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改革開放的世界歷史意義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田鵬穎

2014年12月18日16:32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不僅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實踐動力和有力保障,成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價值。

一、中國改革開放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的偉大構想

在毛澤東艱辛探索的基礎上,鄧小平對時代特征和世界格局特別是對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等進行科學分析,發現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后仍有三個基本問題不能回避: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長期並存的事實不能回避﹔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關系不能回避﹔世界通行規則與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的格局不能回避。正是基於這“三個不能回避”,鄧小平反思和超越了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的偉大構想,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形態,從而推動了中國道路的具體實踐,既將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作為改造社會現實的根本尺度,又辯証地看待最高理想與當前現實的客觀差距﹔既始終立足於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又借鑒資本主義國家文明成果,使社會主義既未因為資本主義壟斷世界話語權而宣告結束,也沒有因為斯大林社會主義模式失敗而宣告“歷史的終結”,而是沿著“世界文明發展大道”毅然走向人類自我解放的新境界。

二、中國改革開放創造和豐富了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新模式

那些持“西方中心論”者偏執地認為,肇始於歐洲的現代化模式不僅充滿活力,而且是唯一成功和正確的發展邏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站在時代發展的戰略高度,開創性地認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唯一能夠使社會主義中國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更具世界意義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豐富了人類對社會發展基本規律和大勢的認識,拓寬了民族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多元途徑,將西方現代化模式從所謂“唯一模式”或“普世模式”還原為“一種模式”,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全球化時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發展。

三、中國改革開放使中國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堅定力量

中國改革開放36年,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GDP從1978年的世界第10位躍居為世界第2位,人民生活水平、各項社會事業、綜合國力上了個大台階,取得的歷史性偉大成就已經超過了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和19世紀開始崛起的美國。中國不僅從貧窮走向富裕,而且發展成果惠及全球,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從而打破了原來由超級大國支配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加快了世界政治從單極化向多極化的演進和發展,增強了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力量。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改革開放堅持的中國戰略思維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民從近代中國的苦難經歷中懂得倍加珍視和平的可貴﹔中國道路是和平發展道路。

四、中國改革開放將使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將使人類文明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核心在於中國特色制度本身是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形態,是人類歷史上一種新的國家治理體系,是一種崇尚包容、互鑒、和諧的文明形態。

總之,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任何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都隻能在特定的歷史和現實條件下才能獲得成功。我們反對照抄照搬其他國家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不謀求輸出“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更無意其他國家盲從或復制“中國經驗”。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思想解放、社會活力競相迸發、全面改革不斷深化。鄧小平所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摒棄了世界發展史上傳統大國爭霸崛起的現代化發展模式,開創了人類和平發展、和諧發展、合作發展的歷史新紀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