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滿都拉:讓布魯飛向世界

本報記者 吳 勇攝影報道 

2013年12月09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71歲的老人滿都拉家裡的地上、桌上到處擺滿了布魯,隨意拿起一件,他都可以詳細說出來歷。然而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鑠的老人卻十分憂慮,“隨著社會的發展,布魯的生存空間日趨萎縮,老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甚至有流失的可能性。”

“我家有個布魯研發基地”

布魯,蒙語意為投擲,是蒙古族在漫長的游牧、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發明的一種工具,可以用來狩獵、放牧和防身。每到蒙古族的喜慶節日,他們會舉行投擲布魯比賽。

投擲布魯運動在內蒙古通遼、興安盟、赤峰、呼倫貝爾和東北一些地區最為流行,比賽分擲遠和投准兩種。各地的布魯長度、彎度、重量都不一樣,甚至每個人投擲時拿的布魯都各不相同,“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過去在民運會上隻能作為表演項目,不利於作為競技體育加以推廣。”滿都拉認為,在新時代,布魯的傳承發展必須依托競技體育,這就需要統一布魯的尺寸、重量標准,同時制定標准化的比賽規則。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滿都拉開始設計標准化的比賽用布魯,他走遍全國所有擁有打布魯傳統的地區,搜集了成百上千支不同時期、不同規格的布魯,研究重量、彎度、長度等一系列數據,用於設計制造規格統一的新型布魯。“任何博物館收集的布魯都沒有我收集的多,我的家既是一個布魯博物館,又是我的布魯研發基地和生產車間。”滿都拉自信地說。

成功推廣標准化布魯運動

統一規范說起來輕鬆,但研發之路談何容易。木頭材質,即使尺寸相同、品種相同,也無法達到重量的完全一致﹔塑料材質隨著溫度變化,材料軟硬程度也隨之改變,影響飛行穩定性﹔玻璃鋼材質又受加工工藝限制,很難達到重量的完全一致……

滿都拉最后發現,用多層膠合板制作的布魯從出手角度、空中飛行軌跡、穩定性、旋轉速度以及飛行第二階段飛越上升與落地等技術數據均能達到設計要求。經內蒙古自治區體育界專家學者的鑒定評審,這種新型布魯獲准成為內蒙古那達慕和全區民運會的正式比賽器材。此后,由滿都拉呼吁指定的擲遠、投准兩種比賽標准開始應用於自治區各級各類比賽中。

自古以來,布魯都是蒙古族男子的運動。為此,滿都拉專門研發了女子400克布魯標准器材。“布魯造價低廉,對比賽場地要求不高,比賽評分標准也十分簡單,既具備趣味性又具備競技體育的激烈性,我相信許許多多的人隻要玩過布魯,就一定會像我一樣愛上這項運動!”

退休10余年間,身離職心不離崗的滿都拉依然四處奔波,推廣他的標准化布魯和布魯運動。2012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命名他為“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布魯代表性傳承人”。目前,滿都拉正在申請將布魯列為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一遍遍地翻看著申請書的滿都拉很激動:“我的夢想就是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推廣布魯,讓更多的人了解布魯、認識布魯並參與其中,今天,我向夢想又邁進了一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