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吳曄:加快國家網絡安全力量建設勢在必行

2014年08月18日14:19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美國等在網絡空間不斷擴軍備戰,網絡空間生存和發展利益爭奪越發凸顯,網絡威脅已經上升為國家總體安全的最大威脅之一。加強網絡空間國家力量建設成為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必由之路,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在這個過程中,確保戰略清晰、設計科學,尤其是妥善處理好力量建設中的“統放”平衡、“軟硬”配套和“互助”機制,值得上升為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戰略統籌的優先工作。

網絡空間以其“超領土”的虛擬存在,全面滲透到現實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實體空間之后的“第二類生存空間”和“第五個作戰領域”。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力量建設已經成為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必由之路。據聯合國裁軍研究所最新披露,目前世界上已經有46個國家組建了網絡戰部隊,尤其是網絡戰的始作俑者美國,以披露中國涉軍“黑客部隊”為由頭,渲染網絡空間中國“威脅論”,並借機大肆擴編網絡戰部隊,謀求網絡空間霸權地位和絕對安全。其網絡戰部隊建設規劃已經由去年的40支擴展為今年的144支。而我國作為用戶最多的網絡大國,面臨前所未有的網絡安全威脅。尤其是斯諾登披露的美國“棱鏡門”事件,說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經赤裸裸地站在佔據網絡空間技術和資源優勢的美國面前,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已經成為現實存在。為維護國家總體安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加快國家網絡安全力量建設已刻不容緩。

一、加快國家網絡安全力量建設的歷史必然性

(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長治久安的政治要求

網絡安全事關國家主權和政治安全。一是網絡已經成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主戰場。我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成為美等西方國家推行網絡自由戰略的首要目標,美通過“網絡政務”和“網絡外交”,不斷向我輸出其政治模式和價值觀,妄圖對我政府實施顛覆。網絡作為政治斗爭新領域,必須要高度關注。二是網絡已經成為國內外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勾聯主渠道。網絡新媒體具有共享、互動特點,目前已成為恐怖主義新陣地,民運、法輪功和國內分裂勢力也極力通過網絡混淆視聽,眾多門戶網站、虛擬社區論壇、微博、微信成為極端思想傳播新的活動場所。若監管不力,將影響我國安全穩定。三是網絡已經成為腐朽沒落思想傳播和干擾正常社會秩序的重要平台。網絡信息由於其匿名而不易溯源,成為利欲熏心不法分子牟利的重要工具。他們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布網絡謠言干擾社會正常秩序,對社會穩定的影響十分惡劣。

(二)維護國家發展和實現百年目標的經濟要求

當前,新生的互聯網產業成為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的核心力量。它不但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對傳統的經濟模式和產業起到了革新改造作用。互聯網經濟已經成為拉動中國內需的重要力量,成為推動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力量,更是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自發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2012年,中國互聯網經濟3260億美元,佔GDP的5.5%,預計2016年將達到8520億美元,佔GDP的6.9%。但互聯網的脆弱又極大地影響經濟發展。據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近期報告稱,當前網絡犯罪每年給全球帶來4450億美元損失。據網信辦預計,中國因網絡攻擊年經濟損失數百億美元,且呈不斷增長的趨勢。因此,構建我國網絡安全力量體系成為確保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應對現實威脅和實現國家統一的軍事要求

構建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是我軍新時代的使命。網絡是信息化軍隊的血脈,也是破擊敵戰爭體系的通道。當前,網絡領域正向實戰化推進,其已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戰場”。美軍經歷了“全向防御、保護設施”、“攻防結合、網絡反恐”階段,正向“主動防御、網絡威懾”戰略升級。2010年,“震網”病毒已在對伊行動中攻破工業控制系統大門。當前,我軍信息化進程尚未完成,國家尚未統一,海洋主權屢遭侵犯。美亞太再平衡戰略咄咄逼人,網絡空間又蓄意挑起事端。美國因素成為中國統一和崛起之路上必須邁過的坎,尤其網絡戰這個看不見戰場上的“軟”較量,已呈現平戰一體、高端制衡的新特點,與網絡強國進行網絡對抗不可避免。因此,構建適合國情的網絡安全力量體系已成為維護國家總體安全的必然要求。

