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特色多元沿江城鎮體系,是《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提出的要求。這就要加快經濟帶城鎮化進程,不斷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增強城鎮吸納人口的能力和產業聚集的能力。
優化和整合沿江城鎮空間布局。實踐表明,經濟帶的發展一定會伴隨著城鎮帶的高速發展。面對日益突出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在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開發建設中,如果沒有科學的城鎮布局和規劃,可能會造成更大規模的圈地擴張、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應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科學編制沿江城鎮帶發展規劃,合理安排城鎮分工及產業布局,以有效的資源供給來保障城鎮產業發展的資源需求,促進沿江經濟帶城鎮產業的合理布局和結構優化。應用和推廣資源節約和集約利用技術,加大對存量土地資源的挖潛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積極培育特色城鎮優勢產業。產業發展是城鎮化的重要依托和支撐點,特色產業是城鎮的品牌,也是城鎮的生命力所在。沿江建設的城鎮帶要成為特色產業經濟帶,為農業人口轉移提供產業支撐。針對目前沿江城鎮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產業不發達問題,各城鎮要努力選准、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充分發揮特色優勢產業的集聚效應、輻射效應和梯度擴散效應﹔打破城鎮均衡增長的格局,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各種不同要素向城鎮功能區集中,吸引農業人口向特色城鎮集中。
進一步改善城鎮用地制度。城鎮建設用地是建設特色多元沿江城鎮體系的一個瓶頸,要借鑒成功城市圈建設經驗,妥善解決城鎮的建設用地。在加快城鎮化進程中,要保証土地征用有利於富裕農民,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有利於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制度﹔在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引導農民宅基地有序流轉,通過城鄉土地公開挂牌、土地指標交易機制、統一規劃聯合建設等方式,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盤活存量土地,建立有效的土地利用和流轉機制。
逐步建立人口轉移機制。城鎮化不僅是城鎮空間不斷拓展的過程,也是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過程。由於農村人口轉移機制尚未建立,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受到極大影響。針對沿江城鎮對農民進城和工業企業落地吸引力不強的問題,要在社會保障、進城優惠條件、農民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方面出台相應政策,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對農民歧視,保護進城農民的權益,使他們進得去、住得下、發展好。
(作者單位:馬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