為准則,採取得力措施,完善相關機制,切實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在激勵守信、懲戒失信上取得實效。各級領導干部要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帶頭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踐行承諾,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
蔡元培先生說:“誠字之意,就是不欺人,亦不為人所欺。”加強誠信建設,“不欺人”、“不為人所欺”,就需要憑借法治、道德,建立覆蓋全社會的誠信體系,讓誠實守信的基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引導全社會形成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使尊法守信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