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北京論壇(2014)開幕式特別報道

杜寧凱:歷史和文化不是一個機械性的過程

2014年11月07日12:5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圖: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杜寧凱進行主旨演講(黃策輿 攝)

人民網北京11月7日電 今天上午,第十一屆北京論壇——北京論壇(2014)在釣魚台國賓館隆重開幕,本屆論壇主題為“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中國與世界:傳統、現實與未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杜寧凱在開幕式發言,全文如下:

我覺得非常榮幸、非常高興能夠參加北京論壇。我想給大家做一個非常簡短的講話,尤其是在王教授之后演講我想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因為可以做一個呼應。我不會談亨廷頓,但是我想談一談布魯姆的一本著作。

哲學家布魯姆寫了一本書叫做《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這個也是我演講靈感的來源,這部作品當時打響了文化戰爭的第一槍,觸發了保守的傳統主義價值觀同激進的自由主義價值觀之間的對抗,在美國掀起了一場大論戰,在這個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間掀起了一場大的論戰,布魯姆引起的論戰涉及到了大學生活、涉及到了人文學科的地位,以及布魯姆所謂的靈魂的狀態。這本書的精裝本銷量接近50萬冊,4個月時間裡面一直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居於榜首,而且被《紐約時報》的書評家評為必讀的作品,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之后又出現了許多批判性的書評,認為他對於古典時代和美國高等教育的特性描述是有錯誤的。

27年已經過去了,作為人文主義者來說,我們難免會懷念當年的那段歲月,因為當時參加文化戰爭的任何一個方面的人實際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我們關注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80年代末的時候,布魯姆和其他的評論者對於60年代人的那些批評意見來說,他們不得不承認說針對布魯姆對現代大學的指摘是有可能會歸列到政治激進主義裡面。對我自己而言,我認為布魯姆對現代大學的攻擊,實際上對我來說也是有很多個人關系的,因為他所抨擊的那些學科架構正是我自己40年來學術生涯的一個寫照。他在書中這麼寫,他說:“評判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生活,應該是以自然為標准,所以哲學、歷史學或者人類學成為最重要的人文學科”。同時,他認為歷史學和人類學是具有文化相對主義的學說,因此在重要性上是低於哲學的。他認為這些學說成功的打壓了西方世界曾普遍持有的知識帝國主義的論調。他認為對於文化和文明的研究他有兩點是不能接受的,第一,文化和文明的研究可以同時具有批判性和道德教育的意義,第二點,道德觀是西方文明所特有的,這當然也反映了當時那個時代美國的學者一種很深刻的不安感,他們不願意接受美國在二戰之后逐步的登上歷史舞台。

在二戰期間,美國曾經派駐軍隊到世界各地,而且美國還意識到自己對世界所知甚少,在二戰結束之后一批美國大學都斥資啟動了地方研究的課題,也得到了聯邦政府、卡耐基基金、洛克菲勒基金等地方基金的資助,在二戰期間了解這方面的人也開始引導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歷史學、政治學、古典主義方面的專家也開始在這些頂尖的地域研究中心接受培訓,之后把他們學到的知識傳播到世界各地的高校之中。美國大學剛剛開始來接觸相關的通識教育的時候,我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意識到來學習除西方之外的其他文化和文明,包括馬克思韋伯和相關學者的作品,都反映了新教和資本主義之間的關系,而他們認為西方在政治文化、社會和經濟領域表現的活躍而激進,目前我們也在重新審視這些觀點,因為中國在過去35年的巨大成就讓我們反思這些西方的觀點可能是有問題的。中國本身也有悠久的歷史和文明。

最后我想說,在進行歷史和文明爭論的時候,核心就是要去看歷史本身,歷史始終是由勝者來書寫的,而且很多人都是把歷史進行重新的改寫,來維護自己當前統治、當前體制的合法性。因此,歷史本身非常的復雜,可能前后充滿了很多的矛盾。而我們要知道,歷史還有文化都不是一個機械性的過程,它始終要放到一個新的視角、新的背景下去進行評估和了解,我們自己也要借助歷史的背景和當前的需求來不斷的檢驗當前的真理。世界文明史是在不斷的去累積真理、追尋真理的過程,要不斷的去消除各種各樣的界限和邊界,長遠來看,我們必將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看到之間的互動和發展的動力。在我們嘗試設計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和環境制度的時候,我們要去突破所謂的這種全球主義的一種泛泛性的概念,我們要去設置那些實際可行的制度,這些制度可以進行治理、管控和干預,從而能夠實現合法性、和平和效率。

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也不免要去思考如何去突破世界主義的范疇,如何去建立全球公民的身份和認知,我們需要有一些新的跨國治理的模式,為此我們需要一套全新的政治經濟理論,這套理論應該是能夠包容文化的差異,同時又能夠鼓勵相關的對話來構建新的文化,我想要想建立合適的全球理論就必須要合作來開展全球的知識和政治項目。大學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全球最成功的機構和組織,他們在國際范圍之內創造知識、傳播知識,包括開創性的知識,也包括批判性的知識,另一方面,他也促進了這些知識觀點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在國內也備受推崇,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我們也在打造全球性的校園,通過互動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加速本校和其他校區的國際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希望能夠匯聚學者觀念和智慧,不僅要去打造新的課程,而且要去提出新的理論、新的觀點,締造新的傳統,這也是我來到北京的目的之一。

在我的這個項目之中,我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能夠發揮根本性的作用。我們一起攜手,使得各個國家的精神都逐步的開放,這樣才能共同的抵御和應對未來的全球挑戰和抓住發展的機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北京論壇(2014)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