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有效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組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深刻認識新媒體傳播的革命性效應,始終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應勢利導,趨利避害,堅持競爭優勝、多元優化、安全優先、技術優勢的原則。我們就能更好地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確保媒體融合發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不斷提升新型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
我國正處在新一輪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階層的分化整合導致社會思潮的多元激蕩,國內外思想文化戰線交鋒博弈尤為明顯。如何加強互聯網新媒體的建設和管理,進而構筑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網絡傳播生態,是黨和國家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
可喜的是,8 月18 日《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這不僅為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將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添了內容。面對新一輪媒體融合發展浪潮,管理者尤其需要深刻認識新媒體傳播的革命性效應,始終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應勢利導,趨利避害,不斷提升新型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其中,需要重點遵循以下四個主要原則。
競爭優勝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因此,無論是媒體傳播規律還是互聯網思維,無論是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其背后的本質都是去中心化的開放競爭趨勢。隨著媒體融合發展,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也必將是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由廣大受眾所決定。因此,我們在規劃相關產業政策和管理制度時,要充分借鑒我國網絡產業的成功經驗,遵循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改變傳統媒體計劃經濟式的發展模式,有序放開行業准入,引導傳統主流媒體與新興媒體的開放競爭,在競爭中實現體制、機制、技術、產品、市場等方面的融合對接,百花齊放,優勝劣汰,真正建立起能夠屹立於世界傳播體系的新型主流媒體和新型媒體集團。
多元優化原則。信息即權力,新媒體搭建起全社會平等交流的平台,打破了權力單向運行模式,拓寬權力監督制約的渠道,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催化劑”。加快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必將進一步推動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的融合,多元治理模式成為網絡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這種治理模式不僅是指政府、互聯網企業、媒體、社會組織、用戶等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也強調國家法律、行業規制和自律規范等治理體系的有機結合。因此,不僅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上深度融合,更要實現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突破創新,充分體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向心力。同時,要看到我國現有的網絡新媒體法律體系大都根植於傳統現實社會結構,造成有法難以執行,無法進行規范,他法刻板套用的困境。因此,需要借鑒國外網絡治理的成功經驗,建立多層次的法律制度和自律機制,明確不同主體在網絡傳播中的權利和責任,探索符合我國需要的網絡多元治理模式,讓網絡空間更加清朗更加繁榮。
安全優先原則。新媒體發展戰略是我國網絡強國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新媒體的發展不僅關涉國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同時也涉及到一切與信息相關的網絡安全問題。“斯諾登”事件警示我們,大量涉及國家安全、商業機密、個人隱私等重要信息均可以通過網絡新媒體平台獲取和擴散。因此,在新一輪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中,必須將網絡安全和信息內容安全置於優先位置予以重點謀劃,建立科學系統的新媒體發展安全觀,確保新型媒體穩定運行、安全發展。其中,政府需要集合我國即將推出的網絡安全審查制度等,依法界定新媒體安全管理邊界,動態調整介入力度和方式,在保証市場自由和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立法和執法,建立互聯網新媒體平台的安全審查制度,避免網絡新媒體成為侵犯國家、社會以及他人合法權益的“土壤”。
技術優勢原則。習總書記強調,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指導意見》強調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視頻技術等新技術引領媒體融合發展、驅動媒體轉型升級。毋庸置疑,媒體融合的重大特征將是新技術的迭代和融合。政府推動媒體融合過程中,必須結合科技創新模式,以激勵各類傳播技術以及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的創新驅動新媒體平台的發展。從國際經驗來看,無論是四大傳統媒體形態(電視、廣播、報紙、雜志)還是各類新興的媒體技術,均有其自身優勢和受眾群體,也都應該是我國媒體融合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在媒體融合的產業政策中,應該允許和鼓勵各類媒體技術的繁榮發展,從而保障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的形成。切實以技術的先進性,支撐新型主流媒體的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和競爭力優勢,打造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相關專題 |
· 聚焦中國網絡空間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