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喬喬
公務員工資收入是社會的焦點。一邊是基層公務員為收入低對媒體大吐苦水,一邊是公眾對公務員優厚福利的“吐槽”。國家公務員局相關領導日前表示,公務員工資應該上漲,目前中央已責成有關部門調研,而公務員的灰色收入也應通過一系列措施解決。(6月23日《北京晨報》)
公務員漲薪“逢漲必罵”的一邊倒輿論背后是社會公眾與公務員的對立情緒的發泄,源自社會對公務員群體的誤 解與標簽化,給公務員錯誤地貼上“特權階層、腐敗人群”的標簽。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 確實存在著一些思想腐化、以權謀私的公職人員,以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公務員的形象。根據2012年底國家公務員局 公布的數據來看,全國708.9萬公務員,處級以上干部60多萬人。平均100多名公務員裡面才會有一名處級干部, 90%的職人員是處級以下普通干部。此數據說明,90%以上的基層干部都不存在“貪腐空間”。所以,我奉勸各位, 不妨用普通勞動者的角度看待公務員漲薪這件事情。
隨著十八大的召開,深化改革進程的推進,下放行政審批權、公車改革、養老醫療並軌等改革重頭戲的加速實 施,“公務員”早已褪去昔日鐵飯碗的“光環”,“逢進必考”的常態化也使公務員階層成為廣納賢才的公開競爭 平台。當然,公務員因其“穩定”受人青睞,也是預料之事。然而,相對於“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強度,廖 廖千元大鈔,“養家糊口”來說,越來越力不從心。這完全可以由市場規律來決定,必竟,公務員作為一種職業, 也是雙向選擇的結果。而公務員人群,作為法定的勞動者,也享有勞動、升職、加薪的權利,也有共享改革發展紅 利的權利。當然,有人認為,公務員就應該是“公仆”,應該清苦些。公務員的公仆身份沒錯,只是公仆也是“權 利和義務”的共享、共擔者,也需要承擔生活成本。“騎在群眾頭上作威作福”固然不對,然而“低三下四”也不 應該是公務員的“本色”,作為執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擺正自己“勞動者”的位置相當重要。
理性看待公務員的“勞動者”身份,既不能片面把它看成“當官”的代名詞,也要充分尊重其法定權利。當“ 公務員不好當”成為職業常態,祛除它身上的“權力”色彩,讓公務員職業回歸“普通勞動者”的本來面貌,“薪 水漲降”就已經不會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