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劉龍:陪她走完一生

32年前,他認了個姥姥,從此相伴“放不下”

本報記者 王夢純 

2013年11月25日09: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1月18日清晨,百歲老人王玉英與世長辭,守候在她身邊的是非親非故、卻陪伴了她32年的中年男子劉龍。終於,劉龍兌現了自己的承諾,陪伴“姥姥”走到生命的盡頭。

劉龍今年52歲,從第一次踏上遼寧長海縣的大長山島至今,已經過去了32年。島上出行不便,即使是到最近的陸地皮口港,也得坐上一個多鐘頭的船。其間劉龍不是沒有離開的機會,可都沒走,留住他的正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姥姥”王玉英。

學雷鋒,認了個“姥姥”

劉龍與王玉英老人相識於32年前一次偶然的學雷鋒活動中,那時劉龍是大長山島駐島部隊的一名衛生員。王玉英的丈夫早逝,膝下無兒女,孤身住在島上的三官廟村。劉龍沒事常給老人送藥、挑水、買煤或是干些雜活,老人見人就愛夸劉龍:“那些學雷鋒的小伙子哪個我都沒看上,就看上劉龍了,像過日子的人哪!從來不空手來,每次要不砍柴要不挑水,可實在了。”時間久了,劉龍索性就對老人說:“俺10歲就沒了姥姥,您就做俺的姥姥吧!”

王玉英一輩子沒離開三官廟村,劉龍曾打算接她去鎮上同住,老人不樂意。10月底,記者曾和劉龍一同去拜訪老人。一進王玉英老人家的院子,就能看到屋子前的地種上了白菜、蘿卜、玉米、黃豆、地瓜等等,都是劉龍和他媳婦給種的。“種什麼、怎麼種全聽姥姥的,吃不完也得種,”劉龍說,“老人一輩子種地習慣了,見不得地荒著。”

還沒進屋,老人就眼尖地認出了劉龍,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劉龍啊,你得把圖釘給我摁上。”“劉龍啊,上次買的桃沒吃完就爛了,怎麼又買,浪費啊!”

老人腿腳不靈便,一直在炕上坐著,可腦子一點也不糊涂,一件件交代瑣事,劉龍一直點頭說好,時不時兩人還逗趣一番。比如老人交代后事:“棺材給我弄好看點,墳得方方正正,別不像樣。”劉龍笑著說:“再給你買點海參、大蝦放裡頭,塞滿滿的,別餓著。”

老人的床頭有一部電話,快捷鍵1是他的號碼,2是他妻子王麗君的號碼。“姥姥”有事沒事就愛給他撥電話。有一次,他去北京出差,“姥姥”一天打了10多個電話。在老人家心裡,劉龍就是最親的人,“要沒有他們一家,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這麼多年,成了習慣

1985年,劉龍退伍,可以離開海島回撫順與父母團聚,可他“放不下姥姥”。劉龍父母支持兒子,“我們還有你的弟妹們。”島上生活不便,留不住人,劉龍的很多同事都通過各種機會返城了,可機會即便是給了劉龍,他也不走:“姥姥都一把年紀了,還能伺候她幾年。”

結婚26年,劉龍陪王玉英過了24個大年夜。王麗君的父母也在島上住,平常還能經常見到,可提起劉龍,她卻嘆了口氣:“過年誰都回家,可劉龍卻見不上自己的父母,有時挺可憐他的。”

照顧“姥姥”這些年,身邊也有過一些質疑的聲音,覺得他另有所圖。“可她有錢嗎?沒有。有房產嗎?這房子所有權已經歸他80歲的弟弟了。與老人相處久了,就有感情。照顧這麼多年,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一不來看,還怪想的。”

劉龍住在鎮上,離“姥姥”所在的村有10裡地,平日都是坐公交車去。原本以為劉龍的工作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可劉龍的同事卻對他的工作能力贊賞有加。據長海供電分公司副總經理董慧利介紹,劉龍作為調度室主任,非常敬業,是公司唯一的高級技師。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他總是第一個上,還能保証出色完成。調度室員工孫慶說:“我們主任平時溫和善良,一到工作起來可要強了,業務上可真是精益求精。”

在劉龍眼裡,自己也並沒有多麼的高尚。“我就是個普通人,沒啥大理想。姥姥能活多久,我就在島上陪她多久。”而今,劉龍已守候“姥姥”到達她生命的盡頭,“為姥姥的付出,我無怨無悔”。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