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上海市社科創新研究基地暨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編者按:網絡強國建設是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核心工程。在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的道路上,要履行國家責任,實現守望相助,聚合網絡空間的最大正能量,選擇科學發展的路線圖,首先需要解決一系列思想觀念問題。比如新興產業崛起的時機、經略網絡空間的理念,網絡空間產業力量的構成,國家擔當的卡位點,以及實現網絡強國的真正驅動力等。隻有在這些問題上達成普遍共識,我們才能戰略清晰、應對得當,走出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科技創新之路。
斯諾登事件一周年已經過去,中國網絡安全步入新篇章。去年兩會前后,美國網絡安全公司熱炒“中國涉軍黑客事件”,美國網絡空間司令部和網絡戰部隊大幅擴編。隨后《環球時報》披露美思科等“八大金剛”,斯諾登披露美“棱鏡門”事件。美國政府利用其行業力量獨具的“網絡秘笈”,將普通網民到國家首腦“一網打盡”,全球人人意識到網絡空間威脅如影相隨。這一年,成為中國網絡戰略的覺醒年,這也催生了今年成為中國網絡戰略的行動年。也是兩會前后,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網絡強國建設正式起步。做大做強國家網絡安全產業,真正實現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一體之兩翼、雙輪之驅動”的機遇已經到來。
一、啟動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此其時也
(一)網絡空間成為大國博弈制高點
近兩年,伴隨著中國發展需要,美國借助思科等信息產業“八大金剛”的產業鏈優勢,深度滲透到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和軍民關鍵業務網絡等信息樞紐重地。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王秀軍指出,“在危機時刻,如果一個國家涉及國計民生的關鍵基礎設施被人攻擊后癱瘓,甚至軍隊的指揮控制系統被人接管,那真是‘國將不國’的局面”。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網絡安全不僅包括意識形態安全、數據安全、技術安全、應用安全、資本安全、渠道安全等方面,而且總體國家安全觀涵蓋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11種領域安全也是“無網而不勝”。因此,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制高點。其一,網絡空間成為戰略控制的“發動機”。信息的控制與反控制成為國家安全的核心內容。所謂“網絡自由”的實質是網絡霸權,是美國實現自身絕對安全的虛偽借口。其二,網絡控制成為博弈加劇的“催化劑”。美國獨享互聯網管理權,導致網絡控制能力在主權主權國家之間的不平衡,加劇了世界各國對網絡控制權的爭奪。其三,網絡數據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石油”。數據的佔有與控制成為國家的“核心資產”,事關國家新質的生產力、文化力和國防力。
(二)中美網絡安全產業對比和差距
在這種網絡空間博弈加劇的態勢中,中國網絡綜合國力,尤其是網絡安全產業相比美國明顯弱小。比如,就上市公司來看,去年上市的美國網絡安全公司“火眼”市值將近100億美元,而我國剛上市的綠盟科技,以及之前上市的啟明星辰,市值也就幾十億人民幣。大概存在10倍左右的差距。尤其是我國網絡安全產業,大量使用國外病毒搜索等核心工具,自主安全廠商發展明顯不足。而從信息產業對比,華為、中興等公司與美國思科等在市場估值、產品能力等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美國在國內封殺就很能說明問題。中國主要互聯網企業,媒體稱之為TAB(騰訊、阿裡巴巴、百度),也與美國的對位企業大致處於同一數量級。為此,我們得出產業對比的結論: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這“一體之兩翼,雙輪之驅動”存在嚴重不平衡,網絡安全行業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超常規發展網絡安全產業勢在必行。
(三)一聲春雷之后,對一場透雨的期盼
2月27日,恰是兩會前夕,就如一聲春雷,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習總書記提出了“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在我看來,這句話重新規劃了中國網絡空間的產業格局,這就是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今后十年,中國應聚焦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瞄准技術、經濟、文化、人才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形成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雙輪驅動的態勢。從習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上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來看,網絡安全也處於對11種領域安全“一網打盡”、“無網不能”的重要支撐地位。可以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總體安全。實現網絡安全至關重要、不可或缺。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春雷陣陣之后,更期盼迎來一場透雨。這場透雨是什麼?是國家政策,也是市場規模。其中蘊含的是國家責任,是中國產業界的守望相助。
