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完善網絡空間戰略布局,提升網絡強國建設執行力

劉兵

2015年03月19日08:3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准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在國家網絡空間治理的進程中,戰略清晰,方能制度科學﹔制度科學,還需執行有力﹔三者兼備,必有法治良序。當前,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將滿周年。值此時刻,從戰略層面進一步梳理完善網絡強國建設的總體布局,以准確、科學、主動的戰略舉措應對瞬息萬變的網絡空間發展趨勢,有利於全面提升網絡強國建設的執行力。

2014年是全球網絡空間加速發展的一年,網絡經濟蓬勃興起,網絡安全環境挑戰不斷,網絡空間國際交流更加頻繁,網絡博弈更加激烈,網絡空間對現實社會的拉動和改造效應呈現“加速度”﹔2014年也是中國網絡強國建設的啟動之年,中央網信辦成為網絡強國戰略的組織推動者,網絡空間法治化全面推進,網絡外交精彩啟動,網絡強國戰略的開篇布局展示出新形象、新氣派,開啟了“新常態”。在此基礎上,研究如何加強網絡強國建設的執行力,全面推進戰略落地,成為2015年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戰略的中心議題。

一、加強網絡強國建設執行力要汲取我國國家治理的實踐智慧,保持戰略先進性

總結我國國家治理經驗,在於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實踐相結合,保持了國家治理戰略的先進性,堅持道路自信,把握時代趨勢,勇於探索反思,對國家治理模式不斷進行戰略調整和升級。網絡時代,網絡空間治理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意義,與國家治理思路一脈相承。因此,加強網絡強國建設執行力,應當汲取我國國家治理的實踐智慧,優先聚焦於戰略頂層設計,將戰略定力、戰略前瞻性和戰略開放性相結合,保持戰略的先進性。

(一)要保持戰略定力

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實踐中始終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在道路問題上保持戰略定力,將黨和國家利益、人民利益高度統一,堅持正確方向絕不動搖,這是我國國家治理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証。因此在加強網絡強國建設執行力的過程中,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改革實踐中的正確理論,將加強黨的領導、保障國家安全、推動經濟發展、提升國際話語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保持高度的自信,不論內外部形勢如何變化,都能夠堅持正確導向,探索出適合國情的發展之路。

(二)要保持戰略前瞻性

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實踐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深刻洞察世界發展大勢,准確判斷國內發展主要矛盾,根據不同發展階段,明確國家治理的重點,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有效應對了國內外形勢變化的挑戰。因此在加強網絡強國建設執行力的過程中,要保持戰略前瞻性,把握好形勢“變”與“不變”的關系,圍繞和平和發展的時代主題,認真領會習總書記關於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牽一發而動全身”論述的深刻含義,研究網絡空間發展趨勢以及相應的機遇和挑戰,做好戰略頂層設計。

(三)要保持戰略開放性

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實踐中始終堅持博採眾長的胸襟和氣度,總結全球現代化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的文明成果,順應世界發展潮流,主動融入世界、改變世界,保持了自我革新的動力。因此在加強網絡強國建設執行力的過程中,要保持戰略開放性,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網絡發展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推動中國同世界的“互聯互通”開放新格局,積極打造網絡空間時代“共享共治”的國際新秩序。

二、加強網絡強國建設執行力要全面分析網絡空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網絡空間對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影響還在逐步深化中,其進程遠未終結。網絡空間必將成為人類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新基礎,對傳統政治經濟社會帶來顛覆式的改變。誰能在戰略上及時調整,充分應對,就能把握機遇,順勢有為。因此落實網絡強國戰略,就必須始終保持戰略清晰,准確把握網絡空間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為提前布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一)要正確認識網絡空間發展帶來的戰略機遇

從我國網絡發展基礎來看,我國網民規模全球第一,網絡普及率穩步提升,移動互聯網具有后發優勢,信息消費規模增長迅速,潛在市場巨大,涌現出一大批以互聯網創新引領發展的企業,整個社會的互聯網思維不斷提升。從我國發展階段來看,中央適時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改革發展目標明確,經濟結構轉型具備基礎,利用國內發展的區域差異和結構差異進行整體升級的潛力巨大。從國際格局來看,部分國家的網絡霸權意圖遭遇國際社會的共同警惕,我國在國際網絡空間交流中的道義地位和話語權不斷提升。

(二)要充分估計網絡空間發展帶來的戰略挑戰

從國家安全層面來看,部分國家掌握了網絡空間的關鍵核心技術和資源,在軍事和創新方面優勢明顯,我國在網絡主權和信息安全方面暫時處於不利地位,缺乏對等的防御威懾能力。從經濟層面來看,隨著互聯網條件下新型制造業的發展,全球制造業的布局變化,我國在傳統國際競爭環境中的低成本優勢不斷消減。從政治文化層面來看,互聯網將逐步推動社會結構的扁平化,民眾對參與公共決策的熱情愈發高漲,對社會治理能力和主流文化構建提出更高要求。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國一定程度上還存在高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中端工業制造能力欠賬,低端生產能力過剩的尷尬局面。從國際層面來看,部分發達國家主導了全球網絡空間的資源、治理、軍事規則的制定,我國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影響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三)要准確把握網絡空間發展所處的初級階段

