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筑牢“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堅實防線

王甲

2014年11月20日13:3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鄧小平同志曾講,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方針。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習主席中央以上率下、大抓作風建設,深入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又將全面部署展開“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員干部與“四風”漸行漸遠、與群眾“魚水深情”正在回歸。這樣純潔黨的肌體、淨化黨員隊伍,就能從根本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有力保証中國社會長治久安,進而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圓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中央對腐敗這一“毒瘤”零容忍、出重拳,打虎掃蠅成績斐然,贏得百姓真心擁護。面對“能抓多久、怎麼長抓下去、如何既治標又治本”等疑問,如何既拔毒苗、又除土壤,應成為每名有愛黨、憂黨、護黨之心的黨員干部的思考內容。

“不能腐”必須扎緊籠子、捆住“簽字的手”。特別是“一把手”,因為有了簽字權、決策權,難免成為“一言堂”﹔各級領導在自己的分管領域也從來都是“說一不二”,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最終很可能導致部分官員徇私枉法。“籠子”太鬆、自由度太大,必然導致簽字隨意、用權自如,以至於在位置上時間越長,越容易為所欲為。要真正把干部的“權力清單”列出來,什麼能干、什麼不能干,什麼字能簽、什麼字不能簽,都要有個章法,不能領導一張嘴、下屬跑斷腿,更不能大筆一揮、錢如流水﹔真正把“制度機制”硬起來,有些領域制度很多,條條框框不少,看起來“法制建設”成效斐然,但往往嚴下不嚴上、治法不治官,“依法行政”變成了“官”依法管“吏”、“吏”依法管“民”,要把官、吏、民各類人員都放在一個沒有所謂“鑰匙”可以 “隨意開關”籠子裡,確保法規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不敢腐”必須打開窗子、管住“竄動的腿”。 論事易,作事難;作事易,成事難。有些規定立起來,為什麼寫在紙上、挂在牆上?根本還在於沒有“公開”,並沒有公示在大街上、烙刻在人民群眾心中。一個市長有多大權力、一個辦事員有多大權力,應該如何行使權力,老百姓從來不知道、或者知道也僅僅是個大概。一方面,要把權力行使置於“陽光”防腐劑下,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公示不危害國家安全、不涉及敏感事項的行政執法內容,敢於充分利用媒體曝光不作為、亂作為的公職人員,發揮強大的警示和震懾作用﹔另一方面要看到各級干部得到提拔的想法不容否定,但因此上躥下跳找門路、搭天線,自然不可能靠合法收入。為此要提高百姓“口碑”、群眾公論在考量選拔官員中的因素比例,不能讓官員隻由上級指定,一切都是組織部門說了算,以至於“帶病提拔”、邊被罵邊提拔的現象層出不窮。對亂提拔、提拔后發現“有病”要追究最初“體檢者”的責任。

“不想腐”必須找准根子、守住“驛動的心”。心理因素是官員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大環境都這樣,我能怎麼辦?”“收入還不如一起打交道了老板、不貪點不合情理。”“反正鞋也濕過了,多踩幾腳也無妨。”“家裡付出那麼多供我到這個崗位,我也該多佔些回報他們”等等心理大量存在。守住“驛動的心”在市場化浪潮的沖擊下,單靠理想信念教育已經不夠。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一方面要構建合理的薪酬激勵機制,不能讓廣大干部特別是優秀干部有“如果沒有灰色收入,就吃虧很多”的感覺。進入干部隊伍,雖然不能夠發財,但要保証在社會價值評判中處在中上等以上的位置,能夠真誠回報幫助過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另一方面要採取憲法宣誓、統一服裝、授予各類榮譽稱號等方式,提高公職人員為社會服務的榮譽感,增強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歸屬感,樹立成為國家公務人員的成就感,確保公職人員“名” “利”需求得到適當滿足,實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向“一人當官全家光榮”的轉變。(作者單位:合肥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娟)
相關專題
· 學習思考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