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00個人的中國夢·傳遞基層正能量)

王樓煤礦大學生採煤隊:26名大學生甘願下到生產一線

本報記者 潘俊強

2013年04月01日09:00   

井下休息時,大學生採煤隊唱《咱們工人有力量》。

  本報記者 潘俊強攝

進入一線作業,為礦上解決了一些技術難題,還負責在整個礦區推廣新技術、新項目和新經驗,比蹲在實驗室裡做實驗過癮多了。

——劉輝

我們這些來到採煤一線的大學生,還是想在煤礦上做科研,將自己的知識和技術真正地應用到採煤一線。

——吳振華

微山湖畔的山東能源臨礦集團王樓煤礦,有一支由大學生組成的採煤隊,現有成員26名,其中研究生學歷的2人,本科學歷的4人,大專學歷的20人,平均年齡25歲。自2011年8月成立以來,他們不僅創造了全礦日產5000噸新紀錄,設備完好率達100%,更保持著安全生產“零事故”紀錄。他們不僅代表著新時代礦工的形象,更為礦井安全生產和科學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每天早上6點,大學生採煤隊隊長吳振華和他的隊友們早餐后都會到會議室開會,總結前一天的工作情況、布置當天的任務和其他生產注意事項。

早會結束,吳振華又帶領隊員在由礦工家庭的“全家福”照片組成的平安牆前宣誓。吳振華說,雖然大學生掌握不少處理緊急情況的知識,但生命大於天,每天看看照片牆上的全家福,想著家裡人的牽挂,安全工作就更好做了。坐罐籠,徒步,再坐猴車到達採煤工作面,這裡將近30攝氏度,再加上濕度比較大,又悶又熱。他們就在這裡,一干就是8個小時。

大學生採煤隊每天三班倒,保証24小時連續生產。作為採煤隊的新生力量,他們創造了王樓煤礦日產紀錄,不用每年升井大修就能達到國外同類設備的使用壽命。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採煤深度不斷增大、地質條件日益復雜的條件下,沒有發生一起設備事故和工傷事故,保持著安全生產“零事故”的紀錄。

王樓煤礦的礦長肖慶華說,如果只是讓大學生來採煤,顯然是大材小用了。除了在一線採煤,增加一線工作經驗,大學生們還承擔著科研任務。

大學生採煤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共實施小改小革項目19項,提出並實施合理化建議30條,受礦表彰並推廣實施的小改小革項目和合理化建議6條,去年在全礦採煤技術比武中獲得團體第一名,被評為“金牌班組”。

劉輝是讀完採煤專業的研究生才來到王樓煤礦的,是這支大學生採煤隊裡學歷最高的人。 “來到王樓,加入大學生採煤隊,進入一線作業,為礦上解決了一些技術難題,還負責在整個礦區推廣新技術、新項目和新經驗。”劉輝很有成就感地說,“這比蹲在實驗室裡做實驗過癮多了,和同事們的科研成果能夠直接應用到礦上,感覺礦上對我們很重視。”

“採煤一線既是我們工作的地方,也是我們搞科研的地方。”吳振華說,大學生採煤隊還實施“每日一題”制度,即在每個星期二,在會議室黑板上抄寫下個星期的學習七道題,由主管技術員對班組成員進行講解,並在下個星期二對上星期學的七道題進行抽查提問,以使大學生採煤隊在一線獲取經驗的同時,能夠源源不斷地學習到新知識,保持創新的源泉和活力。

“在1000米的地下採煤,每天都要解決各種技術難題,來確保採煤的安全,對於我來說,每天都是新的開始,每天都充滿了挑戰,我喜歡這樣的工作狀態。”吳振華說。據肖慶華介紹,吳振華曾經多次被山東能源臨礦集團機關看中,想把他調到集團機關工作,但都被吳振華婉拒了,他還是想在採礦一線干,搞科研攻關。“其實,不光是我,凡是能在當初選擇王樓煤礦,選擇下煤井,進一線的,我們就真的想干出一番事業來,我們這些來到採煤一線的大學生,還是想在煤礦上做科研,將自己習得的知識和技術真正地應用到採煤一線。”吳振華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