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家談:文化基因如何植入孩子生命中(家庭篇)

2014年09月15日08:0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文化基因如何植入孩子生命中(家庭篇)(大家談)

  唐詩裡的明月與清風,一樣徘徊在今人的窗前﹔伯牙的琴鳴與杜詩裡的猿啼,交織成文化中國不散的回聲。流淌在華夏兒女文化血脈中的典籍,是中華民族凝聚為“文明型國家”的文化密碼。“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統文化的看法,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也引發了對教材編寫、教育方式等的輿論關注。連日來,我們收到不少郵件、微信,大家暢所欲言,建言獻策,其中浸透著這樣的共識:將這份既傳統又悠遠的文化基因嵌入下一代人的心靈,需要從家庭到學校、從個體到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今天起,我們將從家庭、學校、社會層面,選取不同年齡、不同職業讀者的來稿,聽聽大家對文化基因培植的建言思考,一起來感受這份同頻跳動著的文化脈搏,分享我們共同的文化呼吸。

  ——編 者

  在家教中自然融入詩教

  翩翩媽

  翩翩出生后,我偷懶拿唐詩給她催眠。每晚,就著昏黃的台燈,一首首輕輕吟誦出來,翩翩就慢慢沉入夢鄉……

  翩翩本能地喜歡舊詩的抑揚頓挫,音還咬不准呢,奶聲奶氣特別可愛:“昨日入城細(市),歸然(來)淚滿襟。遍身柔奇(羅綺)者,不系(是)養蠶銀(人)!”我把唐詩編成故事:“有個農村的女孩子,養了很多蠶。蠶絲織成絲綢,做成衣裙,可漂亮了,可她卻穿著粗布衣服……”她百聽不厭。

  一次,我要出國一個月,臨行前一夜沒睡,唧唧噥噥錄了一盤唐詩及唐詩故事磁帶。這盤磁帶成了翩翩的至愛,每晚都吵著要聽“媽媽唐詩”,發著高燒還在絮叨:“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進幼兒園后,翩翩不能和古典詩詞耳鬢厮磨,幾乎忘光了。直到小學一年級,我查資料去翻《古文觀止》,已識了3000多字的翩翩跟過來看,第一篇就是《鄭伯克段於鄢》,很長,她讀幾遍就背出來了,看著注釋居然能大體明白。這份穎悟,想必與二到四歲時背唐詩大有關系。

  翩翩從小就把媽媽和詩詞混為一體。媽媽誦詩時特別有感染力,詩詞也跟著動人。古文的基因,就這樣如母語般植入她的血脈。

  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在家教中融入詩教,或有助於滋養溫柔敦厚的君子之風。即便從功利角度,孩子以后閱讀、作文都不是難事,省了多少煩惱啊!何況,古詩詞對音律講究到了極致,朗朗上口的東東,孩子都喜歡,比一些胡編的兒歌強得太多了。

  (作者為新浪育兒論壇網友)

  回望傳統更需要愛與美

  惠 心

  家中有大小寶寶的,我都會向他們推薦一個微信公眾賬號——“寶寶念詩”。與我有共識的人不少,2013年最后一天才誕生的“寶寶念詩”,已擁有數萬粉絲,平均每篇閱讀量4000左右,最高點擊量超過10萬。

  “寶寶念詩”為什麼會火?有人說搔到了家庭教育的痒處,也有人說契合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潮流。都對。可它還提醒我們:將傳統文化的基因潤物無聲地植入孩子的生命之中,需要有濃濃的愛與美。

  家庭傳統文化教育中,須有“愛”。“寶寶念詩”就是一個父親與女兒的詩情對話。在陪伴女兒成長的10多年裡,作者韓可勝教了女兒700多首古詩詞。整個教育過程,就如父女之間的游戲,愛在其中。

  家庭傳統文化教育,還得“美”。古詩詞本身就是美的經典,如果配上優美的賞析、與詩詞意境相通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國畫,恐怕念詩也就成為孩子最美的記憶。

  家庭傳統文化教育,更要“活”。古詩詞上下數千年,與現今生活相去甚遠。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時,盡可能與時令、時事相契。七夕時節,念宋代秦觀的《鵲橋仙》,可以貼上牛郎織女星圖﹔秋天降臨,可以借機告訴寶寶“金秋”不是指顏色,而是說“木、火、金、水”之“四象”中秋屬“金”。天文、地理、歷史、民俗,融入其中,孩子無須死記硬背,知識自然而然積累起來。

  隻有這樣活生生的愛與美的熏陶,才能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孩子的生命,為他們留下最重要的一抹文化底色。

  (作者為上海心理咨詢師)

  在傳統浸潤中發現快樂

  何淏儒

  兒時,媽媽騎自行車送我上幼兒園,這便是我學習《三字經》的時間。媽媽一邊蹬車一邊背誦三字經,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跟著背,久之便記下不少句子。媽媽說上半句,我就對出下半句。就這樣,我在自行車后座上學完了《三字經》。

  那時,我只是單純的記憶,並不了解《三字經》中的典故和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懂得了其中一些道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這是說從小要努力學習,不能浪費青春﹔“首孝弟,次見聞”則教導我們首先要懂得倫理,其次才是學習知識。

  傳統文化的學習,浸潤於我的成長期。七八年過去了,《三字經》所講的道理已融入心中:在家裡,力所能及地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到學校,尊敬老師、幫助同學﹔生活上,做到有愛心、誠實守信等。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熟讀《三字經》久了,也會愛上其他的傳統經典,愛上方方正正的漢字。我的書法也是從被動寫字到主動練習。讀書、練字、感悟、踐行,今天我發現,父母不經意間對我的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對學習、生活幫助很大,而且能讓我在精神層面發現更深沉的快樂。

  (作者為北京西城外國語學校初一學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