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一般來說,某種或幾種社會思潮的形成和廣泛傳播,並非是某個人、某個社會群體能夠刻意操作而為之
中國學術界提出“社會思潮”之說並不斷進行探索起於20世紀80年代初,那是改革開放早期,新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而相對寬鬆的時代,社會思潮不斷推陳出新。一些西方學術思想與中國碰撞,納入到中國的社會思潮體系。於是形成了當今中西融匯、內容豐富多彩而又龐雜的社會思潮體系,如: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新自由主義思潮、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存在主義思潮、民粹主義思潮、普世價值思潮、激進民主化思潮、私有化思潮、全盤西化思潮、極端利己主義思潮、新民族主義思潮、懷疑主義思潮、后現代主義思潮、新啟蒙主義思潮、新保守主義思潮、新儒家思潮、犬儒主義思潮、宗教復興思潮…… 等等。當代中國的社會思潮猶如“萬花筒”般的巨框,什麼思潮都往裡裝。
社會思潮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思想流、意識流、觀念流和話語流的綜合,因而必定隨著歷史環境的變化,特別是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與時俱進。在風平浪靜的時期,社會思潮往往是穩定而平靜的﹔而在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加速轉型時期,社會思潮即可以匯演出波瀾壯闊的話劇,也可能爆出某種鬧劇。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思潮的演進和發展就是如此。
社會思潮有三個基本特點:第一,公眾性。社會思潮的產生是當前社會公眾對正面對著的、正發生、正存在著的社會問題的群體評價、群體發聲、並形成群體主張和群體話語體系的集群現象。過去的思潮屬於思想史,未來的思潮是預期展望﹔第二,集群性。社會思潮不是個別人的思想火花,也不是少數人的狂飲和調侃戲說,而是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期,某個或某些社會集群對社會公共問題形成的系統的共同看法和共同主張,並向社會訴求和呼吁的思想體系﹔第三,自發性。社會思潮是社會大眾自發產生、自發活動、自發參與、自發發聲所形成的思潮,其內容如無缰的野馬,難以約束﹔第四,社會風標性。社會思潮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情、民心、民意。社會思潮是民心的風向標,是國家與執政黨把握社情民意的傳感器和晴雨表。
一般來說,某種或幾種社會思潮的形成和廣泛傳播,並非是某個人、某個社會群體能夠刻意操作而為之。而在某個特殊時期,某些社會群體,對國家、對某個社會重大問題有訴求、有建議、有追求,不約而同地自發形成了集體意識流,在國家正式意識形態框架和法定話語形式之外,發出各種各樣心聲,說出了區別於黨和國家正式意識形態和話語體系之外的語言或者語匯,形成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社會思潮。
當然,也可能有某個或某些強力、強勢集團憑實力,有目的地影響或操縱某些社會力量,推動有利於自身利益的社會思潮形成和傳播,使得社會思潮扭曲變形。古今中外任何執政者都對這種強勢勢力操縱社會思潮的現象保持高度警惕。
既不能把各種社會思潮看作洪水猛獸,也不能讓各種社會思潮成為洪水猛獸
客觀上來說,社會思潮既不是國家正式的意識形態,但也不完全是社會大眾的話語體系。所以研究社會思潮首先要准確把握社會思潮與主流意識形態的關系。社會思潮雖屬於意識形態的范疇,卻不屬於執政黨和國家制度層面上具有指導意義的正式意識形態。然而,對任何社會思潮的認識與評價,都是從黨和國家意識形態的原則和立場出發的,這是明確認識社會思潮基本立場、思想觀點和價值原則的重要前提。事實上,執政黨和國家層面上的正式意識形態,包括形成了黨和國家正式文件的指導思想,如: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正確把握黨和國家層面上正式意識形態的長時間和穩定性,正確把握社會思潮同主流意識形態的關系,是正確認識社會思潮基本立場、思想觀點和價值原則的重要前提。
社會思潮具有不穩定性和流變性。因為社會思潮屬於大眾性思想流動的潮流,它必然隨著國家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形勢和國際關系的變化,以及國際社會思潮的走向而變化。國家和社會都應當隨時關注國際和社會思潮的動態,以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秩序穩定和長治久安。
從當前流行的社會思潮稱謂來看,並不都是中國本土原生的,有些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從國外傳來,或者在國際交往中傳入中國后被廣泛認可並有較大影響的政治思想流派。“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存在主義”等進入中國社會思潮體系,反映了開放時代中世界社會思潮的一體化進程。
社會思潮是社會意識的一個重要體現,它在任何社會和任何時代都存在。中國先秦時期和清末民初時期,西方古希臘羅馬時期文藝復興時期,既是社會制度深刻變遷和社會結構重大轉型時期,也是各種社會思潮並存交鋒的活躍時期。在我國改革開放時代,更是思潮萬千、思潮澎湃、思潮激蕩。在各路思潮大軍中,積極性與消極性並存,開放性與保守型並存,先進性與落后性並存,這是當代社會思潮的基本特點。許多社會思潮都是雙刃劍,貴在我們怎麼駕馭。大思潮時代必須要有大智慧,對社會思潮要客觀、冷靜、理智地分析,既不能把各種社會思潮看作洪水猛獸。也不能讓各種社會思潮成為洪水猛獸,對眾多思潮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積極駕馭,充分發揮社會思潮大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能量,這是研究我國社會思潮的題中應有之義。
企望社會思潮純而又純,既不現實,也不可能。要積極駕馭社會思潮,充分發揮社會思潮的正能量
對於社會思潮,無論是拿來主義也好,還是實用主義也好,都無可厚非,更無須恐懼。主要問題和任務在於,既然當代社會思潮在中國社會本土產生了,或者在中國“社會思潮”入冊了,那麼,社會思潮的研究者和傳播者,應在如何弘揚社會思潮正能量,抑制社會思潮的負能量,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些實實在在貢獻。第一,熱心於社會思潮的研究、傳播,探討各種思潮如何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對接,讓二者共同為社會發揮正能量作用﹔第二,研究面對五花八門的社會思潮,如何理性分析和應對,去偽存真,推陳出新﹔第三,研究社會思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積極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完善社會治理,實現社會長期繁榮和穩定﹔第四,研究社會思潮在推動經濟發展,尤其是對提升民生水平,如何發揮積極有力的作用。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這就為積極駕馭社會思潮,充分發揮社會思潮的正能量指明了方向,為擺正主流意識形態同各種其它社會思潮的關系確立了一個基本立場。一方面要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另一方面又要承認在社會轉型的新形勢下人們思想觀念的多樣性,而不簡單地把社會思潮當作異端排斥。要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價值體系去引領各種社會思潮,以寬闊的胸懷在對話交流中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進而使社會主義文化既能堅持核心價值體系健康穩定地發展,又在思想文化豐富的多樣性中充滿活力。
在當今時代,社會結構的變化和利益格局的調整不會終止,社會思潮的多元化將會長期存在,企望社會思潮純而又純,既不現實,也不可能。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又不能被有關負面社會思潮搞得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這是對一個國家、一個執政黨的考驗。因此,主動出擊,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弘揚社會正能量,以社會正能量凝聚人心,凝聚社會共識,凝聚未來,引領社會思潮,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
(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教授)
【參考文獻】
①朱漢國:《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1日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