網絡空間自身正處在一個不斷完善的進程中,技術發展更加迅速,有關規則的滯后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技術的前進步伐,整體來看仍處於初級階段。就全球網絡空間發展而言,美國在網絡技術領域一超獨霸,網絡主權尚未界定,網絡疆域界限不明,網絡規則尚未形成,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文化受到互聯網的不斷沖擊。就國內網絡空間發展而言,網絡經濟被國際資本控制,民族產業力量有待加強,網絡國防力量基礎薄弱,網絡國際合作與交流剛剛興起,網絡社會治理、文化傳播、技術創新、人才儲備和培養各個領域制度建設還存在跟不上的情況,應對網絡空間發展的整體戰略規劃還不完善。

三、完善網絡空間“七大戰略布局”,提升網絡強國建設執行力

面對網絡空間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提升網絡強國建設執行力,不能僅僅從互聯網的單一功能和維度出發,而要作為一項帶有全局性的戰略性議題,需要我們明確以網絡空間治理現代化為戰略導向,整合戰略資源,在經濟、國防、外交、社會治理、文化、科技、人才多領域做好戰略規劃,完善戰略布局,搶佔網絡時代的國家戰略制高點。

(一)完善網絡空間經濟戰略

要將網絡經濟打造為經濟新常態下的增長引擎,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投入和普及,優化創新環境,繼續保持移動互聯網領先優勢,挖掘產業增長潛力,通過信息消費拉動互聯網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充分發揮網絡空間對我國工業、農業、服務業的智能化改造作用,在具備基礎的地區加快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形成科學可持續的產業布局。要將網絡經濟打造為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連接點,利用市場資源,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與國際網絡技術、資本深度合作,促進技術和資本的沉澱,形成融合共贏的良好局面﹔打造具備全球視野和技術領先的互聯網企業,鼓勵具備較高產業和創新能力的企業走出去,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加強網絡經濟區域貿易安排,積極參與國際網絡經濟貿易規則制定,在知識產權、數字貿易等方面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

(二)完善網絡空間國防戰略

要大力加強網絡空間國防建設,強化網絡軍事力量的發展,推進網絡軍事技術創新,追趕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加快構建攻防兼備的網絡戰略威懾體系,建立對等的防御摧毀能力,積極研究未來軍事技術發展的趨勢﹔堅持全民國防,創新網絡條件下全民動員機制,加強網絡國防意識宣傳,走軍民融合國防之路。要科學研判大勢,深刻把握和平發展的主題,建立與大國之間的戰略意圖傳導和軍事交流對話機制,加強在打擊網絡犯罪和恐怖主義領域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網絡軍事規則的制定,降低網絡軍備競賽風險﹔形成與周邊國家的網絡軍事互信,大力弘揚命運共同體的新型周邊安全觀,增加網絡軍事透明度,著力維護周邊和平穩定大局。

(三)完善網絡空間外交戰略

要積極落實中央關於外交和國際戰略的總體部署,立足網絡空間,圍繞建設新型大國關系和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推動網絡安全議題的對話合作,深化雙邊和多邊的網絡經濟經貿往來,讓網絡空間成為外交合作的重要領域。要正面回應部分國家“網絡自由”的虛偽宣傳,反擊對中國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的無端指責,廣泛聯合網絡發展中國家倡導新型的國際網絡價值體系,樹立我國在網絡安全和發展方面的良好國際形象。要按照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目標,憑借區域合作組織和國際組織,積極探索構建國際網絡共享共治的規則體系和實現平台。

(四)完善網絡空間社會治理戰略

要借助網絡空間技術提升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利用網絡平台更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加強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提高行政效率,發揮好主流媒體的價值引領作用,積極引導網絡輿情,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和透明,完善網絡監督機制。要借助網絡空間技術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加快推進網絡法治化進程,統籌建立網絡身份認証管理機制和個人信用體系,在完善個人隱私保護的基礎上,降低網絡空間的匿名性和脆弱性,實現安全有序可控的網絡空間環境,有利於進一步激發網絡空間的發展潛能。

(五)完善網絡空間文化戰略

要重視網絡空間的文化創新功能,正確面對網絡對傳統社會關系、權力結構的重組和再造,引導社會理性和公共意識的發展方向,吸收和借鑒互聯網思維中的優秀文化元素,將數據文化、創新文化、開放文化、共享文化、協作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特質相結合,推動社會主義中華文化的與時俱進。要發揮網絡空間的文化傳播功能,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打造中國文化產業,創新傳播渠道,整合全球資源,將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到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建構中國話語權。

(六)完善網絡空間科技戰略

要重視對網絡空間基礎研究的國家投入,集中國家優勢資源,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在網絡安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關鍵領域、重大項目方面實現技術攻關與重點突破,盡快追趕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為技術創新提供發展基石和根本保障。要建立多層次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法治環境,推動技術與產業的無縫對接,鼓勵國有和社會資本進入網絡科技創新投資領域,建立市場化的創新激勵機制,形成研究機構、中小企業等多種主體的創新競爭市場。

(七)完善網絡空間人才戰略

要加強網絡空間領軍人才儲備,立足全球視野,提供積極的政策支持,引進國際頂尖網絡科技人才,通過網絡平台建立全球人才資源的協作共享機制,制定國內網絡人才培養和激勵計劃,完善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引導高素質人才向網絡相關產業流動。要布局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模式,傳統的以電氣工業為基礎的教育模式已無法適應網絡空間的智能化、信息化發展趨勢,要盡快轉變現行人才培養和知識獲取模式,培養一批能夠利用網絡快速學習、具備跨領域知識整合能力、適應未來行業整合趨勢的人才。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研究生院)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綜合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