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信剛:絲綢之路在中國的歷史作用

2014年11月07日16:5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人民網北京11月7日電 由北京大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共同主辦的北京論壇第十一屆年會——北京論壇(2014)分論壇(古今絲綢之路:跨文明的對話、交流與合作)今日下午14:30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第八會議室舉行。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北京大學的榮譽教授張信剛進行演講,摘選如下:

我今天想講的隻能是在非常大的題目裡抽幾點來說,是我認為比較有意義的幾點,希望各位在我講完之后或者在討論的時間,能夠給我指正和補充。我的綱要分六點,我就不一一念了。

第一點,首先是指明絲綢之路在哪,因為從人類歷史說來,歐亞大陸是相連的,從朝鮮半島的南端、東端一直到挪威那裡,或者是到諾曼底半島都是連著的,而絲綢之路這個名稱是19世紀才有的,19世紀一個德國地理學家首先使用了這個名稱。所以在歐亞大陸整個的范圍裡面,從有人類以來,歷來有人交往的。我們現在先要界定的是所謂的絲綢之路在整個的歐亞大陸裡屬於哪一塊。基本上來說有三條,第一是北方游牧民族,就是在黑海以北的烏克蘭草原向東一直到蒙古草原、蒙古高原的北邊,大興安嶺一帶,這一帶是比較平坦的,比較容易過的,游牧民族在很多千年前,四五千年前就有過逐段逐段的交往,所以這段可以叫做“草原之路”,是東西向的。

第二段是比較熱的地方,在東歐亞大陸最東端,也就是中國的沿海一帶,無論從長江出口還是珠江出口,沿海一帶沿著南中國海繞過馬六甲海峽,通過印度洋到波斯灣或者也門,從也門上岸到地中海,從地中海東岸散布到其他地方,這條可以叫“海上絲綢之路”,最近談這個問題的比較多。

第三條是陸上的農業定居人口,一般採用的,也就是今天最常引用的絲綢之路這個字的是大概由漢帝國的早期開始開通的一條路,這條路不是一條,而是一個網狀的,是通過一些都市、城鎮、大致在一段時間裡是從沙漠裡的綠洲串起來的,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綠洲之路”。

在北是草原路線,在南是綠洲路線,而在南不是一條路,而有南路、北路、中路等等。這是絲綢之路的最早的兩次,什麼叫絲綢?我相信你們看到的都是絲綢,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這是絲綢之路其中一個起點,蒙古今天的烏蘭巴托,這是陸上綠洲絲綢之路一般說來最早的起點,有人說在洛陽,假如說張騫從西域開始它是第一站,到了甘肅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最東端就是武威,河西走廊的西端就是敦煌,這都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出了敦煌過了玉門關到了新疆的北疆就是吐魯番,這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歷史上一兩千年重要的地方,到南疆的最西部喀什。再向西走就是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再向西走若干千公裡,快要到地中海,離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不遠的地方是帕爾米拉,怕爾米拉是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交境的地方,所以相對來說是獨立的,兩邊都不依附,但是兩邊都來往的小王國,它的建筑受到羅馬的影響非常強。再向西是草原絲綢之路從黑海的北岸到達今天的伊斯坦布爾,從地中海的東岸也可以繞過小亞細亞,斜斜的穿過去也是伊斯坦布爾,我的心中把伊斯坦布爾定為絲綢之路的終端,雖然絲綢之路目的不是把貨物運到伊斯坦布爾,但是在文明交往中伊斯坦布爾的確有一千多年都是主要的絲綢之路的終端。

張騫從長安經過一段波折,被俘11年,然后繼續向西,一直到阿富汗這一帶,亞歷山大大帝他東征的最終,他們建立了一個以希臘人為主的政權叫做“大象”,他曾經兩次出使西域,他的功勞大家知道,19世紀的地理學家以他的西行作為絲綢之路的起端,因為他首先帶了很多車子和絲綢向西邊運的,那個之后才引起羅馬帝國的貴族大家都願意買絲綢,甚至包括希臘人所屬的埃及的地方,那就是希臘化時代的埃及也使用絲綢。

他具體的結果我說一下,很明顯的是增加了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聯系,第二讓漢朝與中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第三是東西方走出了很多不同的路,增加了交往的機會,天氣不好的時候繞一條路,打仗的時候這裡有兵在阻擋再繞一條路,慢慢就形成了不管怎麼樣都能走通的路,這條路就是絲綢之路。一個具體的原因,張騫去西域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漢武帝知道西域有馬,這個馬很好,想要用這個馬跟北方的匈奴作戰,所以西域的馬大概在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有這種馬,還有樂器,今天我們中國人大家都認為二胡一定是傳統的中國樂器,琵琶也是傳統的中國樂器,這兩種樂器恰恰都是從西域過來的。

而最重要的一點,我個人認為以及許多學者都這樣說,絲綢之路對中國的最大影響是在於把佛教介紹到中國來,以后還會再著重說一下,由於佛教慢慢產生佛教藝術,於是源自於希臘的雕刻藝術傳到中國,所以誤以為東亞是孤立的,帕米爾高原和喜馬拉雅山把東亞和西方隔絕起來,所以動不動說西方的、東方的,簡單這樣說的論調是沒有照顧到歷史的事實。最后我們說的是葡萄、石榴、胡桃、胡麻、胡豆,加一個“胡”字就知道它的來源,葡萄、石榴都是從西域來的,至少從農業產品,作為以農帝國的中華民族,或者當時的主體漢族,以農帝國品種的來源都是那邊來的,當然絲織品,中國的鐵器特別是鑄鐵的技術傳到今天的伊朗,這個是互相交往的結果。

古敘利亞文從阿拉蒙文來的。敘利亞文被傳到蘇特文,蘇特文被改變為回戶文,回戶文改成蒙古文,蒙古文改成滿文,所以大家一般人不太熟悉蒙古文跟滿文在中國的兩個一般被知道的文字,它的來源是在地中海的東岸,所以他們的字母傳到中國的最東邊東北東三省,這個傳播完全是由於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北京論壇(2014)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