二、履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國家責任
(一)樹立治黨、強軍、興國的網絡化思維
網絡時代,履行國家責任,觀念改變首當其沖。我們必須樹立網絡思維,依托網絡空間,瞄准總體安全,才能安全無虞。在政治層面,黨的執政方式,勢必與時俱進。學網、懂網、上網、用網,成為治國理政的最基本要求。共產黨人隻有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把權力“晒”在網上,讓能力“載”在網上,既編織“疏而不漏”的“法網”,也塑造勤政為民的“情網”,這才能實現政治安全。在軍事層面,人類從陸地到海洋,再飛向藍天,直至虛擬的網絡空間,網絡邊疆、網絡國防脫穎而出。無論是現代作戰體系,還是戰爭潛力目標,無一不建立在網絡安全的支撐之上,可以說現代戰爭“無網而不勝”,總體個國家安全“無網而不能”。在經濟層面,全球一體、互聯互通的網絡空間,蘊含著新質生產力。互聯網代表了新勢力、新方向和新思維,已經從一個便捷的新興媒體,轉變為信息時代的“新油田”。互聯網不僅是治國理政的新平台,也是經濟騰飛的新驅動。能否統籌國家網絡資源,在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中贏得領先地位,事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民族發展。為此,必須以信息消費戰略,大數據工程和智慧城市建設為牽引,形成“以網興國”的良好勢頭,以互聯網為主體的網絡空間就一定會蘊藏著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大財富和不竭動力。
(二)加強網絡空間產業力量的建設
國家力量,是主權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60多年前,德國人福克斯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慘敗的教訓,提出了著名的福克斯“國力方程”,他認為國家力量主要是由人口數量、鋼產量和能源產量決定的。當美軍在越戰中吃了敗仗后,美國人克萊因也提出了包括有形實體、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國家戰略和貫徹國家戰略的意志等在內的“國力五要素說”。再后來,被認為對國家力量要素全面分析最早的國際政治理論大師摩根索提出,國家力量應從地理、自然資源、工業能力、軍事准備、人口、國民特性、國民士氣、外交質量和政府質量等“九要素”考察。
對網絡空間國家力量的考察,我們選用了“九要素”說,分為網絡地理、網絡資源、網絡空間生產能力、網絡空間軍事准備、網民數量、網民特性、網民士氣、網絡外交質量和政府網絡空間治理能力等九個要素。這九個要素涵蓋了我們強調的網絡空間戰略力、生產力、文化力、國防力。
目前,中國網絡空間相關產業力量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設施方面:中興、華為,當然包括著名的美思科等“八大金剛”錯綜復雜的滲透介入。二是網絡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可以由前面的TAB拓展為TABLE,也就是騰訊、阿裡巴巴、百度、小米和360衛士。這其中,是國有資產為零的尷尬區,但也是國家力量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三是網絡安全方面:綠盟、啟明星辰、眾人科技、安天科技,也得看到卡巴斯基、小紅傘等以各種方式進入國家防衛體系的現實情況。
(三)明確法規、技術、投資和市場四個卡位點
履行網絡安全國家責任,發展網絡空間國家力量,需要聚焦法律規范、技術創新、國家投資和市場引導四個卡位點,最終推動實現技術先進、行業領先,用動態、網絡化的思維,守住大數據這個網絡時代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一方面,用法律規范和技術創新兩個卡位點應對當前。其一,要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理解總體國家安全和網絡強國建設,實現總體籌劃和綜合施策。當前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出台產業發展政策,擬定等級保護法規。其中最緊迫的,就是實行市場准入制度、安全檢測制度和安全承諾制度,用法律效力,促成久安之勢、長治之業。其二,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要有過硬的技術。應通過制定全面的信息網絡技術研發戰略,支持形成具有網絡空間卡位防御能力的企業星群,讓他們成為技術創新主體,成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發展主體,讓他們生產、傳輸、存數大數據,成為未來“新石油”的創造者和擁有者。
另一方面,用國家投資和市場引導兩個卡位點謀劃長遠。總結目前互聯網企業的股權機構,面對國資基本為零的尷尬,並非無策可施。應充分利用國家投資實力和市場規劃能力。在嚴格按照風險投資和市場規則,必要時可以使用大量的外匯儲備,成立以國家總體安全為訴求,以網絡安全為核心的新型國家投資基金。在以明確的市場規模為支撐,形成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期決定性作用的網絡安全產業生態,最終扭轉當前的被動局面。
