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劉結章:租來的屋子也是家

即使是4平方米的出租房,也細心布置

記者 顏珂 林洛頫

2013年05月20日09: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劉結章的新“家”。

林洛頫攝

劉結章的“家”變大了。

湖南長沙市人民路,一棟有些年頭的大樓內,這位在外打工15年的婁底人新租下一間13平方米左右的房子。相對於2010年他與妻子何玲在長沙安的第一個不過4平方米的家,這個已經寬敞了不少。那間微型小“家”,曾被“搬”到北京著名的798藝術區,吸引了眾多目光。

夢想一度並不遙遠

在廣東打工的11年裡,劉結章從搬運工做起,最后當上了燈具加工廠老板。然而,2008年金融風暴來襲,工廠因貨款收不回而倒閉。欠債10多萬的他隻好帶著妻子回到湖南開始另一段打工生涯。

2010年春天,劉結章夫婦和小女兒在長沙安了家——一間位於長沙市人民路“民工樓”內4平方米的房間。手工組裝成的3層木架子、白色泡沫板粘成的牆壁、二手電腦屏幕改成的電視機……夫婦倆用自制的“微型家具”,支撐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此后的3年內,劉結章先后搬了4次家,每次都讓何玲傷腦筋——各種生活物品、手工制成的家具、溫馨布置的小擺設都因沒法帶走而扔掉了。

“要是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那該有多好啊,不管房子大小,至少這些東西我都能保留下來。”何玲說。

走進劉結章現在的住所,隨處可見何玲的精心布置——門框上懸挂的粉紅色珠帘、牆壁上貼著的幼兒識拼音圖,進門處鞋架上的手工布帘。坐在床邊的何玲笑著說:“所有臨時住過的地方,我都把它當成一個溫馨的家來布置,能生活的舒適和安心些。”

每當提到孩子,劉結章總是說虧欠他們太多。“這麼多年,幾個孩子聚在一起隻有四次。”劉結章說。何玲告訴記者,其實暑假或者小長假,他們也想接孩子過來,但是看看狹小的空間,自己連腿都伸不直,隻好放棄。“沒有房子成為了我們全家團聚的最大阻力。”何玲說。

“今年暑假來爸爸媽媽這裡玩不?”

“我不知道,到時候再說。”

幾天前,電話裡兒子的回答讓劉結章很是高興。因為以前問到同樣問題,孩子總是回答“不”。其實,夫妻倆兒早就開始為給孩子的到來做准備——要買的東西、玩兒的地點都做了計劃,內容整整寫滿了一張紙。

還完欠款,夢想又近一步

空暇時間,孩子自然成了小夫妻討論最多的話題。“我希望搬進寬敞一點的房子,讓孩子們和我們真正生活在一起,哪怕自己苦一點,我也覺得很幸福。”劉結章望著窗外的高樓說道。

孩子的日常支出、夫妻倆城市生活的成本都在逐年增加。劉結章掰著手指頭算到:每個月固定寄給家裡2500元作孩子生活費、城裡每月530元的房租以及夫妻倆日常的各種支出,七七八八加起來一個月至少也要4500元以上。

生活壓力大,劉結章卻覺得自己過的很充實。去年,他結束了在立交橋下打臨工的日子,被一家裝修公司聘用,並當起了裝修項目現場負責人。

“每天我7點不到就會起床前往工地,不再像以前為沒有活干而煩惱,”說起工作劉結章臉上便充滿了信心,“欠款已經還完了,我離自己擁有房子的夢想又近了一步。”劉結章笑著說道。以前在家帶孩子的何玲,為了能盡快實現全家對房子的夢想,今年起也在酒店做起了服務員。

劉結章在長沙共參與過幾十套房子的裝修,每次遇到100平方米左右戶型、位置稍偏但交通方便的房子,他總會忍不住問戶主:“老板,這房子多少錢1平方米?首付至少要多少錢?”不過,對方的回答都會讓劉結章無法接話。

但這一切並沒有讓他放棄擁有自己房子的夢想。夫妻倆閑聊時,劉結章總是會告訴妻子:“哪怕再怎麼辛苦,我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房子夢,美好的生活就在不遠的前方,孩子和你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