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徐耀強:群眾路線是國有企業的競爭優勢

2014年08月01日13:54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是我們黨經受住一個又一個考驗、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根本原因之一。對於國有企業而言,認真踐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不僅是國有企業黨組織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法寶,同時也是國有企業獲取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有利於國有企業領導決策

卓越、高效的領導決策是企業有效執行的根本保証,是保持和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條件。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領導就是要讓他的人們,從他們現在的地方,帶領他們去還沒有去過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講,領導力就是“制造跟隨的能力”。國內外大量的案例調查表明,企業實現從優秀(Good)到卓越(Great)的關鍵要因之一,就在於領導者擁有這種強大的“制造跟隨的能力”。顯然,國有企業擁有卓越領導力的前提條件是,企業領導團隊必須根據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審時度勢地制定長期的戰略、做出科學的決策。

管理就是決策。其實,決策的實質就是作出“決定”或“選擇”。決策是行為的選擇,行為是決策的執行,正確的行為來源於正確的決策。對於每個企業來說,不是是否需要做出決策的問題,而是如何使決策做得更好、更合理、更有效的問題。決策一經做出,其意義和后果就會“指數式”的放大,它會對企業的改革發展產生越來越廣泛的影響。特別是企業戰略決策,更是關系到企業全面、長遠、根本的發展。可以說,領導決策的累積效應決定著組織的成敗。因此,如何改進管理決策方法、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是國有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顯然,企業決策也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的動態過程。科學的決策來自科學的決策程序,必須遵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長遠與當前相統一、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群眾路線的重要內容。在我看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是同“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認識過程完全吻合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同黨的群眾觀點的有機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領導工作中的創造性運用。國有企業認真踐行群眾路線,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規律,是企業進行科學領導決策的前提條件。

有利於國有企業凝心聚力

強大、持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企業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保持和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必要基礎。凝聚力是指企業成員之間為實現企業發展目標而實施團結協作的程度。凝聚力外在表現於員工的個體動機行為對企業或團隊目標任務所具有的信賴性、依從性乃至服從性上。凝聚力的來源在於群體成員的整體配合效能與歸屬心理的對立統一。顯然,隻要當企業廣大職工在將自己歸屬於這個企業,並在企業組織共同目標利益激發下實現整體配合效能時,企業才能從內部產生出強大的凝聚力。

國有企業是產業工人最集中的地方,國有企業職工是黨執政最可靠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可見,國有企業認真踐行群眾路線,是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基礎的基本要求,也是貫徹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指導方針的必然要求。

認真踐行群眾路線,必然要求國有企業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做到權為職工所用、情為職工所系、利為職工所謀,更加注重完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更加注重尊重職工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更加注重促進職工的全面發展,更加注重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努力實現企業的發展同職工的發展相協調、企業的改革發展成果由職工群眾共享。這體現了廣大職工的意願,有利於構建“職工-企業”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從而不斷增強國有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效激發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由此使我們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有利於國有企業樹立形象

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保持和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事實上,隨著市場經濟、特別是知識經濟的到來,現代經濟越來越呈現為一種形象經濟。所謂企業形象是指社會公眾或謂企業關系者對企業的整體感覺、印象和認知,是企業的具體表現與特征在他們心目中的綜合反映。在現代意義上,作為知識資本形態的企業形象也是一種可經營的企業資本,是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動態的、能夠帶來增值的價值,是傳統的會計體系反映不了的無形資本價值。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有效開發、經營企業形象資本,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佔領市場至高點的重要手段。

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的性質決定了其存在的邏輯是要實現整個國家、社會的利益,其從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了促進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維護黨執政興國社會基礎的重大使命,也就決定了它能夠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順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從而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微觀基礎和基本力量,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事實上,黨的歷史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從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到列寧提出的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到毛澤東精辟概括的“為人民服務”,再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充分反映了我們共產黨人“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追求。群眾路線的核心要求,就是“一切為了人民”,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顯然,群眾路線的這種價值取向,是同國有企業的存在邏輯和歷史使命完全一致的。

認真踐行群眾路線,必然要求國有企業積極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堅持以努力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為己任,切實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到企業戰略和日常經營管理工作的各個流程和環節,融入企業運營各個職能體系,由此切實履行好企業的社會責任。無疑,這有利於國有企業樹立優美的社會形象,有利於國有企業有效提高社會公眾的美譽度,不斷實現國有企業無形資產的保值增值。

(作者: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文化建設與對外聯絡部副主任、中國電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執行副秘書長)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閆妍)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