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比學
從來不曾像今天這樣,“依法治國”被提到這麼高的位置:從1997年,“依法治國”寫入黨的十五大報告,並被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到兩年后,“依法治國”寫入憲法﹔再到今年10月中下旬,“依法治國”將首次作為黨的中央全會議題。
彈指一揮間,法治建設走過十七載:執政黨選擇了依法治國,人民選擇了法治中國。
從中央領導同志的一次次重要講話,到頒布實施一系列綱領性文件,再到一項項重大戰略決策及行動,我們無不感受到“依法治國”的聲音越來越響亮。
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為我們清晰勾勒出的法治中國藍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 這些總體思路和頂層設計,是建設法治中國的指南,也是法治建設取得成效的保障。這標志著黨的執政理念、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這一重大轉變,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探索奮斗的結果。
法治,應為良法之治。今天的中國,立法更加民主、科學。一部部法律的制定和完善,緊跟時代發展,回應民生關切,無不體現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正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治,應為公開之治。今天的中國,“努力讓人民群眾從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成為司法機關孜孜以求的庄嚴目標。一起起冤假錯案的糾正,為推進公正司法、保障人權注入正能量﹔庭審直播、裁判文書公開……從點滴嘗試到漸成常態,司法一次比一次開放,一次比一次透明。
法治,應為公正之治。今天的中國,國家治理的一切活動都將並入法治軌道運行,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成為所有社會成員必備的素質。法治,重在治權、重在治官,為權力劃邊界,為權力定規則,為權力定制“籠子”﹔法治的信念潛移默化,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遇到問題先想法,“秋菊打官司”不再是新聞。
法治,應為改革之治。今天的中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司法改革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大膽向那些長年備受詬病的司法陋習開刀,一項項司法改革的重大措施於法有據。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改革審委會制度、廢止勞動教養制度、涉法涉訴信訪終結……正是有了法治的護航,改革才有章法,才能穩步推進。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從“人治”到“法制”,從“法制”到“法治”,這條道路並不平坦,法治的進步需要點滴積累。
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今天,我們選擇了法治,就要堅定地走下去。
我們相信,不管未來有多少荊棘坎坷,任務多麼繁重而艱巨,隻要緊跟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攜手努力,勇往直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們的步伐必將穩健有力。
相關專題 |
· 聚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