三、走出中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守望相助的科技創新之路
(一)科學技術始終是第一生產能力,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就是最領先科技之一
習總書記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自古以來,科學技術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科技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各國各民族的前途命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但在網絡空間,經過“棱鏡門”事件,我們既清晰地看到起所蘊藏的新質生產力、文化力、國防力,也清醒地看到了我們在網絡科技創新方面的差距,能否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中實現持續的科技創新,直接決定了中華民族崛起的效率和質量。
(二)平衡大眾運動與小眾創新的關系,始終聚焦網絡強國建設的核心驅動力
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的科技創新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調動大眾的群眾運動可以賺錢,但凝聚小眾的科技創新才是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如果單純地搞群眾運動,不聚焦科技創新,一個國家是沒有希望的。目前,國家依靠銀行、房地產搞差價賺錢已經成為潛在的不利因素。在網絡空間,也有復制這種模式的跡象。比如阿裡巴巴以“創造一個消費時節”的互聯網精神,揭示了網絡群眾運動的力量。韓聯社稱,據預測,阿裡巴巴僅11月11日一天就可獲利15億元。持股比例34%的日本財團可獲得其中超過5億元的份額。另外,互聯網企業利用打車軟件強勢進軍金融市場的姿態,激發出租滿街跑的土豪氣,就是現代版的“視金錢如糞土”。但這些都是利用群眾運動賺錢的商業模式創新,並非真正的科技創新。恰恰是一些專注於科技創新的網絡安全公司,目前已經處於運行艱難的境地。因此,亟待履行國家責任,啟動國家力量,讓真正的科技創新公司獲得強大的驅動力量,在這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面前發展壯大。
(三)選擇守望相助的自主可控之路,既是時代呼喚,也是對手挑戰,更是主動應變
網絡空間成為人類社會最大的利益匯合點,成為大國博弈的最激烈戰場。當前,美國正組織一些技術領先的網絡安保公司,對我組織有計劃、有預謀、有力度的“網絡抹黑”攻勢。從2013年美網絡安全公司曼迪昂特熱炒所謂61398部隊“黑客”事件,到今年美司法部起訴5名中國軍人,再到美國Crowdstrike公司公布所謂61486部隊的網絡攻擊証據,這一切都說明,美國網絡安全行業力量已經成為攻擊中國的排頭兵。尤其是Crowdstrike公司,僅僅在2012年成立,目的就是追蹤網絡竊密的手段與方法,並提供應對策略。該公司主席Shawn Henry是FBI前高官,副主席Wendi Raffety曾長期在美軍中供職。技術總監Chad Tilbury作為美國空軍特別調查辦公室的特工,長期在五角大樓處理網絡安全事務。而該公司的服務總監Christopher Price,則是去年3月曝光61398部隊的美國公司曼迪昂特的前經理。由此來看,美國政府進行了國家層面的力量組合,將軍隊和國家強力機關的力量披上所謂民間公司的“合法外衣”,專門圍攻中國軍隊。為此,我們也應該按照這種“世界認可”的通行做法,發揮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在國家層面,成立網絡安全國家基金,在產業層面,建立行業互助基金,來專門扶植擅長於科技創新的網絡安全公司,形成自主可控的網絡安全產業星群,既防范國內的惡性競爭和非建設性兼並,也應對美等網絡強國肆無忌憚的“網絡抹黑”。
習近平出訪歐洲時說,法國有一句諺語:“一點又一點,小鳥筑成巢”。中國也有一句古語:“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隻要國家各權力部門、各相關企業,以及每個網民,堅持守望相助,多元力量擰成一股繩,共同打造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的大格局,就能守衛網絡家園,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我們衷心地期盼,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抓住這個偉大的歷史機遇,在守望相助中走出科技創新的可控之路,在一場透雨中邁出自主可控的堅實步伐。(備注:此文為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與雲環境下國家信息安全管理范式與政策路徑”,上海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暨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網絡安全管理與信息產業發展方向”研究成果之一。)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相關專題 |
· 聚焦中國網絡空間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