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訪談李迎生、楊鬆、徐本禹

對話價值觀·學雷鋒志願服務如何行之久遠:志立願行 善作善成

記者  劉維濤  賀  勇  程遠州

2015年03月05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
  看更多內容

  編者的話: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無論是“四個全面”的宏偉戰略布局,抑或是公民的工作生活和道德修養,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息息相關。以核心價值觀定向導航來提升價值認同度,才能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合力,為實現偉大中國夢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

  本版自2014年8月11日推出“對話價值觀”欄目以來,第一階段從12個關鍵詞以及核心價值觀整體展開對話﹔第二階段圍繞領導干部、公眾人物、青少年、先進模范四個重點群體進行探討,討論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思想來源、內在邏輯、培育踐行等方面。從本期開始,欄目進入第三階段,將結合社會熱點話題以及“家風、校風、行風、村風”等展開對話,以期將核心價值觀的討論引向深入……

 

  引子

  為迎接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暨青年志願者服務日,我們邀請三位嘉賓,共話學雷鋒志願服務與核心價值觀連體同構、相互促進的內在關系,探討志願服務的機制化、常態化發展,期盼有更多的人參與和投身到學雷鋒志願服務事業中來。

  誠然,一張溫暖的笑臉、一句耐心的解答、一次真誠的幫助……從搶險救災、大型賽事的現場,到衛生服務、環境保護的一線,再到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家中,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難以盡數學雷鋒的人群和6000萬志願者的身影。

  他們扶危濟困、服務社會的感人事跡,常懷善心、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不計名利、不求回報的優秀品質,生動地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弘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著現代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本禹志願服務隊”和“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回信中強調,要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可見,志願精神與雷鋒精神一脈相承,志願服務人人可為、處處可為,志願服務活動的經歷也許短暫,卻會成為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高度契合 生動詮釋

  學雷鋒志願服務充分體現核心價值觀理念,是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

  記者:現階段,全社會正在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您看來,志願服務體現了哪些核心價值觀的理念?

  楊鬆:學雷鋒志願服務是一種基於自願,不以獲得報酬為目的,用自己的時間、技能、熱情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的行為。它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涵和基本要求高度一致。

  從個體行為來看,學雷鋒志願服務本身就是一種友善的行為,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信與互助,愛國與敬業更是志願行動的題中之義。在國家層面,學雷鋒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的一個表征,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進社會和諧,而且培育了志願者的參與意識與責任意識。在社會層面,學雷鋒志願服務恰恰是在法治的框架內為社會公正、自由、平等而努力的過程。所以說,大力發展學雷鋒志願服務事業,正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特別有效的載體。

  李迎生:“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有著內在的契合點與統一性。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我國公民的價值准則,也正是學雷鋒志願者的自覺的價值追求,並通過切實的志願行動體現出來。學雷鋒志願行動是一種友愛、助人行動﹔學雷鋒志願者在對待他人時,必然是友善的。這是志願工作的性質決定的。

  學雷鋒志願者對待自己的工作需認真敬業、充滿激情,隻有如此才能期待他(她)更好地為他人、為社會服務。誠信也是學雷鋒志願者們普遍擁有的道德品格,他們參加志願工作實際上就是在履行某種對社會和他人的承諾。

  徐本禹:學雷鋒志願服務行為本身就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詮釋。每個學雷鋒志願者身上所體現的家國情懷、奉獻和敬業精神,傳遞的善意與關愛,都充分體現了核心價值觀中諸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理念。同時,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學雷鋒志願行動的發展和增多也有利於增加社會的和諧程度。

  涓涓細流 匯成江海

  在給予關懷與回應關懷的過程中形成友愛互助,感召更多人參與學雷鋒志願行動

  記者:能否結合您的學雷鋒志願服務實踐或研究經歷,談談學雷鋒志願服務對於社會發展和個人追求、價值實現來說有何意義?

  徐本禹:我是從讀大學的時候開始參與學雷鋒志願服務的,曾在貴州省大方縣貧困山區支教,到津巴布韋從事海外志願服務,參與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志願服務等。我投身學雷鋒志願服務是出於感恩,因為我家裡條件不好,別人幫助了我,我也想去幫助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找到了一種被需要的感覺,產生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形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從事志願服務15年來,我體會最深的是參與學雷鋒志願服務所收獲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這種幸福是可以傳遞並向社會播撒的,比如我支教過的學生也去參與支教行動……我有時候會收到學生的短信和電話,說以后也要像我一樣力所能及地去幫助別人。我覺得,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去做,就會營造出整個社會崇尚志願服務、奉獻愛心的風尚。

  李迎生:小而言之,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有助於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學雷鋒志願行動、奉獻精神所體現的正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學雷鋒志願者參與行動不追求任何物質回報,但並非一無所獲,他們收獲了精神上的感動、心理上的滿足、靈魂上的淨化、道德上的升華。

  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弘揚奉獻精神有助於社會平等、公正、和諧的實現。當前我國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人數很多,圍繞這些困難群體,組織開展各類形式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有助於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氣。