二、科學設計國家網絡安全力量建設目標與實現途徑

(一)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雙向驅動,力量建設時機成熟

目前,我國在網絡安全領域“九龍治水”格局尚未得到很好解決,網絡安全建設、管理等職能任務交叉,指導不一,協調不力,造成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配置分散,綜合效益下降的情況依然存在,網絡安全力量薄弱帶來國家網絡安全風險突出,這種現狀亟待改變。從歷史看,網絡發展的階段性要求亟需構建網絡安全力量體系。新技術發展一般要經歷醞釀、繁殖、興奮、成熟等時期,國家“統籌治理”主要集中在興奮期。對我國來說,移動互聯網、智能電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快速發展,網絡正向社會生活各領域全面滲透,處於加速繁殖和興奮前期,此時正是國家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力量體系的關鍵時期。從外部看,美軍領頭羊效應顯現,各國紛紛加強網絡安全力量建設。美軍網絡安全力量已從防御性力量向攻防並重轉變,並在茉莉花革命中催生了顛覆國家政權新模式。世界網絡軍備硝煙四起,不斷升級。“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除加快網絡安全力量和能力建設外別無選擇。從內部看,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已經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設計已經邁開。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表明網絡安全已經得到國家最高層的重視。這為推動網絡安全管理體制、指揮體制改革等全面建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目前國家在網絡安全力量建立方面也已探索了一些好的經驗,“棱鏡門”、美國熱炒中國“涉軍黑客”等事件極大警醒了國人網絡安全意識。我們需抓住時機,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加快網絡安全力量建設步伐。

(二)准確定位國家網絡安全力量建設的目標

明確國家網絡安全力量建設的目標是戰略清晰的重要內容。一是把握網絡安全力量區於傳統安全力量的特點。網絡空間的模糊性,使得網絡領域軍民、專業非專業難以分辨,攻防力量、軍民力量身份轉換門檻低。網絡領域技術更新快、研戰一體等特點使得網絡安全技術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始終處於技術前沿。因此,打破傳統軍力范疇,建立一支黨政軍企聯合、軍民融合的復合型力量,成為必然選擇。二是明晰我網絡安全力量的戰略任務和建設原則。我網絡安全力量不僅要在網絡領域筑起政治、經濟、國防和文化“四道”防線,還要打好輿論戰、產業戰和攻防戰“三大”戰役,內可應對網絡破壞,外可制衡、回擊強大網攻。因此,在體系設計上要堅持國家網絡安全核心需求導向的原則,把確保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網絡管控作為首要﹔堅持“以防為主、攻防並重”的原則,把軍隊網絡制衡力量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堅持統分結合的原則,專業力量國家集中統建,非專業力量市場機制援建。三是基於國情構建網絡安全力量體系構架。按照網絡預警管控力量國家統管、軍民共建,網絡防御力量國家主導、軍隊參建,網絡反制力量國家支持、軍隊主建的設想,建全網絡安全專業力量體系。在組織形態上與國家體制機構相銜接,運行機制上與國家治理方式相一致,體系運行上處於開放發展的良好狀態,能夠及時吸納信息化發展的最新成果。同時注重發揮網絡安全領域企業作用,統籌教育科研、信息技術企業、學會協會等多方力量,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安全科研生產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和保障體系。

(三)科學選擇國家網絡安全力量建設的戰略路徑

建設路徑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最終的成敗。一是充分發揮我國網絡安全力量建設的有利因素。我國具有人口規模上的優勢,是互聯網用戶數量最多的國家,國家網絡安全力量的潛在資源豐富﹔我國具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集中力量是實現網絡安全領域建設加速邁進的重要保障。二是確立“先分后統、適時調整”的建設思路。網絡安全問題涉及多個行業、部門,牽一發而動全身,建設途徑設計的好壞,將影響各方力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制約我國網絡安全能力的生成和提高。對理論和實踐上還沒有看清看准的,先擱置爭議,發揮各家優長,在統一的規劃下做大做強﹔對在領導管理和指揮上已經制約網絡安全建設的體制機制問題,應在整體框架的設計下,發揮制度優勢,果斷決策,按照先調整力量后跟進機制順序推進。三是採取“體制內並轉增、體制外援汰扼、以外援內”的建設方法。政府、軍隊的力量建設按照預定的規模和計劃,對重復建設進行合並,對功能職責不清的力量進行轉隸或賦予新職責,對網絡安全新領域和薄弱環節及時補充力量﹔對於國內信息安全領域的企業,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通過國家購買、基金支持等方式援助有潛力的企業加速成長,自然淘汰無規模、無潛力的小企業﹔按照國家需求,採用特殊政策機制,吸納體制外資源,不斷加強政府軍隊專業網絡安全力量建設。

