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成友 張志鋒
馬廣超和孩子們在一起。
6月下旬,虫草假(學生們放假幫家人挖虫草)結束,在青海玉樹土門達小學支教的馬廣超迎來最欣慰的事:這個隻有51名學生、3名教師、長期用板房當教室的小學,合並到了玉樹州仲達鄉中心小學。新學校設施並不完善,但比原來不知好了多少倍。“條件好了,師資力量也增強了,學生們讀書更安心了,這是我多年來一直盼望的。”馬廣超說。
小伙子今年29歲,老家在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良庄鎮東延東村。大學畢業后,他放棄青島舒適的工作,來到青海玉樹山區。從泰安到西寧,坐火車要26個小時﹔從西寧坐大巴然后再搭車到他支教的小學,比坐火車的時間還要長。
第一次來到玉樹,當地教育局把他安排到條件相對較好的一個鄉中心小學,哪知他搭乘的順路車司機忘了停車,竟將他一路帶到了囊謙縣條件最艱苦的麥曲村麥曲小學。海拔4600多米,一年有近10個月下雪,最低氣溫達零下42攝氏度,沒有自來水,沒有電,沒有手機信號,學生平常吃的蔬菜隻有土豆和卷心菜……當晚,盡管穿著羽絨服又蓋了兩床厚被子,馬廣超仍然凍得打哆嗦,再加上嚴重的高原反應,他頭暈目眩,惡心嘔吐。
但馬廣超留住了。最初去支教時,他隻想做一年,把支教經歷當作一次鍛煉。“但是真正到了那裡才發現,這些孩子是多麼需要我。”馬廣超說,他忘不了當年他離開麥曲小學的時候,幾個孩子坐在操場上哭了一下午。但是,他將要去的瓦作小學也需要他,因為那個學校隻有一名代課老師。他先后在7所學校任教,哪裡有需要就去哪裡,沒有工資和補貼。很多支教老師受不了生活的艱苦,紛紛走了,可他一待就是5年多。長期的高原生活,讓馬廣超的臉上有了地道的“高原紅”。
在玉樹,山路險峻,馬廣超經歷過幾次車禍,好在活了下來。2010年10月,他到玉樹接香港來的志願者曾敏杰一行,帶著給孩子們的過冬物資前往瓦作、麥曲,途中遭遇車禍,曾敏杰和另外兩人不幸遇難,馬廣超因為坐在前邊的大卡車上幸免。
馬廣超先后寫過兩封遺書。第一封是在2009年虫草假,他身上長滿了水痘,他聽說過去有3個學生得這種病死了。“爸爸、媽媽:我現在得了一種不好治愈的疾病。如果我死了,請不要怪罪任何人,尤其是格桑花西部助學協會,我很感謝他們,是他們讓我這輩子沒有白活!如果上蒼再給我一次生命,我還要繼續堅持在青藏高原義務支教。”
第二封遺書寫在2010年玉樹地震后,當時余震不斷,隨時都有危險。“爸爸、媽媽:我現在支教的玉樹發生了地震,傷亡了很多人。如果我死在這裡,請恕兒此生不能給您們盡孝。也請您們不要怪政府和學校,我是自願到玉樹來的,我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如果有來生,我會加倍孝敬您們!”他把遺書交給一個熟悉的大阿卡(大和尚),告訴他萬一自己遇到不測,就請他轉交給自己的父母。
母親是在馬廣超去青海支教半年后才知道的,也是在地震后3天才聯系上的,家裡人、家鄉人給了馬廣超有力的支持。家鄉區委書記王永征去年夏天帶著錢和物資專赴玉樹看望馬廣超和孩子們。“當看到小馬支教的艱苦環境時,眼淚都要下來了。小馬真是好樣的!”
馬廣超在家鄉入了黨,他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志願者”。每年春節回家,他最忙的就是聯系當地公益人士給孩子們捐贈物品,帶回玉樹。去年春節,家鄉一位煤老板捐了5000元,馬廣超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去給孩子們買51套保暖內衣換上,“他們實在太需要幫助了。”
馬廣超支教,起初不僅要從漢語和最簡單的數字教起,甚至還要教孩子們洗臉,因為他們沒有這個習慣。“這些年,除了傳授知識,我對這裡的孩子們更多是一種希望。我給他們講外面的世界,讓他們有個憧憬。”馬廣超說,他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能把那些孩子帶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