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城管杜玉潭:這樣來愛城

喜歡琢磨搞創新,舊磚老樹建公園

本報記者 劉洪超

2013年10月28日10: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杜玉潭(前)與隊員一起巡邏。資料圖片

杜玉潭用建筑廢料建起來的公園。資料圖片

夢想檔案

無論在什麼崗位,隻要把群眾需求、群眾滿意當作標尺,就不會有錯

杜玉潭

43歲

沈陽市於洪區城管

他用舊磚、條石、老樹建成5座市民公園﹔他發明安全井蓋、改進機械清洗車動力系統,獲得專利十幾項

杜玉潭是沈陽市於洪區的一位“另類”城管,他見垃圾如寶貝,推著車子找人去要﹔他喜歡保護樹木,6年下來拯救各類樹木7萬余棵﹔他鐘情搞些發明創造,擁有發明專利十幾項……

擅長變廢為寶

利用廢棄的舊磚、條石、老樹建起5個市民公園

通常情況下,城市道路修繕后替換下來的舊磚、條石基本都會被扔掉,可這些東西在老杜這裡都成了寶貝。“一些工人把路邊的條石一錘子一錘子地打斷了,有些樹長了幾十年,一下子就被砍倒了,我看著都心疼。”於是老杜就帶著工人奔波於各個工地,把這些路邊廢棄的舊磚、條石和大樹給要了回來。截至今年7月,老杜和同事們已經建成了5座由舊磚、條石、老樹建成的市民公園。

老杜他們建起的和泰公園,前身為一片垃圾場。之前附近不少居民一開家門就見到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如今公園修好后,不僅環境好多了,周邊房租一下子也漲了許多。“自從公園建好后,我天天帶著老伴和孫子來鍛煉,大家更是像愛護自家院子一樣照看著它!”來這裡鍛煉的張紅軍大爺告訴記者。為了保護好這裡的環境,居民們還自發組織了護園隊。

在東怡公園,記者看到這裡的3個涼亭、4座長廊都是用舊物建的,鋪甬路的磚也是舊的。“我們把從拆遷改造工地撿回來的木頭修整修整,再刷上漆,做成亭子、椅子、扶欄,舊物利用不浪費,還方便市民。就連籃球場上的籃球架子也是舊的。”老杜說。

老杜給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如果走招標程序、材料全部全新購入,5座公園的工程造價至少在1500萬元以上,而事實上我們隻花了100多萬元,就把5座公園建成了。”

如今於洪區已新增綠地40多萬平方米,老杜這套變廢為寶的好方法為國家節省了3000多萬元。

熱衷發明創新

發明萬能井蓋,改造機械清洗車,申請多個專利

按老杜的說法,自己是個對發明創新“上癮”的人。早在1998年老杜在被稱為“世界屋脊”、海拔4800多米的西藏那曲地區安多縣做援藏干部的時候,就帶著一幫干部讓藏族同胞吃上了本地產的大棚蔬菜。

每逢下雨,老杜就會帶大家載著一車自己發明的井蓋四處巡查。由於井蓋產權單位多、尺寸不一,老杜就發明了一種簡單、安全的通用應急井蓋。這種井蓋不變形、不斷裂,適合各種類型的窨井。在確定權責問題上,“不管是哪個部門負責的井蓋,隻要出了問題,我就負責給他們先蓋上排除險情,負責單位修好后,我們再把自己的井蓋運走。”老杜告訴記者。

沈陽的冬天滴水成冰,擦拭護欄以前都是靠人工,成本高效果不理想還有安全隱患。在多次試驗后,杜玉潭和同事改裝了機械清洗車的動力系統,讓以前無法在0℃以下環境裡作業的護欄清洗車運轉自如,如今已在沈陽市普及。此外,城管局的大型機械設備多,維修保養成本高,他硬是帶著一批人搞起了車輛零件等耗材的發明研究,僅這一項就有10多個專利,每年為局裡節省開支50多萬元。

杜玉潭的傳奇事還不少。他在西藏帶領大家開荒種蔬菜大棚的時候,“嘴都要一直張著,太陽把臉上的皮膚晒裂了,鮮血順著臉頰就流了下來”﹔他在參與追捕偷盜鹽湖鹵虫和藏羚羊的不法分子過程中,深入可可西裡無人區,渴了就喝泥坑的水,餓了就啃口方便面﹔2005年渾河大水,他的指揮車沖進了渾河的激流中,被救起后連衣服都沒換一件,就投入到轉移群眾一線﹔他曾一個人拿著掃帚走上街頭,從凌晨1點半掃到中午12點﹔他利用假期“暴走”4天,逐條排查所有巷路的垃圾積存數量,調研應對管理辦法。

“無論在什麼崗位,隻要把群眾需求、群眾滿意當作標尺,就不會有錯。”老杜的話朴實,卻擲地有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