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作風建設是從嚴治黨的永恆課題

中共上海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2014年08月27日08:1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作風建設是從嚴治黨的永恆課題

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黨風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觀點,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深切認識到,作風問題事關執政黨生死存亡,事關“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能否實現,也事關上海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的成敗。黨的作風建設沒有句號,永遠在路上。聚焦“四風”問題,持之以恆抓好作風建設,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既是當前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也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加強自身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

一、從戰略高度認識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崇高信仰始終是我們黨的強大精神支柱,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黨的堅實執政基礎。隻要我們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眾,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歷史反復証明,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黨執政后最大的危險。作風問題關系人心向背,必須始終堅持黨的作風建設不放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群眾觀點的再教育,也是崇高信仰的再弘揚。

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了一整套優良作風,成為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然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和消極腐敗這“四大危險”,客觀上也在不斷削弱黨的政治優勢和執政地位。特別是,群眾反映突出的“四風”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就會像一堵無形的牆把黨和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使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日益深深根植於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這樣,就能夠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提供重要保障。

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實實在在地推動我們把人民利益至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堅決依法保護群眾合法權益,使我們黨更好地擔當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這一歷史角色。

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目標的必然要求。我們正處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面臨各種風險和挑戰。改革越深入,越需要黨員率先垂范,群眾大力支持。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中存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直接間接、或多或少都同作風相關聯。解決這些問題,群眾路線是源頭活水。要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目標,要真正把改革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脫離人民群眾寸步難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扎實的作風建設凝聚人心,緊緊依靠群眾,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能夠更好地把我們的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二、堅持“三個相結合”,以創新的精神推進作風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作風問題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推進工作。統籌好抓作風和促發展,以創新的精神推進作風建設、推動事業發展,是我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著力點,也是我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遵循。

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相結合,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保証。唯有思想自覺,才會有行動自覺。如果思想深處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行動上就不會真正為人民服務。上海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開始就強調要始終把思想自覺放在首位,要求黨員干部從思想上把握作風問題的根子,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宗旨意識。與此同時,通過“抓大”“嚴小”,出重拳、下猛藥,使“抓大”形成威懾,同時從小事做起、從小問題抓起,使“嚴小”成為習慣,由內而外、以知促行,真正使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在黨員干部那裡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力武器。能否正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衡量黨內政治生活是否正常的標准之一。隻有不斷增強黨內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斗性,黨員干部才會做到政治堅定、思想清醒,才能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不斷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上海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突出強調黨員干部要常用、善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從而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黨員干部對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嚴三實”要求,正確對待個人、正確對待同志、正確對待組織,進一步提高了黨性修養,推動了上海各項事業的發展。

勇於擔當與依靠群眾相結合,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遵循。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要求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勇於擔當、敢於負責。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特別注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敬畏組織、勇於擔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學習上先一步,認識上高一層,實踐上先一招,上行而下效,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把好的作風通過領導班子帶出來。與此同時,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虛心向群眾學習,切實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策於民,認真傾聽群眾呼聲、深入了解群眾期盼、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勇於直面問題,及時改進作風,以扎實的工作,完成中央交給上海的重任,回應全體市民的期待。

三、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必須經常抓、長期抓,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們深切認識到,貫徹群眾路線沒有休止符,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把作風建設作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永恆課題,是群眾路線和黨的宗旨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推動建章立制過程中不斷促進作風轉變。從根本上解決作風問題,關鍵要靠建章立制。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規范人,也造就人。建立健全各方面規章制度,是我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突出特點。在建章立制方面,我們力求規定具體細致,標准盡可能量化,辦法可操作可檢查可執行,並特別重視公開透明,讓群眾能夠自下而上進行監督。通過建章立制和嚴格執行,既解決突出問題,又防微杜漸,堅決避免一次活動一陣風。上海將繼續按照中央要求,通過長效化的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等,以制度化建設最大限度地保障作風建設的長效化。

在切實解決民生問題中不斷促進作風轉變。群眾是否滿意,是檢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根本標准。堅持從群眾所思所盼的地方做起、從群眾所恨所痛的地方改起,發現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從現在做起、從領導干部做起、從我做起,馬上就改,讓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內心認同,才能讓群眾看到作風轉變的真正效果。一是以解決基層反映強烈的問題為聚焦點。比如,針對基層反映工作力量薄弱的問題,上海提出了市級機關行政編制總體精簡10%的“瘦身”目標,通過體制調整、職能轉變、簡政放權騰出行政編制,重點充實城郊人口快速導入地區和基層一線管理力量,有力回應了基層的期待和要求。二是以解決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問題為突破口,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藥品監管問題、“馬路陷阱”問題、呼叫醫療救護用車難等問題,制定相應改革措施,得到群眾普遍認可。三是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嚴肅糾正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亂作為,嚴厲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違紀違法事件,堅決處理違反八項規定的行為,實現了取信於民。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斷促進作風轉變。作風建設長抓常新。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強調通過深化改革、標本兼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作風的源頭治理,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作風頑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程中,上海要擔當改革開放排頭兵和科學發展先行者的重任,尤其需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上海承擔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先行先試的國家戰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是中央對上海自貿區建設的基本要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基層組織治理、國資國企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等等,能否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關鍵取決於能否依靠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探索,能否充分汲取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我們要切實把不斷促進作風轉變融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提出的“四個著力”新要求,積極進取,奮發有為,以作風建設的新成就,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閆妍)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