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強化開放帶動 促進蘇區振興

陳文華

2014年09月18日15:51   來源:江西日報

原標題:強化開放帶動 促進蘇區振興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既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創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人民共和國的搖籃和蘇區精神的主要發源地,同時也是具有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經濟結構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等特征的“問題區域”。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並於今年3月正式批准實施《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標志著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這一“問題區域”的“區域發展問題”被納入國家層面的區域政策管理。這對於長期致力於脫貧致富、科學發展的原中央蘇區來說,是重大的發展機遇。當前,在江西奮力邁出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新步伐之際,以此為契機,借助國家力量,在地方發展戰略的框架下,探索一條有特色的蘇區振興之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位於贛閩粵邊區,遠離三省政治與經濟中心,是典型的內陸欠發達區域。從經濟理論以及國內外同類“問題區域”的發展實踐看,開放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制度前提,也是區域發展的重大驅動力量。以開放為前提,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堅持蘇區精神引領、后發優勢驅動,通過集群聯動發展,在學習和借鑒中建立適合蘇區的內陸開放型經濟體系,是蘇區振興的必由之路。

堅持蘇區精神引領。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蘇區精神對於蘇區振興同樣具有強大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在改革開放中奏響“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干部創事業”的新樂章,是蘇區振興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在確保基礎設施、公平環境等公共產品供給的同時,激發家庭和企業在創新創業中的主體作用。在新的經濟社會條件下弘揚蘇區精神,要讓外來的創新力量和內生的艱苦奮斗傳統融合成一種驅動力、一種正能量,推動蘇區早日實現振興。

堅持后發優勢驅動。后發地區通過引進、模仿、創新(包括技術和制度兩方面),可獲得后發利益,從而形成后發優勢。這種因后發利益而具有的后發優勢,是后發地區實現趕超跨越的主要動力。原中央蘇區作為典型的后發地區,可以通過科學引進、學習模仿、創新創造,充分發揮技術和制度性的后發優勢,有效推動后發利益轉化成現實利益,加快推進蘇區振興發展。

堅持集群聯動發展。產業集群理論認為,在一個特定區域的一個特別領域,集聚著一組相互關聯的公司、供應商、關聯產業以及專門化的制度和協會,通過這種區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構建出專業化生產要素優化集聚的窪地,使企業共享區域公共設施、市場環境和外部經濟,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區域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外部效應和區域競爭力。原中央蘇區所在的贛閩粵邊區,由於地緣、生活習慣等原因,早在清末即通過傳統古商道網、公路交通網、郵電通信網等形成了贛閩粵邊區市場網絡,歷史文化的淵源和共同的要素稟賦為選擇集群方式開展區域產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依托原中央蘇區的特色資源,實施區域集群戰略,必須破除行政壁壘,通過政府聯動促進企業、產業聯動,通過產業集群發展提升原中央蘇區的產業發展水平,提高區域合作效率,進而依托特色產業體系,促進蘇區全面振興。

堅持實干振興蘇區。振興蘇區,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實干。依托《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圍繞區域戰略定位,地方政府的實干應主要表現在構建服務型政府,圍繞商務環境、政務環境、文化環境的優化,下大力氣治理亂作為或不作為,下苦功夫營造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尊重產業集群發展規律,合理進行產業和城鎮規劃,通過政府間的合作,引導人、產業與城鎮化之間實現良性互動,促成以人為本的綠色崛起﹔應主動學習、借鑒先進理論和有益經驗,因地制宜地進行創新,推動蘇區實現跨越式發展。(陳文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