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抓好網上輿論引導工作、依法加強網絡社會管理、確保網絡傳播秩序、創新媒體傳播理念和手段、掌握網絡輿論戰場主動權等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此次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目標、思路和要求,不僅是對西方國家試圖全面主導網絡媒體全球話語權的有效對策,也是依托媒體融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難得機遇。我們必須站在國家政治、文化安全的戰略層面,以切實可行的策略,佔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輿論制高點。
近期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目標、思路和要求等發表重要講話。這次講話,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熱議,被譽為吹響了中國媒體融合發展的號角。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著眼全球媒體發展大趨勢、掌握網絡輿論戰場主動權作出的科學戰略決策,是著力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的重大政策部署,為推動媒體深化改革、迎來大發展提供了有力指導,為進一步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網上意識形態斗爭提供了堅實保証。
一、 西方國家試圖全面主導媒體融合浪潮中全球價值體系的話語權
在網絡迅猛發展、新興媒體層出不窮的當今時代,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猶如一種巨大的浪潮席卷全球,浩浩蕩蕩,不進則退。誰能勇立潮頭,誰就佔據主動,否則就會失去發展契機,淪為被動境地。從全球范圍來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暗含著巨大的利益爭奪,隻有做大做強新型媒體集團,才能在世界媒體市場中佔據份額、成為賣家並贏得受眾,否則隻能成為世界新聞的看客和消費媒體的顧客。與此同時,這種融合發展還隱藏著復雜的價值觀博弈,基本上是擁有強大國際傳播實力的西方國家掌握著國際話語權和價值觀“評判權”,而傳播實力較弱的國家則常常被西方“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一) 西方主流媒體掌握著全球的新聞霸權,但仍然在尋求基於行業價值觀的媒體融合
在傳統意義上,西方三大通訊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五大電視網(ABC、NBC、CBS、CNN、FOX)和六大新聞報刊(《時代》、《新聞周刊》、《經濟學家》、《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構成了全球國際新聞主要供應商。在新興媒體形態下,臉譜、推特、聚友等社交媒體正與日俱增地擴大其全球網用戶,越來越多的世界新聞首先在社交媒體中播報,爾后流向傳統媒體轉載報道。2010 年7 月,美國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發布報告稱,全球網民有四分之三都在以各種形式使用社交媒體,而且數據顯示社交媒體主導了亞太互聯網。2014 年3 月,美國皮尤研究公司發布《新聞媒體狀況》報告顯示,2003 至2010 年間為美國報紙工作的國際記者減少了24%,全美952 家電視台中有整整四分之一並不制作自己的新聞節目而選用共享模式,而與此同時,社交媒體和移動設備為新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受眾渠道,2013 年網絡新聞視頻大舉擴張后的數字視頻廣告收入較2012 年增長了44%。綜合多方面情況看,西方媒體融合主要走的是給老牌媒體賦予新生、創造全新實體,及融合與管理相結合等三條路徑。值得關注的是,西方傳統媒體在推進融合中,首先提出的一條原則就是基於行業價值觀進行管理。比如,美聯社在2013 年5 月修訂的《美聯社工作人員社交媒體使用守則》中開門見山地指出:守則是基於我們對於新聞價值原則的一貫闡述而提出的,旨在將新聞行業理念應用到新的社交媒體領域,進而提升品牌效力。
(二) 西方國家不僅具有無可比擬的全球網絡控制權優勢,而且在借助網絡對全球施加價值觀影響
無論從國際互聯網開創、網絡社交媒體發源,還是從全球互聯網根服務器控制等多個方面,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無疑是全球的網絡霸主。但近10 多年以來,美國在不斷加強網絡戰司令部、網絡戰部隊等力量建設和出台《網絡空間行動戰略》的同時,竭力利用互聯網輸出西方價值觀。2006 年底,美國國防部組建了網絡媒體戰部隊,旨在提高網斗爭能力和傳播美國價值觀。2009 年,美國有情報官針對伊朗動蕩感言:“中情局突然發現通過互聯網輸出美國的價值觀,遠比派特工到目標國家或培養認同美國價值觀的當地人代理容易。”2010 年初,希拉裡高調發表“互聯網自由”演講,之后美國國會批准2010 年預算撥款3000 萬美元,“用於對中國、伊朗和其它國家的網絡審查作斗爭。”2011 年,社交媒體助燃引爆了西亞、北非的政局動蕩,“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利比亞等數國政權更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對此,奧巴馬聲稱:“我們支持一套普世權利,包括人民表達觀點和選擇領導人的自由……我們出生的國度是由渴望自由的人們通過革命所締造,因此我們歡迎這樣的事實:中東和北非的歷史正在發展,年輕人正在引領航向。”
(三)西方國家面臨內部“網絡暴民”和外部極端言行困局,開始反思如何管控社交媒體和網上言行
然而,物極必反。近年來,西方國家內部不斷出現散布謠言、危害社會的“網絡暴民”,對此西方政要和主流媒體開始反思如何管控社交媒體和人們的網上言行。英國總統卡梅倫指出,網絡行為同樣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網民應共同抵制那些有劣跡網站,並聲稱“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參與的舉措”。在美國“棱鏡”計劃曝光后,世界各國對美國在網絡空間“無法無天”地對規模巨大的人群進行秘密監視與偵察,表達了強烈的憤怒和不滿。德國要求美方解釋竊聽事件,美國人民也要求政府停止侵犯個人隱私。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社交媒體,打著“普世價值”幌子聲稱推翻原政權后會給西亞北非人民帶來民主和自由,但卻導致該地區經濟下滑、社會動蕩、宗教斗爭加劇,還不斷促發了大規模的反美運動,結果是美國“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而且愈演愈烈的是,極端組織“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ISIS)利用社交網站發布信息,公開圖片在白宮外秀“國旗”,還數次展示“屠殺視頻”以此慶祝“開齋節”。據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2014 年8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該組織正是通過社交網絡進行交流,招募來自美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和北歐等國家3000 多名西方公民為成員。
二、媒體融合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
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適應信息時代變遷和全球媒體變革的大勢所趨。借助媒體融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和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要求。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不是簡單的媒體形式疊加,不是已有的媒體規模擴大,也不是分散的媒體資源整合,而是先進的傳播觀念變革,是全面的傳播思路拓展,是系統的互聯網思維創新,是整體的傳播實力倍增,是聚合的傳播能量躍升。這種革新式的目標定位和發展願景,給傳統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手段、方式和理念等,帶來了巨大的新挑戰和難得的新機遇。
