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永貴: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真實面目

2015年03月11日08:40   

新自由主義是近些年來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一種社會思潮。新自由主義的基本觀點及“核心價值”是什麼?怎樣認清其本質及其影響?認清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真實面目,對深入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特別是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自由主義的“核心價值”解析

新自由主義思潮來自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它經歷了從古典自由主義、現代自由主義到當代新自由主義的發展和變形。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過所謂“華盛頓共識”后被推及世界。它以個人主義為理論基礎,在經濟上主張市場萬能、徹底私有化、全球自由化和福利個人化,在政治上反對社會主義制度、鼓吹多黨制。具體講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價值觀上主張“個人主義”。新自由主義的哲學基礎是個人主義。它認為,個人權利尤其是個人的自由權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個人偏好、利益訴求都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不能在眾多個人利益訴求之間按照某一種標准分出孰優孰劣。每個人都有設定自身追求目標、採取措施實現目標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應該受到保護的。在新自由主義看來,個人權利成為判斷一切社會行為得失成敗問題的尺度,個人利益成為解釋一切歷史事件的動因。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新自由主義認為個體的實在性決定個人優於社會,社會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個體的性格決定整個社會的性質。國家只是社會的一部分,國家和社會同樣是由單個有生命的個人組成的,國家和社會沒有特殊的額外的權利。所以,個人優先於國家和社會,個人、社會和國家之間具有明晰的權利邊界,社會和國家不能以任何借口越界侵犯個人的權利。由此,新自由主義順理成章地得出結論:在經濟領域要盡量運用自發力量,盡量避免外在強制,讓個體在自由競爭中實現經濟的良性發展。總之,個人主義哲學是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基礎,正是從個人自由出發,新自由主義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

第二,經濟上推行“三化”,反對公有制。在經濟理論上,新自由主義繼承了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自由經營、自由貿易等思想,並將之“發揚光大”為“三化”:即絕對自由化、徹底私有化和全面市場化。

絕對自由化的主張是個人主義價值觀在經濟領域的直接體現。新自由主義認為經濟自由最重要,是經濟效率和社會財富的前提,是其他一切自由的基礎。其代表人物哈耶克就公然宣稱,體現個人自由的私人企業制度和自由市場機制是最好的制度。另一代表人物弗裡德曼也認為,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最有利於個人自由,並能促進社會在科學技術和人文藝術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尤其是能為普通人提供最廣泛的發展機遇。

徹底私有化是自由主義的一貫主張。新自由主義認為隻有在私有制條件下,個人擁有生產資料所有權,市場主體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保証,個人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根據市場需求自主決定生產銷售等經濟活動。新自由主義認為,私有制的存在不僅使每個人都獲得了發財致富的機會,而且體現了資本主義宣揚的自由與平等。私有制不僅保証了個人追求經濟利益的高效率,同時,私有制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調解下,能自動實現資本主義經濟的均衡發展,使得資本能夠在不同所有者之間流動,工人能夠自由選擇不同的老板為其工作,整個社會的失業率可以保持在自然失業率水平上。總之,在新自由主義眼裡,私有制不僅是自由資本家發家致富和工人平等就業的保証,而且是資本主義經濟協調發展運行的所有制基礎。新自由主義者強烈反對公有制,認為公有制導致產權不明確和不可轉讓,會造成經濟運行中效率低下、浪費驚人和腐敗頻出。在政治上,他們甚至認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會導致社會成員喪失寶貴的自由,掌握生產資料的獨裁者會將社會大眾推向受控制、受奴役的悲慘境地。

新自由主義推崇市場的作用,相信市場萬能,主張完全市場化。認為市場經濟是與私有制匹配的經濟運行模式,是唯一能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經濟制度。這種市場理論,是為了維護當下大壟斷財團經濟行為的絕對自由,是出於壟斷資本增值的需要。經歷了從自由競爭時期的原始積累,壟斷資產階級已經足夠強大,在西方國家經濟和政治生活中處於支配地位。這時,再要求自由競爭、優勝劣汰無非就是將壟斷資本的弱肉強食合理化,使壟斷資本依仗資本優勢獲取超額剩余價值的行為合理化。

第三,政治上實施所謂“民主”,反對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新自由主義認為,國家通過掌握生產資料,運用計劃組織生產,就擁有了絕對的權力,就必然導致在政治上的集權主義。他們以此抨擊、反對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宣揚西方憲政民主。他們將西方的政黨制度、議會制度、選舉制度等政治制度超歷史化、普世化,將西方的主權在民、三權分立、人人平等的政治觀念“意識形態化”,有意掩蓋其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階級性、歷史性和意識形態性。

