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象牙塔內

校訓:大學的文化符號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孫邦華

2014年08月12日08:2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校訓:大學的文化符號

  校訓(motto),如同現代大學一樣,是近代從西方引入中國的,有研究者認為上海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為近代中國最早明定校訓“Light and Truth”(“光與真理”)的大學,民國時期誕生的各類大學大都仿而效之,確立校訓。近一二十年來中國的大學,或恢復,或繼承,或新定,普立校訓,作為大學文化建設和實現育人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

  中國大學的校訓既然受西方校訓的影響而產生,因而存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和屬性,且不說民國時期的新教大學燕京大學、齊魯大學、聖約翰大學等,要麼直接借鑒了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校訓的內容與形式,要麼思想源於《聖經》,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大學的校訓都具有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性、導向性,把校訓懸於校門、禮堂等重要位置,甚至標識在校徽之中。從內容上看,中西大學校訓可劃分為“為學”、“為人”、“為人”與“為學”相結合等三大類。

  以“為學”為主旨,是指大學強調學生對知識、真理的不懈追求為辦學的主要目的。對於這類大學的校訓,比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學有:英國劍橋大學的校訓為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拉丁文),意思是:“此乃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德國柏林大學的校訓為Das Leben für die Wissenschaft(德文),意即“為科學而活”,美國哈佛大學的校訓為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拉丁文),意思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裡士多德為友,更與真理為友”,耶魯大學的校訓是Lux et Veritas(拉丁文),意思為“光明和真理”,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是Mens et Manus (拉丁文),意思是“理論與實踐並重”(或者說“手腦並用”),美國西北大學的校訓為Quaecumque sunt vera(拉丁文),意即“凡事求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校訓為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拉丁文),意思是“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芝加哥大學的校訓是Crescat Scientia,Vita Excolatur (拉丁文),意思是“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美國加州大學的校訓是Fiat Lux,意思是“願知識之光普照大地”,加拿大皇王大學的校訓是Sapientia et Doctrina Stabilitas (拉丁文),意思是“知識與智慧使你處亂不驚”,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校訓是Sidere Mens Eadem Mutato(拉丁文),意思為“物換星移,智慧永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校訓Naturam Primum Cognoscere Rerum(拉丁文),意思為“重要的是認清事物的本質”。這類有代表性的中國大學校訓有:民國時期的新教大學齊魯大學的校訓是“爾將識真理,真理必釋爾”,民國時期的天主教天津工商學院、天津大學(自民國至今)和今天的中國人民大學的校訓都是“實事求是”,浙江大學校訓是“求是創新”,復旦大學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中山大學校訓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所謂以“為人”為主旨,是指大學主要強調對學生的塑造以道德為本,培養具有高尚品格、勇敢氣質和服務精神的人。這類大學校訓,比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學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校訓Leges Sine Moribus Vanae(拉丁文),意思是“法無德不立”,美國佛羅裡達大學 的校訓為Civium in moribus rei publicae salus ,意思是“國家的利益取決於公民的道德”,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的校訓為Pro Humanitate,意思是“為了博愛”,美國著名軍事院校西點軍校的校訓是Duty,Honor,Country,意即“職責,榮譽,國家”,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校訓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中國大學的這類校訓以清末民國時期的大學較為普遍,如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校長唐文治於1910年確定“勤、儉、敬、信”為校訓,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於1913年確立“誠實、勇敢、勤勉、親愛”為校訓,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曾經確立一個字的校訓“誠”,后來發展成為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后,把校訓相繼改為“止於至善”與“誠、朴、雄、偉”,上海滬江大學確立“信、義、勤、愛”為校訓,福建協和大學以“博愛、犧牲、服務”為校訓,金陵大學則以“誠、真、勤、仁”為校訓,南開大學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為校訓,暨南大學以“忠、信、篤、敬”為校訓,西北大學以“公、誠、勤、朴”為校訓,西北工業大學以“公、誠、勇、毅”為校訓,河南大學以“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為校訓,香港浸會大學以“篤信力行”為校訓,澳門大學以“仁、義、禮、知、信”為校訓。

  所謂“為學”與“為人”相結合,是指大學強調求知求真與人格完善兼顧,培養德才兼備的人。相比而言,西方的大學和民國時期的中國大學大多從“為學”或“為人”中一個方面確立校訓,個別大學校訓是“為學”與“為人”的結合型,譬如:美國理海大學的校訓Homo minister et interpres naturae(拉丁文),意即“理解自然,服務自然”,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校訓為Cognition,Sapientia,Humanity(拉丁文),意思是“知識,智慧,人性”,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校訓為Veritas,Iustitia,Libertas(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公平,自由”,清華大學自1914年起確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燕京大學確立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意即:“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為校訓,東吳大學確立英文校訓“Unto a Full Grown Man”(意即“為社會造就完美的人格”)加中文校訓“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近年來中國的大學在確立校訓的大潮中,絕大多數校訓都是“為學”與“為人”的結合型。譬如:北京師范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南京大學校訓“誠朴雄偉,勵學敦行”,山東大學校訓“學無止境,氣有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訓“德才兼備,知行合一”,中國政法大學校訓“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北京舞蹈學院校訓“文舞相融德藝雙馨”。

  中西方大學的校訓,盡管在內容上大致都可劃分三種類型,但是,它們在形成的歷史傳統、文化土壤、制度因素等方面存有諸多差異,因此,中西方大學校訓在思想來源、價值觀等方面還是有本質差別的。西方歷史名校的校訓思想內容大都來源於基督宗教的經典《聖經》,如美國的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比利時的魯汶大學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臘羅馬先賢、詩人的話語或詩句,如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墨爾本大學等。中國的大學校訓,在民國時期,一般來自《大學》《中庸》《論語》《學記》《漢書》等儒學經典和史書,甚至金陵大學、天津工商學院等教會大學也不例外,目前百年名校也大都恢復舊有的校訓。同樣在講“為人”,西方的大學非常強調博愛、自由、服務,如斯坦福大學的校訓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德文,即“願自由之風勁吹”),中國的大學主要強調誠朴勇愛等道德修養。同樣在講“為學”,西方的大學強調在上帝的靈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學的校訓Dominus Illuminatio Mea(拉丁文,意即“上帝乃知識之神”),美國杜克大學的校訓Eruditio et Religio(拉丁文,意即“追求知識,信仰上帝”),中國的大學則強調勤篤、敬業等儒學傳統。

  大學校訓是大學理念、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中西方大學在大學理念、大學精神上是共性與個性(特色)兼具的,共性與個性都植根於賴以生存的文化之中。現代大學在造就具有高深知識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質人才之時,離不開超越東西方的人類共同的知識、思想,也不能忽視民族文化資源和傳統。人既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也是文化的塑造者。一定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校訓,大學校訓則是體現人類共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符號必然滲透到每一所大學的辦學宗旨、辦學傳統、管理制度、學科建設、師生群體等各個方面,並轉化為對育人的整個活動之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