(一) 傳統主流媒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式,容易出現“我說你聽”
通過專家評論、記者採寫、編輯修改、領導審查等多道程序進行嚴格把關,爾后在媒體上呈現出報道和評論稿,一篇完成不了論述,就進行系列連載,且多以政策解讀、典型宣傳等形式出現。雖然深度報道和解讀具有優勢,但由於經過多道工序,加之定調很高,造成宣傳的時、效、度大打折扣,也導致不少受眾的滿意度降低。現有的新興媒體,雖然也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由於傳播者隨意發布信息,涉及的社會覆蓋面寬、信息量大,相當比例的信息充斥著娛樂化,而且一些信息良莠不分,有的還很低俗消極,導致總體上呈現出“正能量”傳播不夠。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后,信息將以網絡空間為主要呈現形態,而且報道和評論深度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更容易受到境內外敵對勢力進行網絡滲透攻擊。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破解,確保能夠牢牢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確是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需要探索的緊迫課題。
(二)媒體融合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的機遇大於挑戰
近年來的實踐証明,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在繼續加強強大的採編力量、權威的信息渠道、規范的採編流程等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廣泛運用微博、微信、網絡視頻、手機短信等新的傳播形態,其影響力不斷拓展。當前,數字報刊、移動電視、手機媒體、微信、博客、播客等新興媒體正加速發展。據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4 年6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 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5.27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網民上網設備中,手機使用率達83.4%,首次超越個人計算機80.9% 的使用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真正融合后,兩者形成優勢互補,受眾覆蓋范圍將會大大拓寬,宣傳思想工作就能實現“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那兒”的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將輻射到網絡所能觸及的角角落落,其在年輕人這一網民重點群體中的影響力和說服力會大大得到增強。
三、充分依托媒體融合佔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輿論制高點
從中西方意識形態斗爭的復雜性、殘酷性和長期性上看,由於西方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一直在不遺余力地推行“和平演變”的“大戰略”,盤算著通過網絡構設對中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大棋局”,妄圖通過互聯網這個動態發展的“最大變量”、“最廣平台”和“最新手段”來“扳倒中國”。
(一) 以“三個自信”應對西方意識形態冷戰思維下的“價值觀對沖”
在西方意識形態最深處,冷戰思維始終在作祟,其與中國展開的是制度、道路和理論之爭,相當長時間外在直接表現出來的是“價值觀對沖”,即是用西方式所謂的民主、自由“普世價值”對決其媒體炒作的中國“專制”和新聞、言論、宗教等“不自由”。西方暗地裡在想方設法通過情報部門、非政府組織和企業等,支持“異見人士”和網絡“大V”、“公知”,以及通過簽訂離岸合約尋找境內代理人間接控制境內互聯網企業,通過多種途徑運作互聯網企業在境外上市,通過風險投資方式參股境內互聯網企業等,給中國意識形態工作增加“變數”,等待時機到來推動“顏色革命”促成中國內部生變。面對復雜意識形態斗爭局勢,我們必須理直氣壯地增強“三個自信”,借助媒體融合彌補現實網絡空間的主流輿論缺失,大力倡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核心價值觀作為民族的精神支持和社會的穩定器,振奮起人們的精氣神,鑄就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精神,確保用穩定壓倒一切外來威脅和內在困擾。
(二) 以“系統性工程”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價值觀認同”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最重要的是深化“價值觀認同”,將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抓緊抓實。通過媒體融合,切實增強新型媒體集團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圍繞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開展宣傳教育,深化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理解,促使人人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事業之中。圍繞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除倡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建設和諧社會之外,要結合媒體發展實際,重點突出新聞行業規范、職業操守和從業職責,健全網絡管理法規,依法管理網絡媒體,有序促進網絡運行。圍繞公民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准則,借助新型主流媒體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中華民族美德宣傳教育,增強全體公民特別是網絡青少年受眾的道德水平和自律能力,嚴格遵守網絡管理規定,理性表達言論訴求,使網絡空間充滿“真善美”、“正能量”和“好聲音”,真正實現習近平指出的“使我們的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三) 以“國際話語權”體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世界認同的“價值感召力”
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還應致力於在國際上廣泛傳播中國的價值觀。一個國家,不控制網絡,難以擁有整個世界﹔不傳播自身的價值觀,就會缺乏話語權,也難以長遠贏得世界認同。2013 年12 月30 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好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這段講話,言簡意賅地指明了加強在國際上傳播中國價值體系的方向、目標和做法,具有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
(作者系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
(文章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相關專題 |
· 聚焦中國網絡空間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