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分粥理論”與“權力約束”

馬全有

2015年01月14日15:1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輪流分粥,分者后取”,是經濟學“分粥理論”的經典論斷 。為確保分粥的公平公正,經過五次試驗,七個人值日輪流分粥,值日者最后領粥,結果碗裡的粥一樣多。在保障權利、約束權力,主張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裡的時代,油然想到了哲學家羅爾斯在著作《正義論》中的“分粥理論”。

社會學家孟德斯鳩說:“沒有制約的權力 必然會走向腐敗”。權力是最為緊俏的資源,堪比一日三餐的“粥”。權力的運行,一如分粥。分不好“粥”,意見紛擾。分好“粥”,定分止爭。權力的約束,猶如尋求最佳的分粥方案。哲學家羅爾斯把財富比作一鍋粥,一群人來分。那如何分,怎樣公平分粥呢?

方法一:擬定一人負責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發現這個人為自己分的粥最多,於是換了人,結果總是主持分粥的人碗裡的粥最多最好。結論: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腐敗。思想家洛克說:“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一人分粥的弊端,分粥者以為自己多分粥為中心,圍繞的圓心是自己的利益。比如常見的“個人中心”、“一言堂”、“一個人說了算”、“一種聲音”等等,就是典型的一人分粥現象,其背后是分粥者個人利益鏈在作祟。權力隻對分粥者個人有利,而對其他人沒有好處。分粥者的好處,導致了其他人利益受損,其本質是化公為私。

方法二:大家輪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雖然看起來平等了,但是每個人在一周中隻有一天吃得飽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飢餓難耐。結論:資源浪費。輪流分粥,表面平等,實則誰分粥誰得利。因此,分粥的權力和機會,成為人人追逐的目標。譬如單位常見的為了掌握“分粥權”,誰都想說了算。因為誰掌握了“分粥權”,誰就能吃飽且有剩余,還是沒有擺脫化公為私的俗套。

方法三:大家選舉一位品德尚屬上乘的人還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開始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結論:畢竟是人不是神!大家選舉的品德高尚者分粥,為自己和溜須拍馬的人多分,就是典型的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謀取不正當的利益行為。德經不起現實利益的誘惑,為溜須拍馬者多分粥,侵害了沒有溜須拍馬者的利益。為溜須拍馬者多分的粥,不是從選舉的分粥者自己碗中勻出的,而是從其他人的碗中勻出,其本質是損公肥私。

方法四:選舉一個分粥委員會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形成監督和制約。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於監督委員會經常提出多種議案,分粥委員會又據理力爭,等粥分完,早就涼了!其最大的危害是久議不決,議而不決,耽誤了喝粥的最佳時機,損害了大家的正當正常利益。

方法五:每人輪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人最后一個領粥。結果呢?每次7隻碗裡的粥都是一樣多,就象科學儀器量過的一樣。每人輪流分粥,分粥者最后領粥,就是找到了最佳分粥方法,其程序是既避免了前四種分粥中的假公濟私、化公為私、損公肥私、爭議內耗現象。

可見,在公平公正分粥,讓人人都有粥喝,讓每人都分到一樣多的粥的問題上,程序、次序、秩序、順序是最佳“黃金分割點”。同理,在分配和制約“分粥權”的問題上,程序、次序、順序是關鍵環節中的關節點,及其一動觸動全身的膝蓋帽、胳膊肘的“麻骨”。2014年末,“不平等”入選英國《金融時報》年度熱門詞匯。4月份,《人民日報》以“’蛋糕‘怎麼分?”為問題導向,刊文指出:“公平不僅體現在結果上,更體現在程序和制度上”。“分粥理論”告訴我們,程序不是結果,但最終影響結果。公正的程序導致公正的結果,不公平的程序導致不公正的結果。不公正的程序,是假公濟私、化公為私、損公肥私的源頭,公正的程序、嚴密的運行規則,是結果公正的開端。至於有人常手到擒來的:“不問過程,隻看結果”說法,是個隻重結果不重程序的偽命題。比如,行政訴訟法規定:程序違法,則意味著整個案件違法,而不管實體是否公平正義。

在強調國家和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新時代,公平正義位居軸心位置。特別是履行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有限的權力就是“一盆粥”,而約束“分粥權”是促進公平正義的核心議題,也是無法回避和繞過的熱門話題。

(作者單位:甘肅酒泉市工商局 )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娟)
相關專題
· 學習思考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