第四,國際戰略上推銷“全球一體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新自由主義開始在全球傳播,積極謀求建立全球秩序,實現新自由主義的“全球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為當代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加速向國際壟斷發展。可以說,新自由主義代表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階級利益,它主張建立全球秩序並不是為了維護不同國家利益,也不可能照顧到不同國家經濟政治現有水平。它所主張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就是為了將整個世界納入到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資本增值的世界。尤其是在經濟政策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為了實現資本在全球的增值,要求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實行新自由主義政策。他們要求發展中國家開放國內市場,實現生產要素和資源(除了勞動力要素)在世界范圍內自由流動,實現生產、貿易和金融的完全自由化與國際化。他們通過控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清算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制定一系列行業規則,將廣大發展中國家納入到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實行美國模式的世界經濟一體化。例如,“華盛頓共識”的出爐就是位於華盛頓的三大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政府共同提出的、體現新自由主義理論的具體政策主張。

二、新自由主義的實踐后果和困境

對待一種社會思潮,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對待新自由主義,我們不僅要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更要從其實踐結果中認清它的危害,反思它的困境,發現它的本質。

新自由主義的實踐后果嚴重。隨著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這些國家以“華盛頓共識”為經濟轉型指南,運用“休克療法”,掀起了一場迅速、全面推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改革之路,這一“靈丹妙藥”使蘇聯迅速瓦解,被俄羅斯人視為一場“俄羅斯的悲劇”。尤其是2008年美國爆發了以次貸危機為導火索的金融危機,許多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經濟衰退。隨之,金融危機影響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其中以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轉型國家受害最深,相繼出現本國貨幣飛速貶值、大量國際資本外逃、國內金融機構紛紛破產、實體經濟不斷衰退,宏觀經濟動蕩不安,經濟負增長。這些轉型國家建立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制度成為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酵的內在因素。首先,轉型國家實行爆發式的全面市場化,使投機資本迅速猖獗,結果市場主體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能夠迅速獲利的虛擬經濟中,投機行為盛行,這不僅造成了金融業虛假繁榮的泡沫,而且增加了整個經濟的風險成本﹔其次,過分依賴外資的經濟發展模式,使得轉型國家經濟獨立性大大降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國際市場需求低迷,國外資本紛紛逃離,轉型國家外向型生產不得不停滯,並陷入債務危機﹔最后,轉型國家的新自由主義改革去除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特別是在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時,作為交換條件已經將部分國家主權讓渡出來。缺乏必要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由於本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在國際金融危機到來時,就顯得更加手足無措,難以採取有效的政策來應對。

當前,新自由主義困境重重。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及其影響的長期性,已充分暴露出新自由主義的問題和弊端。下述三個“更加突出”是我們反思新自由主義發展困境得出的基本結論。

第一,世界經濟結構的不平衡性更加突出。新自由主義主張消除國家在貿易、金融等領域的壁壘,實現資本、商品等要素在國際市場的自由流通,這客觀上會促進經濟全球化,加強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相互聯系。但是,世界經濟結構不平衡問題突出,具體表現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不平衡發展和國際分工的畸形化,而發達國家內部也存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一方面,發達國家在科技上佔有巨大優勢,掌握先進技術和核心技術,出於利潤最大化的考慮,往往以保護知識產權為借口,壟斷先進技術和核心技術,在商品國際化生產中始終處於上游地位。而發展中國家隻能以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價格參與商品的國際化生產,為國際壟斷資本“打工”,從事簡單的代加工,始終處於商品國際化生產的下游,也使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在世界生產總值和出口市場中佔有的比例形成鮮明的對比,世界經濟健康協調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同時,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優勢地位,以新自由主義為主要價值取向的國際組織在制定世界經濟貿易規則時,表面上要求各個國家平等、開放、自由,但其出發點和效果是有利於擴張發達國家的經濟霸權。而發展中國家由於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被動受支配地位,沒有相應話語權。另一方面,在發達國家內部也存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發展失衡問題。為了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過剩資本一部分轉到土地和勞動力相對便宜的發展中國家,另一部分則轉向金融業。美國工業產值和增長速度不斷下降,美國經濟發展長期以來依靠債務推動,結果造成金融泡沫。近年來,奧巴馬政府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曾提出要重振實體經濟,以出口推動經濟增長,改變過去依賴金融業通過大量放債,誘導消費者過度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但效果並不明顯,也從一個側面証明發達國家內部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的日趨突出。

第二,世界經濟產業布局固化現象更加突出。隨著“華盛頓共識”在世界范圍內發揮影響,國與國之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據瑞士信貸發布的2013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全球0.6%的富人(約2900萬人)擁有的資產佔全球總資產的比例為39.3%,達到87.4萬億美元。在全球百萬富翁中,美國人佔到42%。以新自由主義為價值理念的經濟全球化,認為資本和商品應該在世界范圍內流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於是,形成了發達國家掌握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發展中國家提供勞動力、土地和國內市場的國際分工格局。這種分工格局不僅造成世界經濟格局發展不平衡,發展中國家經濟畸形發展。而且導致世界范圍內的“強資本、弱勞工”現象,利潤分配不均。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形成了技術優勢,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等西方跨國公司將制造環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專心進行設計和研發,從而與發展中國家在技術上形成更大差距,並用專利來建構技術壁壘,形成世界產業格局的固化現象。

