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者解讀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胡敏:認清當前經濟發展大邏輯 緊跟“風向標”

2014年12月12日12:2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國家行政學院副巡視員、經濟學博士胡敏

給新一年定出工作總基調、明確宏觀經濟政策取向、部署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按照慣例在一年的歲尾如期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向是新一年經濟工作的“風向標”。

與往年有著明顯不同的是,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充滿了“新意”。這種“新”不僅表現在會議結束當晚發布的近5000字的公報中有著各種“新的表述”,也體現在中央決策層能審時度勢,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已經進入“新常態”的基本特征的“全面概括”、“全新把握”,更是以剝繭抽絲的精神清晰地勾畫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必須遵循“新常態”要求的大邏輯。為此,我們必須細細體味,深入領會,切實貫徹落實到新一年各項具體工作中去。

因勢而謀 准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每一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過去一年各項工作的基礎上,首先都是要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做出全景式研判,以充分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所處的歷史性方位、階段性特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與往年比較平鋪直敘地描述國內外形勢不同的是,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很大的篇幅,更多的筆墨,從九個方面對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階段性特征做出全面概括,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步入了“新常態”以及這個常態下經濟運行各環節表現出了鮮明的特點。

從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表述“新常態”以來,整個2014年為媒體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匯就是“新常態”。各方面專家學者也做出了不同層面的解讀。

概括性地描述:這個“新常態”就是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四個方面的根本轉變﹔第一就是增長速度,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第二就是發展方式,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第三就是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第四就是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有媒體形象地比喻,驅使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動機的“啟動系”、“點火系”、“燃料系”已經出現了根本性變化。

而決定這樣一個趨勢性變化的內在因素,就是牽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動力在轉向,經濟運行主體的生產結構和組織方式在調整,全社會生產要素在變化,市場資源配置能力和模式在改變,由此也帶來國家宏觀調控方式和著力點的順勢而變。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第一次“集大成式”地加以細致分析,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進出口、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九個維度做出闡釋。

既像讀一本經濟學教科書體味經濟運行邏輯的嚴謹,但又能真切地感受我們經濟生活身邊的現實變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是抽象地而是採用大量接地氣的、時新的、讓你能夠懂得的經濟學語言。

比如,“三駕馬車”中消費需求是發揮基礎作用,投資需求是發揮關鍵作用,出口和國際收支是發揮支撐作用。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預示著過去過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這就需要通過創新供給來激活需求﹔投資需求在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使得傳統產業相對飽和的情況下,就要通過創新投融資方式,及時把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在面對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逐步消失的情況下,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

還比如,新技術的發展使得未來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的現代產業組織新特征將使得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為此,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必須調整﹔我國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勞動力日漸減少,過去我國勞動力成本低這個最大優勢已經不再,隨著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必須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依靠創新這個新引擎﹔我國資源環境供給和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為不二選擇。

另外,隨著市場體系的成熟,內外在市場競爭壓力驟增,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其總體復蘇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的情況下,要防范好“三期疊加期“累積的體制機制和經濟運行風險,宏觀調控方式就要更加科學靈活,資源配置方式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這就是今天中國經濟的客觀變化,這就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遵從邏輯,就是尊重規律。我們必須准確把握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這個大勢,因勢而謀。

應勢而動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准確把握了經濟發展新常態,更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如何適應呢?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觀念上要適應,認識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對路,工作上要得力。這才是應勢而動。

在觀念認識上,我們千萬不要認為“新常態”就是要與過去割裂,片面認為我們過去幾十年形成的經濟發展總體思路、物質基礎、經驗辦法、資源條件等等都不發揮作用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改變的是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和條件﹔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改變的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 要“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對此必須深化理解、統一認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認識和判斷上來,增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堅持發展、主動作為。

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八個更加”,即要更加注重滿足人民群眾需要,更加注重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更加注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強教育和提升人力資本素質,更加注重建設生態文明,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全面創新。這“八個更加”內涵特別清晰,許多也是在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這既是判斷我們認識到位不到位的標准和依據,也是當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穩步進入“新常態”必須解決的基礎問題。

需求是經濟發展的第一牽引力。如果我們不能適應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新預期,不能很好地加強市場和消費心理分析,我們的產業調整就沒有方向,投資布局就不能有效合理,經濟發展方式就不能切實轉換,就不能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和推動經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如果我們不能注重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企業家精神,提升人力資本素質,就不能形成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創新的社會氛圍,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就不能實現,社會發展就沒有可持續動力。

制度是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如果我們不能形成促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促進科技進步體制和推進全面創新體系的堅實的制度體系,我們就會付出更多的社會成本和資源代價。

對路的方法和得力的工作就是依靠加快推進改革開放,把握經濟運行中的各種平衡。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提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過深水區”,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圍繞解決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推進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點、又有利於長遠制度安排的改革舉措,也要使改革的舉措有效轉化成發展動力。同時,要立足基本國情,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面對對外開放出現的新特點,要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

與此同時,會議提出,全黨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歷史階段,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體制、方式方法需要與時俱進,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增強黨領導經濟工作專業化能力。

順勢而為 全力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5年經濟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和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明確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工作方針。我們依然可以將其概括為,“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強創新、防風險,惠民生”。

會議提出的2015年五個方面的經濟工作,也是一概過去的文法套路,更加突出了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和關鍵環節,體現了既要“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更要“引領新常態”這個精神,做到順勢而為。因此,2015年經濟工作值得期待的新看點將會是“新政策”、“新動力”、“新格局”、“新規劃”。

新政策。在2015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強調總供求平衡和宏觀政策連續性的前提下,“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積極的財政政策主基調是擴張性的,新一年的財政赤字會有所增加,在財政支出方面會促進“新四化”同步發展,會進一步向民生領域傾斜,通過民生改善提振消費。在財政稅收上會更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服務性行業的減稅力度,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激發大眾創業。貨幣金融政策會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保持靈活性,會著眼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和企業負擔,增強創新性市場主體的融資能力和水平,經濟運行面臨困難和挑戰時,可以在穩健的基調下適度向鬆的方向微調。同時,該緊的時候適度收緊,更多地平衡好短期穩增長和中長期控制風險之間的關系。

新動力。這次會議提出,“市場要活、創新要實、政策要寬”的發現和培育新增長點的“三原則”。這幾年,一大批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大大激發了國內市場的活力,以創新、技術、質量為內涵的新增長點來正在代替過去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成就新動力的關鍵,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靠市場的力量和產業化的創新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靠政府為市場創新、科技創新和人才集聚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新的一年,在互聯網、高端制造、現代服務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新增長點將會異彩豐呈。

新格局。2014年我國已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目前我國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已經形成,配合新型城鎮化發展,新的一年以這三大戰略為引領,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局面也會加快形成。這次會議特別強調,“要通過改革創新打破地區封鎖和利益藩籬,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是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重要內容,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於求成。”因此,加快規劃體制改革,健全空間規劃體系會是2015年的政策重點。

新規劃。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規劃的制定之年。這個規劃也必然會體現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三個全面”的精神,繼往開來,創新思路,為推動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胡敏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胡敏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