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吳瑞梵:要用綜合性的方式來保護絲綢之路的遺跡

2014年11月07日16:2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城市歷史景觀保護計劃”保護計劃負責人吳瑞梵(Ron van Oers)發言。 黃策輿 攝

人民網北京11月7日電(朱書緣) 今天下午,北京論壇(2014)分論壇“古今絲綢之路——跨文明的對話、交流與合作”在北京大學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城市歷史景觀保護計劃”負責人吳瑞梵(Ron van Oers)教授在論壇上指出,絲綢之路的保護不僅僅是展現文化古跡,更多的是認識和欣賞到絲綢之路的價值,要用綜合性的方式來保護絲綢之路的遺跡

吳瑞梵說,要關注到所有參與到中國絲綢之路的各個方面的保護,研究的出發點就應該採用綜合性的全面的研究方法,不僅僅是只是展現一下文化古跡,更多的是認識和欣賞到絲綢之路的價值,還有它全面而言的文化歷史性,許許多多的因素應該被我們加以考量,不應該僅僅看到實體存在的場所,也許我們還應該看到的是一些輔助的景觀,而所有這些才能夠完整的解讀絲綢之路的真正意義。這是歐亞大陸上在新疆能夠看到的場景。

在我們討論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到了文化遺產面積的擴大,以及保護種類的增加,我們相信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對於文化遺產概念的理解擴大了,並且我們現在識別文化價值的方法更為精細了,認識到一些非物質的方面,並且採用一種更為綜合性和全面的方式考察它的價值。除此之外,現在更多的關注力放在了更大的自然背景下,如何來保護一個很大的文化線路,那麼文化線路可以被定義為一個實體存在的。很顯然文化線路的非物質方面比物質方面更為重要一些。

因此,在我們看來文化線路應該不僅僅是文化景觀,它應該被我們看作是一個物質和非物質遺跡的中間點,它既包含著物質也包含著非物質,因此要一種綜合性的方式來保護絲綢之路的遺跡,吳瑞梵說:我們考慮的不僅僅是紀念的物體和場所,還應該考慮到非物質的或者文化線路分散的因素,正是在這些傳播過程中的動力因素,包括所有的人類活動和絲綢之路所產生的人類活動,比如政治、商業、科學、宗教、文化等。中國現在已經採用了這樣綜合性的方法,考慮到綠洲、農業系統、工程、交通、人們的避難場所、祈禱場所、入天空間,以及用於冥想,交易的場所、休息的場所、市集、驛站,還有不同的領土之間的中間點,還包括了軍事上的要塞、碉堡、信號塔、聯系塔等等”,作為保護和管理的一部分,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目光僅僅局限於被收錄的存在的建筑物和場所,所以一再強調進行完整的考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北京論壇(2014)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