第三,從經濟政策到政治制度的新自由主義成為傳播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重要載體的趨勢更加突出。蘇東劇變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造成了重大影響。反思蘇東劇變的原因,既有蘇聯東歐等國原有經濟體制僵化,經濟建設長期偏重重工業和軍事工業、人民生活水平沒有相應提高、后期黨的理論和路線錯誤、經濟政治改革偏離社會主義道路等內在原因,也有西方勢力推波助瀾、實施和平演變的外在原因。新自由主義在經濟上推行“華盛頓共識”,在政治上極力傳播西方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尤其針對社會主義國家,以文化傳播為載體,以經濟全球化為途徑,在國家間經濟文化交流中,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將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說成是“普世價值”。蘇聯東歐等國正是在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長期滲透下,使共產黨被妖魔化成極權主義的化身,而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被美化為自由與民主的象征,從而在指導思想上偏離了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整個國家和社會的思想被搞亂。蘇東劇變后,新自由主義在這些轉型國家推行的是以“華盛頓共識”為范本的“休克療法”。“休克療法”是由美國學者提出的專門針對蘇東等轉型國家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主要內容包括經濟完全自由化、國有企業全盤私有化等內容。但是,上述舉措並沒有使這些國家從“休克”中獲得重生,並沒有進入想象中的富裕、自由和幸福的天堂。相反,卻使這些國家陷入物價飛漲、失業劇增、收入下降、犯罪猖獗的衰敗局面。

三、認清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本質,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

有人將我國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尤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曲解為就是實行新自由主義,其危害十分嚴重。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認清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危害及本質,認清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必將干擾我國的經濟建設,進而影響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

1.認清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本質。新自由主義之所以能夠由一種經濟政策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並且資本主義國家不遺余力地在全球范圍內傳播、推廣,正是因為它在經濟上代表了國際壟斷資本的階級利益,滿足了國際壟斷資本實現全球擴張,利用經濟科技優勢到世界各地攫取超額剩余價值的需要。新自由主義為資本的增值提供了理論基礎,論証了資本逐利性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同時,新自由主義主張的自由在現實中就是壟斷資本利益最大化的自由,就是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世界范圍獲取超額利潤的自由。新自由主義謀求建立的國際經濟秩序絕不是促進每個國家經濟良性發展的自由競爭的經濟體系,而是在國際壟斷資本絕對控制下的經濟體系。

在政治和文化上,西方發達國家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新自由主義,妄圖用資本主義制度代替社會主義制度。其一,以經濟援助、提供貸款為途徑,在其中附加政治條件,要求發展中國家實行以新自由主義為導向的經濟政治制度改革﹔其二,通過文化交流和教育培訓,利用發展中國家派人到西方國家學習交流的機會,以學習培訓的名義開展意識形態滲透,從思想觀念入手培養影響一些親西方的新自由主義者﹔其三,在國際世界推行霸權主義,將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發展模式神聖化、普世化和唯一化,以人權高於主權為借口,干涉別國內政,培育和扶植親西方政府和勢力,打壓不符合新自由主義價值理念的民族國家,支持有關國家親西方勢力發動政變,或利用街頭政治煽動群眾鬧事,迫使不與西方合作的領導人下台。

2.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四個全面”相得益彰,而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大戰略舉措。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與新自由主義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首先,在所有制問題上,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改革方向與新自由主義主張實行全面私有化有著本質區別。目前我國的所有制結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堅持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基礎上的自我完善,目標絕不是在所有制問題上搞單純私有化,變國有企業為私營企業,而是要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發揮國有經濟在整個經濟運行中的主導作用,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新自由主義否定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搞私有化,是從根本上偏離社會主義道路的錯誤做法,必須堅決反對。

其次,關於市場經濟中政府的作用問題,我國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與新自由主義反對發揮政府作用完全不同。從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思想認識的巨大飛躍。可以說,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不是不要政府調控,相反,我們認為,市場雖然在資源配置中應該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發揮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提供公共產品、維護市場秩序、調節收入分配等職能和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在維護群體利益上,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與新自由主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根本不同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是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使全體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要使全體人民都有出彩的機會。而新自由主義是為國際壟斷資本集團利益服務的,是要以自由市場、平等競爭的名義,來維護國際壟斷集團的超額利潤,並對由此造成的資本主義國家內部貧富分化和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分化持一種聽之任之的態度。而中國的市場化改革所維護的利益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改革開放30多年的巨大成就以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功實踐,充分証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巨大的優越性。當前,面對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傳播和影響,我們尤其要保持清醒,增強堅持中國道路的自覺和自信,正確區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新自由主義的本質不同,認清新自由主義的歷史性、階級性和局限性,自覺抵制、防范和排除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滲透和干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下,隻要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尊重歷史傳統,尊重科學發展規律,尊重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一定能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習近平總書記意識形態戰略思想研究[14AZD001]”和江蘇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熱點難點問題研究”[13ZD0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李艷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稿》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