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合作?這個問題看似不值得考慮,還是說這是一個迫切的問題:毫無疑問,合作總比沖突好,特別是與你的鄰居 -- 中國老話說得好, “低頭不見抬頭見。”
關於如何增加合作、避免沖突、准備好應對沖突以及不可避免地解決沖突已有大量研究。然而,沖突並不一定是一種選擇,有時會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局面,或是歷史遺留問題,或是經濟或社會環境變化和壓力的產物。當今中東和東歐地區的沖突以及近代 20 世紀 80 年代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福克蘭(馬爾維納斯)群島沖突都 很好地証明了這一點。在所有的鄰域或社區中總是有富人和貧困戶。富裕的國家願意幫助其貧窮的鄰國以減少其“后院”的麻煩。但是當貧窮國家得到發展,甚至從富裕國家奪走一些機會時,經濟和社會環境便會發生改變,由於資源短缺,情況會變得復雜,並由此產生沖突。富國與窮國之間還有另一種局面,貧窮國家會嫉妒富裕國家並為得到重視而挑起事端。歷史上某些鄰域中沖突頻發,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國家,中國、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加之所謂的“ CNN 效應”, 通過當今的通信技術,任何小沖突都可能會迅速變得不可收拾,事實會被扭曲,甚至編造。這時人們想到了制造共識和操縱人與信息。在戰爭宣傳中,人們不知道該相信誰的故事,如中東危機事件以及最近的巴以沖突。哈馬斯還是以色列人聲明了自己的權利?誰對政治營銷和公共事務進行了最好的管理以通過媒介傳遞其信息來獲得國際支持?誰贏得了對聯合國層面決議的支持?很遺憾,有一件事不容置疑,那就是,沖突的結果是無辜平民的死亡和雙方旅游業的急劇衰退。地區緊張局勢帶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全世界對這一事實的反省告訴我們一個教訓:沖突隻能帶來殺戮和經濟破壞。
論証合作與沖突之間的選擇問題,而是集中討論危機發生時該如何解決。作為該過程的一部分,國際政治營銷和公共事務管理,是一個研究領域和一門政治技術,任何一方均可在國際關系權力交換時進行運用。我們對如何帶來合作並消除沖突進行了討論。
(孫鴻 英國切斯特大學)
相關專題 |
· 北京論壇(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