  學雷鋒志願者助人為樂、默默奉獻,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一個人在給予關懷、傳遞愛心的同時,被關懷的人也會回應關懷,其他人也會爭相效仿,“涓涓細流,匯成江海”,在給予關懷、回應關懷過程中,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友愛、互助的良性循環機制。

  記者:“學習雷鋒好榜樣”影響了幾代人,志願服務事業方興未艾……有哪些學雷鋒志願者或行動給您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何認識他們給這個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

  楊鬆:青年志願者事業發展20多年來,涌現了一大批被社會高度認同的志願者典型,比如堅持支教多年的徐本禹﹔還有西部計劃志願者、現在已成長為西部邊境一個偏僻縣的鄉長的許曉艷……

  但更讓我感動的是千千萬萬個沒被記住名字,但是其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人們心中的普通志願者們。我在西藏阿裡遇到一位來自福建的志願者,家裡條件很好,大學畢業后卻選擇去海拔4000多米的苦寒之地。我以為他可能要講一些豪言壯語,可是面對訪問他卻只是淡淡地說,“我覺得我的人生中應該有這樣一段經歷。”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當代青年可愛可敬的一面。他們具有理想情懷和擔當意識,同時也彰顯個性、渴望自我實現,與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致的。

  徐本禹: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在學雷鋒志願服務領域裡,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感動激勵人前行。我選擇去津巴布韋參與海外志願服務,就是因為讀大學時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篇報道,講的是在老撾從事服務的海外志願者李泓霖,當時我就想,要像他一樣做一個海外志願者。

  還有一個志願者叫李華芬。我在貴州支教的時候,李華芬得了白血病,我號召我所在的小學的學生和老師們為她捐款,來幫助這位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大學生……不在於捐多捐少,主要是為了讓她感受到還有一群孩子在遙遠的山區祝福著她。后來,還在做化療的李華芬瞞著醫生,來到了大石小學並支教了一年半。現在李華芬仍在積極參與學雷鋒志願服務行動。

  推動立法 創新模式

  用專業化分工、創新性項目和平台,提供可持續服務來滿足社會需求

  記者:當前我國學雷鋒志願服務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部分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走過場、一陣風、形式主義的問題,您怎麼看?應如何引導?

  楊鬆:學雷鋒志願者提供服務,肯定是兼職的、業余的、力所能及的,提供出來的時間往往是碎片化的、臨時的、不可持續的。但是,對學雷鋒志願服務的受助者來說,他們需要的幫助往往是長期的、可持續的、有規律性的。所以就有了所謂“走過場”“一陣風”的問題,這跟我們學雷鋒志願服務主要靠自上而下的組織化動員模式有關。

  要推動學雷鋒志願服務持續健康開展,關鍵在於制度化。去年,中央文明委專門下發了《關於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的意見》,應該說很有針對性、指導性。制度化建設最頂層的其實是推動志願服務立法。目前,已有十幾個省份通過了省級法規,在國家層面,有關法律的草擬也正在向前推進。

  創新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首先,志願服務都是項目化運作,要增強項目的吸引力,就要圍繞社會出現的新需求設計項目,對於已經存在的項目,要探索新的載體、元素和形式﹔其次在組織的結構、模式、方式和渠道上都要有新的變化,讓它更貼近青年、社會和一線的需求。我們正在探索將志願服務隊伍進行專業化分工,比如有領袖志願者、骨干志願者、項目專員志願者、專業志願者和普通志願者等,讓隊伍更加專業化、常態化。此外,還有平台創新。志願服務需要有實體化的平台,並且契合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需求。

  李迎生:為保障志願服務的可持續性,除了需完善志願者的登記注冊制度、加強志願者協會及其主管監督機構的組織建設等之外,資金來源、項目選擇及人員配備等都是影響志願服務可持續性的一些關鍵環節,應當引起特別的重視。

  對於志願服務的項目選擇 ,現在的情況是項目太少,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在條件許可,尤其是在資金有基本保証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多地推出一些新的、急需的項目,並長期地堅持下去,這樣才能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記者:青年志願服務在整個志願服務體系中是什麼樣的地位,如何看待它的未來?

  楊鬆:青年志願服務發起比較早,1993年,團中央便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實施了青年志願者行動,在整個志願服務事業中是一個“主要開創者和重要推動者”的定位。經過20多年的發展,今天我們也有了一個新的自我定位和期許,就是要在國家志願服務事業的總體格局中當好排頭兵。

  現階段,國家層面對志願服務的定位也提升了。它已不僅是一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還承擔了社會治理的責任,是一種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方式。青年最敢於開拓、最沒有條條框框束縛,也是最充滿活力、熱情和擔當精神的群體。學雷鋒青年志願服務理應沖鋒在前,敢於闖新路子、出新項目,去滿足各類社會需求。

  圖片來源:

  中國文明網微信公號,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供圖

  本期統籌:郭舒然 申 茜

  版式設計:李姿閱 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05日 06 版)

 

(責編:楊麗娜、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