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饒宗頤:中華文化的一座高峰

2014年12月01日14:17   來源:黨建

他是文化田園裡的一位農耕夫,他的學術成就為海內外同知共仰,他的治學精神值得永世傳承!

2014年金秋,97歲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榮獲“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

組委會在給饒宗頤先生的頒獎詞中稱,“他出身書香名門,自學而成一代宗師。其茹古涵今之學,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金石,無一不精﹔其貫通中西之學,則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臘楔形,楚漢簡帛無一不曉。人謂‘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

饒宗頤先生是中華文化的一座高峰。他的學術成就為海內外同知共仰,他的治學精神更值得永世傳承。

1

饒宗頤先生曾以“辛苦待舂鋤”來評價他的學術生涯,謙虛地把自己比作文化田園裡的農耕夫。

他雖然出身富裕之家,卻絲毫未染紈绔子弟的浮夸氣,在父親遺留下來的龐大財產與大批書籍之間,毅然選擇了專志於學。

3歲讀杜甫《春夜喜雨》和周敦頤的《愛蓮說》﹔6歲開始練書法、學國畫﹔9歲已能閱讀《通鑒綱目》等古籍﹔10歲便能誦《史記》篇什,歷閱佛典經史和古代詩詞曲賦﹔16歲已經出口成詩……

饒宗頤先生就是這樣,懷著對中華文化的敬重和熱愛,青燈黃卷,皓首窮經。

他的治學領域包括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宗教學、歷史學、中外關系史、敦煌學、潮州學、目錄學、藝術學、文學、詩詞學、楚辭學14個門類。在時間跨度上,從史前上古到明清﹔規模格局之宏大,在近百年學術史上都屈指可數。

2

饒宗頤先生說:在治學上我主張用“忍”的工夫,忍是要靠耐力去支持,能夠忍受一切困難,才能作持久戰。沒有“安忍”,便不能“精進”,沒有“澄心”,便不能凝神向學。有些人問我如何去做學問,何以對治學能堅韌不拔?我謹以上述數句作為回答。

饒宗頤先生的學問自成體系,不僅求精、求大、求正,而且長於開風氣、出奇兵,在許多陌生的領域開荒播種,在許多新鮮的材料中著人先鞭。

他率先編著詞學目錄、楚辭書錄﹔率先研究楚辭新資料《唐勒賦》﹔率先把印度河谷圖形文字介紹到中國﹔率先編著《殷代貞卜人物通考》……

他首次輯《全明詞》﹔首次研究敦煌白畫﹔首次提出六祖出生地(新州)﹔首次將《盤古圖》的年代推到東漢﹔首次利用日本石刻証明中日書法交流源自唐代﹔首次提出“楚文化”“吳越文化”作為學科名﹔首次提出“海上絲綢之路”之概念……

他是研究《日書》之第一人﹔研究敦煌本《老子想爾注》之第一人﹔利用《太清金液神丹經》講南海地理之第一人﹔利用中國文獻補緬甸史之第一人﹔講詞與畫關系之第一人﹔講中國藝術史上墨竹刻石之第一人﹔講《太平經》與《說文解字》關系之第一人……

饒宗頤先生在學術研究上的開拓成果,已成為當今國際漢學界的一個奇觀和寶庫。

3

饒宗頤先生通曉英、法、德、日等多國語言文字。其中梵文、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在其本國亦少有人精通,而饒宗頤先生是一個學方塊字的中國人,卻能通乎異國“天書”。

他游學四海,先后到日本、法國、德國、印度等地研究講學,足跡所至,五洲歷其四。

1962年,因饒宗頤先生在甲骨學方面的杰出貢獻,法國法蘭西學院授予他“儒蓮獎”。這個獎項在漢學界非常有名,被稱為“國際漢學界的諾貝爾獎”。

1963年,饒宗頤先生受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之聘,考察印度南北,歸途游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尋幽搜秘,有詩集《佛國集》記其游蹤。

1968年,饒宗頤先生被新加坡大學聘為首位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歷時5年。期間他曾到美國耶魯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講學。

饒宗頤先生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圓融、和諧的特點。在他看來,東方與西方沒有鴻溝,古代與現代沒有裂罅。在21世紀的“東學西漸”史中,他是開風氣的宗師,學術界稱他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4

1973年中秋,饒宗頤先生舉家離開新加坡返回香港,被香港中文大學聘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饒宗頤先生退休后並未離開教席,繼續在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澳門東亞大學擔任榮譽教職,並培養研究生。即使是在古稀之年,他仍在諸多領域中不斷地開拓創新,孜孜不倦。其學術活動更加汪洋恣肆,所涉各個領域更加揮洒自如。

1990年,年過70的饒宗頤先生出版了《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悉曇學緒論》、《詞學秘笈之一——李衛公望江南》及《敦煌琵琶譜》3部著作。尤其是最后一部,匯集了他自1987年以后所作的《敦煌琵琶譜與舞譜之關系》等10篇重要論文,是他在敦煌學研究上的又一裡程碑式的成就。

1991年,饒宗頤先生又出版了中國文學史論集《文轍》,收入了他研究楚辭、戰國文學、漢賦、文心雕龍及唐詩、宋詞的論文共60篇。

饒宗頤先生還特別關注漢字發展的歷史,《符號·初文與字母——漢字樹》是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書中利用考古發現的陶符和圖形文,融會民族學的若干數據,從多角度追溯漢字演化的軌跡,提出了具有原創性的字母出自古陶文的“字母學假說”,成為比較古文字學一個極其重要的命題。

饒宗頤先生為了甲骨文研究的便利,早年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晚年又主持編撰了《甲骨文通檢》。該書是一部大型的甲骨文分類索引,他於每冊均撰有長篇的“前言”,闡述與各分冊相關的甲骨學問題,每類幾乎都有新的發現和研究心得。

在敦煌學研究領域,饒宗頤先生也有許多獨專成果,除研究敦煌道教文獻的開創之作《老子想爾注校箋》與填補了敦煌畫研究中重視壁畫、絹畫而忽略遺書紙畫缺陷的《敦煌白畫》等外,尚有研究敦煌曲子詞和敦煌樂譜的先驅之作《敦煌曲》與《敦煌琵琶譜讀記》﹔研究敦煌寫卷書法最為完整系統的著作《敦煌書法叢刊》等。

饒宗頤先生還以自己淵博的國學知識,對於國內出土的各種文獻材料進行釋讀,且總能有所創見。他根據三星堆的出土文物和相關歷史記載,撰寫了《西南文化創世紀:殷代龍蜀部族地理三星堆、金沙文化》一書,將“人方”釋為“夷方”,定位在現今陝西及西南一帶,大大地超出以往研究的地理范圍,這不但極大地擴大了殷商時代的版圖,而且對於西南地區的開發年代和文明程度也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5

饒宗頤先生畢生“舂鋤”不言休,成就了中國文化史的一個奇跡。

他的主要學術論著已整理結集成14卷20大冊,於2009年9月以《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為名,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文集幾乎涵蓋國學研究的所有領域,是20世紀國學研究的一座豐碑。

2011年10月19日, 經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一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編號為10017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饒宗頤星”。

自此,這位百科全書式學者的名字,進入了宇宙星空,與日月交相輝映!(嚴海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