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蔡名照: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的重要文獻——《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介紹

2014年09月29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的重要文獻——《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在治國理政新的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集中展示了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

  為更好地對外闡釋中國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回應國際社會關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編輯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語種版本出版發行。本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這段時間的講話、談話、演講、答問、批示、賀信等79篇,分為18個專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全面系統回答了新的時代條件下中國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是國際社會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窗口、尋找中國問題答案的一把鑰匙。

  一、闡明當代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走向,回答了今天的中國從哪裡來、明天的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艱辛探索,中國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一條足跡堅實又特色鮮明的道路,在當今世界獨樹一幟。“中國道路”“中國奇跡”“中國模式”成為國際社會熱議的話題。黨的十八大實現了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國際社會強烈關注:新的領導人將駕馭中國這艘巨輪駛向何方,發展的中國將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履職伊始,就鄭重宣示,“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量論述。黨的十八大閉幕后的第三天,他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他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國家主席時又意味深長地強調,“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在本書收錄的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寫下去。

  鮮明的旗幟、堅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領導集體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對世情國情的清醒認識,對中國未來發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和自信。有外國政要稱贊,“歷史將証明,中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充滿希望”。

  二、提出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願景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進步,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同時,作為有著13億多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如此“體量”的大國、如此復雜的國情世所罕見,解決這些難題沒有先例可循。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不畏艱險才能成就偉業。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思路和舉措,帶領全國人民奮力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黨的十八大后僅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本書中可以看到,他在國際國內不同場合反復闡釋中國夢的內涵和真諦: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同世界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夢想相通,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中國夢提出后,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凝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強大正能量,也成為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前景的主流認識。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央領導集體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遠見卓識,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本書匯集了習近平總書記就此闡述的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等等。從這些論述中,國內外讀者可以看到中國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美好藍圖的戰略思考和清晰路徑。

  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躲不開、繞不過。惟其艱難,更顯勇毅。本書收錄的文章中,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的膽識和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敢於擔當,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膽子要大、步子要穩,不能犯顛覆性錯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制定了總體方案,提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涉及15個領域、330多項重大改革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深化改革目標任務和路徑方法的論述,既有斬釘截鐵的決心,又有科學縝密的思路,使國內外讀者不僅能看到破解改革難題任務的艱巨繁重,也能領略到中央領導集體的執政藝術和領導方法。

  有國外媒體評論說,“中國新一屆領導層描繪的改革發展新藍圖,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大的前進動力和成功的自信”,“中國領導層具有把戰略轉化為行動的強大執行力,能夠把美好的中華民族復興夢想變成現實”。

  三、闡釋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彰顯了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體驗過農村的艱苦生活,經歷過不同工作崗位的磨練,對中國的國情了然於心,對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從本書的字裡行間,國內外讀者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領導集體執政為民的情懷和理念。在黨的十八大后的首次公開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就鮮明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篇1500余字的講話,19次提到“人民”二字。在接受外國記者專訪時,他深情地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我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記責任重於泰山,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這些話語字字千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的品格。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本書的很多文章和圖片,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從偏遠山區到塞外荒漠、從特困農村到革命老區,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的感人場景。他強調,必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他提出: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千方百計幫助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等等。他要求領導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他強調,“要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制定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些重大舉措在本書中都有充分體現。透過這些內容,國內外讀者可以感受到中國領導人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和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體會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

  四、展示當代中國治國理政理念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體現了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有益成果的寬廣視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思想道德資源,人類文明成果凝結著世界各國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理念的豐厚滋養。在本書收錄的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從多個角度論述了當代中國治國理政理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對人類文明有益成果的吸收和借鑒。在闡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時,他動情地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礡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在闡述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時,他指出,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在闡述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時,他強調,“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的文章具有深厚的底蘊和廣闊的視野,閃爍著從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中汲取思想精華的智慧。他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治大國若烹小鮮”來告誡各級領導干部工作中不能懈怠、不能馬虎﹔用“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來鼓勵人們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沖破制約發展的舊框框。他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提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國際場合的演講中,他引用萊布尼茨的名言“唯有相互交流我們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點燃我們的智慧之燈”,倡導增進國家之間交流、消除相互認知上的隔膜。他還引用哈薩克斯坦諺語“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胡子”“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團結上”,倡議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交流和地區安全。

  一棵大樹,隻有根深千尺才會枝繁葉茂﹔一個民族,隻有善於從歷史和其他文明中汲取營養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既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揭示了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標識,也展現了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寬廣胸襟。品讀這些文章,國內外讀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當代中國與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一脈相承、與世界各國創造的文明緊密相聯,進一步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理念不僅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而且吸收借鑒了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有著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滋養。

  五、宣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展示了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越來越走向國際舞台的中心。面對中國的發展壯大,一些國家的心態日趨復雜。針對國際社會的關切,本書用5個專題的篇幅,對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進行了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他指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我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堅持這條被實踐証明是走得通的道路。他多次公開宣示: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秉持和平發展的理念,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更加開放從容的姿態活躍在國際舞台,提出一系列充滿智慧的外交新理念,引領中國外交航向。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系”“親、誠、惠、容”等理念,將中國與大國、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的關系提升到新的高度,為建立新型國際關系給出了中國答案。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越來越多的國家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在本書中可以看到,從共織中國夢和非洲夢到建設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到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堅持正確義利觀到完善全球治理機制等,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的這些新倡議新理念,表達了中國發展將造福世界的真誠意願,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責任擔當,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和積極響應。

  六、語言質朴清新,故事鮮活生動,反映了中國領導人平實自然、坦誠謙和的品格

  深厚的文化積澱、豐富的生活閱歷,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真誠坦率、平實生動的文風。他在講話中善於運用生活中的語言敘事說理,娓娓道來,通俗易懂。這樣的例子,在本書中比比皆是。他用“鞋子合不合腳,隻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說明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隻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最有發言權﹔用“發揚釘釘子的精神”闡釋政貴有恆的道理,要求真正做到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表明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的決心﹔用“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形象地闡述青年時期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性﹔用“中國人喜歡茶而比利時人喜愛啤酒”,說明不同文明既各具特色又能夠包容互鑒。這些語言源於生活、源於群眾,朴實自然接地氣,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感染力。

  善於講故事,是習近平總書記與國際社會溝通的鮮明特點。本書收錄了他在國際場合的多篇演講,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打動人心的生動故事。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他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蘇聯飛行大隊長庫裡申科來華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故事﹔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中,講述了一對中國年輕人熱愛非洲的故事﹔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中,講到了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和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真摯友情的故事﹔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中,講述了一個普通約旦年輕人在浙江義烏開阿拉伯餐館並在當地成家立業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鮮活實在、生動感人,以小喻大、以事明理,拉近了與國外受眾的距離,也使他們領略到中國領導人睿智風趣、謙和友善的獨特魅力。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談中國、論世界,為各國讀者開啟了一扇觀察和感知中國的窗口。閱讀這本書,可以了解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品味悠長醇厚的中國歷史文化,感受當代中國的深刻變革和夢想追求,進一步增進對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理解,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更加客觀地看待中國、更加理性地讀懂中國。

  (作者為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閆妍)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資料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