三、妥善處理好國家網絡安全力量建設幾個重大關系

(一)注重力量規劃的“統放”平衡

信息社會,網絡與各業務領域產生了千絲萬縷的鉸鏈和融合,網絡安全已不僅是某個運營商、設備廠家、政府、個人的事情,需相關各方共同擔負。既要避免政府作為不夠,也要避免政府統的過多,力避“一放就亂,一統就死”的情況。要針對網絡安全領域階段性發展需要權衡統放的要素,這既是網絡安全建設內在規律決定的,也是美、俄等國在該領域建設的一般做法。就我國現階段來說,需要做到“三統三放”: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領導籌劃下,統一分工和標准建設國家、軍隊、省(區)和部委的網絡安全專業力量,統一抓建網絡安全領域的協同協調機制,統一建設網絡安全領域如網絡靶場、安全系統等共用資源。放開各行業網絡安全力量建設,放開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渠道,放開民間網絡安全資源流動。“統放”要“形散神聚”,堅持國家主導和市場資源配置作用相結合來統籌社會資源導向,既支持形成局部的規模效益,也要防止“一枝獨秀、一家獨大”而影響國家網絡安全力量建設的整體生態環境。

(二)加強組織實施的“軟硬”配套

統籌實施過程必然要打破固有的力量格局,涉及已有利益調整和新的潛在利益分配。機構和力量整合、組建新的力量這些“硬”調整,可以納入國家機關以及軍隊體制改革整體規劃一並實施,也可以看准時機採用行政手段適時調整。而形成一個良好的網絡安全建設發展格局,保証網絡安全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還需制度、機制等配套“軟”手段跟得上。一是專業力量發展要扶“新”。對新整合或建設的專業力量,不僅給職能,還要給予常態任務,給予完成任務的手段和條件,促使啟動階段資源能向新生力量流動。二是安全企業可引導對“標”。結合國家對企業在網絡安全領域定位,按照網絡安全發展階段性戰略目標,細化國家或行業需求指南,引導相關企業向這些問題聚焦,發揮國家隊綜合集成作用,推動行業整體提升。三是機制建設需加強內外協調。協調機制是確保形成整體能力的前提,既要加強網絡安全與政治、經濟、文化等跨領域安全協調機制,也要有信息產業內部網絡應用與網絡安全防護行業之間的協調機制,還要建立國與國之間網絡安全領域的協作機制。

(三)強化力量運用的“互助”機制

網絡安全力量要擔負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的職責,需要政府、軍隊負責,國家企業支持,形成整體合力。在法律法規方面,國家要為企業、軍隊網絡空間行動提供國內法依據,並要在網絡國際法領域爭得一席之地。在網絡安全演習演訓中,企業要提供技術支持,軍隊可模擬網絡藍軍,協助檢驗政府的網絡防護能力,在攻防對抗中相互借鑒,檢驗偵攻防理論、方法、裝備及技術。在網絡輿論戰中,企業要利用人力和技術資源優勢,對互聯網輿論信息實施監控,並要為國家輿論管控提供穩定可靠的平台保障。在網絡情報戰中,企業在國家法律框架下,為政府和軍隊提供網絡反恐等信息支持,軍地網絡安全需建立情報共享、應急響應和網絡反制機制。在網絡防御戰中,企業要及時響應政府需求,為其網絡防御行動提供雲平台等網絡資源。這些網絡安全領域的政府、軍隊、企業的協調、支援行動,都需要有順暢、有力的機制保障,需要在具體實踐中磨合完善。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