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立根原在群眾中

劉家征

2015年02月26日15:5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節前,關於習近平同志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鄉親的報道,打動了無數人的心扉,成為人們春節期間熱議的話題。

人生幾何,又有多少個七年?況且風華少年隻有一回!寶貴年華究竟應該怎樣渡過?習近平同志的親身經歷,給我們作了很好的回答。47年前,十五六歲的習近平,來到梁家河大隊,開始了他艱苦卻受益終生的插隊歲月——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這裡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直到1975年秋天才離開這裡,整整7年時間。這是一段頗有教益的勵志人生。

扎根群眾,立志為公。七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短,梁家河村是習近平同志的家,第二故鄉,父老鄉親關心他愛護他,習近平同志也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盡心盡力去建設,創造了諸多第一。打第一口井,建第一個沼氣池,第一個淤地壩等。習近平同志作為一個風華少年從京城首都來到陝北高原的窮困山村扎隊落戶,從頭學習生活和勞動,從先當學生后當先生,從一個不懂農村的孩子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帶頭人,是非同尋常的轉變和成長。這既是習近平同志個人努力學習勞動奮斗的結果,也是黨組織的培養和父老鄉親呵護信賴的結果,是老百姓的認可和選擇。也可以說是雙向選擇,習近平同志選擇了村民,甘願為村民服務做好事,而村民選擇了習近平,看准了自己的領路人,信賴他並願意把權力交給他。在這裡習近平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格在為人民辦實事上,成長為有著執著人生價值追求的硬漢。

其根越深,其勢必茂。這是非同尋常的接地氣,扎根群眾的七年。扎根農村也非易事,用習近平同志的話說要過四關,就是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上山放羊,爬山砍柴,推碾子磨面也都干過。鄉親們稱他為“能吃苦、干實事、好讀書的好后生”。時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慧眼識人,薦賢與能,願意讓習近平這個城裡來的小伙子當支書。可謂貴人伯樂相攜。也說明習近平本人經過摸爬滾打,不僅成為地道的庄稼漢,而且人格魅力和才能得到了大隊社員們的認可。在這七年裡,習近平同志扎根山村,深入群眾,打好基礎,在實踐中學會了怎樣聯系群眾,了解群眾,作群眾工作,依靠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領導群眾,為了群眾,從一個知青成長為合格的農村基層干部。習近平同志有句滿含深情的話, “陝北高原是我的根”,他跟鄉親們生活勞動在一起,這個根扎的夠深,一扎就是七年,根深勢必葉茂。

把心留下,以誠立身。扎根陝北高原小山村,要經歷包括生活勞動等艱苦磨煉,從不適應到適應、不習慣到習慣,是不容易的事,隻有當年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更深刻的真實體會。能在基層鍛煉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大隊黨支部書記,走出山村走出窯洞,一步一個腳印,成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是更不容易的事,是不平凡的偉大歷程。最不容易的是習近平同志離開梁家河,還能把心留下,一致就沒中斷與鄉親們的聯系和來往,鄉親們有難願意跟他說,不把他當外人,而他樂於出手相助。人與人相處隻有到一定份上,才能做到這一點。在工作繁忙之中,從中南海回到梁家河村看望鄉親們, 對山村作了深入細致的調研,謀劃整個農村和老區的發展,跟回家一樣,自掏腰包給鄉親們買了155份年貨,給鄉親們拜年。千裡迢迢,物輕情義重。他不僅慰問了當年一起吃苦流汗的社員,一起敘敘舊,查看每塊熟悉的地方,而且對年輕人寄予厚望, 勉勵青年人說,‘’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職位高了,官當大了,但不忘根本,不擺架子,對鄉親們的赤誠之心未變,時刻惦記著鄉親們,始終把老百姓放在心上,這種人生品格是難能可貴的。

根扎的深,事干的實。習近平同志以模范行動告訴我們,共產黨人要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眾之中。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要以人民為根本,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為群眾的利益而奮斗,一刻也不要脫離群眾。領導干部要把根扎在群眾之中,同群眾根連著根、心連著心。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是善良的純朴的公正的,群眾中隱藏著巨大的力量和智慧,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不忘根本這是共產黨人的可貴品質。 這個根是在農村生產勞動的實踐中扎下去的。習近平同志跟知青和社員一起打壩淤地,建設良田,挑糞種地、修公路、建沼氣池,這是當年生產勞動的真實寫照。這些事看似簡單,但在當時小山村已經是創舉。比如,建沼氣池,是陝西省第一例,其包含的意義太深太多,此舉有利於解決農民農村農業的燒柴、照明、肥料、保土。這個根是生長在心田,與群眾心連心,一生為民辦實事的信念之根。共產黨人好比種子,走到哪裡都跟群眾打成一片,在那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踐行宗旨,權為民用。扎根群眾,為人民做好事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要求,黨的根基在群眾,階級基礎在群眾。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是由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黨來自群眾,服務群眾,追求的是全民族和國家的利益。從法理上講,我們共產黨執政,權力是人民給的,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是公權力,隻能用來維護好公民權利,法有授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得為,不能公器私用謀取私利,否則隻能淪為被打的老虎和蒼蠅。當年習近平同志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之后,為了改變梁家河的貧困面貌,帶領梁家河村民和插隊知青們打壩淤田,修沼氣池,種蔬菜,建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這不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也讓習近平知道了基層的艱辛。

扎根群眾,打好基礎。夯實人生基礎,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必須樂於深入基層,不怕艱苦,扎根群眾。用習近平同志的話來說, “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鄉村街道社區是基層,連隊學校廠礦企事業單位也是基層。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到基層去鍛煉成長,從基層做起,踏踏實實地向基層群眾基層干部學習,真心實意當好學生,學習怎樣聯系群眾,作群眾工作,服務群眾,增強組織領導才干。我們黨的根基在群眾,現代化事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舉措都需要落實到基層。一個從山村從窯洞裡走出來的領導人,把根留在那裡,帶著純朴濃濃的鄉親,不僅是梁家河村的光榮和自豪,也是是人民的福氣,人民的光榮和自豪。因為推進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這份沉甸甸的鄉情和、鄉愁和胸懷。

共產黨人要永遠牢記我們的根基在群眾之中,人民群眾才是共產黨產生存在發展的根本所在。習近平同志尋到的不僅是是他個人成長的根,而且是共產黨的根本,領導干部的根本所在。

(作者單位:中共遼寧省委講師團綜合調研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代曉靈)
相關專題
· 學習思考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