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宣言——《百年潮·中國夢》電視政論片研討會發言摘登

2014年06月19日08:1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宣言

編者按

由學習出版社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拍攝的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日前在中央電視台播出。該片從百年追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筑夢天下等層面對“中國夢”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釋論述,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普遍認可,深入地推進了中國夢的大眾化。6月18日,《百年潮·中國夢》電視政論片在京舉辦研討會。現將與會領導、專家的發言進行摘登,以饗讀者。

思想理論宣教的生動教材

中國夢,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提出來的。中國夢順應了當今中國的發展大勢,昭示了黨和國家走向未來的宏偉圖景﹔順應了全國各族人民創造美好未來的熱切期盼,反映了全體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共同心願﹔順應了世界進步的潮流,展示了中國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意願。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對於激發人們實現中國夢的奮斗熱情,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具有深遠的意義。

《百年潮·中國夢》用豐富精美的視聽語言,多維度、全方位地宣傳闡釋了什麼是中國夢、為什麼要實現中國夢、怎麼樣實現中國夢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用一個個生動可感的“中國故事”講述了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深刻道理和根本路徑。這對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以及各大中院校師生全面理解中國夢提出的歷史邏輯、時代內涵和現實意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匯聚起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腳踏實地、努力奮斗的強大力量,具有積極的引導和鼓舞作用。各級宣傳、教育和新聞出版廣電部門要切實組織好《百年潮·中國夢》的宣傳推廣工作,充分發揮該片解疑釋惑、統一思想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進一步營造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的濃厚輿論氛圍,激發和凝聚起每個中國人的力量,同心共筑中國夢!(中宣部副部長 黃坤明)

激發社會正能量的恢宏巨片

如何對“中國夢”進行集中而深刻的解疑釋惑,既關乎理論上的精確論述,也關乎實踐上的具體抓手。而這正是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創作和推出的著眼點和出發點。《百年潮·中國夢》5個篇章,生動講述了“中國夢”的由來、核心內涵和世界回響。

《百年潮·中國夢》是第一次以電視政論片的表現方式,准確全面、系統生動地闡釋“中國夢”。它把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未來緊密連接,把國家與個人、中國與世界融為一體,極大地拓寬了中國夢的價值詮釋空間,具有強大的思想穿透力和現實引導力,成為闡釋和解讀“中國夢”的一部生動力作和教材。作品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夢”的全面論述進行了充分而准確的闡發,同時也將落點對准當今中國的普通百姓,通過對一個個小人物夢想的追問,連綴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皇皇大夢,讓人們產生強烈的思想共鳴與目標認同。

對中央電視台來說,這部作品的推出,是在電視政論片創作上的一次突破和創新。《百年潮·中國夢》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沒有堆積政治語匯,而是將政治化的語言進行了口語化的加工、電視化的呈現和詩意化的表達,實現了電視政論片創作的一次新突破。同時片子在創作上大膽使用新穎、時尚元素,不僅大膽採用了大數據的節目特質,用靈動跳躍的手法,將一組組枯燥的數字進行形象化的展示,而且首次使用了電影創作中的達·芬奇調色設備,開創了電視政論片技術手段的先河。(中央電視台台長 胡佔凡)

一次思想宣傳工作的成功實踐

黨的精神怎樣傳遞給群眾,怎樣在黨與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這個問題始終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工作和群眾工作要解決的大問題。《百年潮·中國夢》的熱播,對於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其重要意義,就是在黨與人民之間架起了生動的溝通橋梁。

首先,如果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已經在黨與人民之間架起了一座直通的橋梁,那麼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以形象、直觀的形式進一步告訴人們什麼是“中國夢”、為什麼要追求“中國夢”、怎麼樣實現“中國夢”,這就在這座橋梁上增強了黨與人民群眾之間溝通的“生動性”。其次,《百年潮·中國夢》在內容上比較准確地體現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戰略思想,在形式上把總書記的聲音和專家學者以及其他群眾的聲音相互穿插,形成了互動的效果,體現了“溝通”的特點。第三,這次在播出《百年潮·中國夢》的同時,在報紙上同步發表解說詞,使得願意更多了解電視片內容的人們可以從報上仔細讀一讀解說詞,這也進一步擴大了這種“溝通”的廣度和深度。總之,這是一次黨的思想宣傳工作的成功實踐。(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李君如)

推進中國夢大眾化的有益探索

中國夢之真在於,它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史命運和悠久深厚歷史文化的自然生成。離開歷史文化和現實條件的夢想,隻能是抽象空洞的、虛幻的。中國夢之真也在於,它是與我們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的,也是與“我們民族、我們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的。因此,中國夢體現為一連串階段性任務、階段性奮斗目標。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這些階段性目標詮釋著中國夢的真實歷程。

中國夢之善在於它是人民幸福之夢。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國家富強、民族振興,歸根到底,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的福祉,讓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加健康、更加和諧、更加安全、更有尊嚴的生活,讓每個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中國夢之善還在於,中華民族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真誠意願。對世界而言,正如該片中所言“中國夢是和平的夢、友善的夢”。

中國夢之美在於,它通過自身的獨特性,體現了當今人類的理想與追求。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使命,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夢的獨特性,也決定了中國必然走上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並在這條道路上創造不同於西方的新的現代文明,為人類的美好未來開啟新的希望。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同民族有自己的夢想。正如該片中所言,人類的夢想是相通的,中國夢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是一個和諧共贏的美麗拼圖,最后達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多彩畫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艾四林)

傳播中國價值觀念的精品力作

《百年潮·中國夢》能夠成為電視政論片的精品力作,關鍵在於它全面深刻藝術地闡釋了中國夢。該片圍繞什麼是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闡明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實現路徑、實踐要求。該片立體化呈現中國夢主題,充分展現中國夢的情感維度,在多元、多樣、多變的時代背景下,有利於通過中國夢這個最大公約數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凝聚力、感召力,有利於讓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國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和信任。

《百年潮·中國夢》創新思維、理念、方法、手段,為增強電視政論片的時代魅力提供了有益借鑒。一是故事化細節表達。該片以人物帶事件、以事件帶歷史,寓理於事、融史於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二是平等式互動交流。該片把公文表述轉化為百姓語言,把政治理論轉化為日常倫理,以思想、意境和充滿思辨的邏輯力量與人的思維互動。三是深邃的歷史視角。該片著眼當代中國實際,並把視野拓展到歷史深處,站在這樣的時間卷軸上,更能讓人理解中國夢的來之不易。四是宏闊的全球意識。該片以國際視野引入第三方視角,在中國與世界的對比中,深入探尋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中國精神的獨特魅力、中國力量的不竭源泉。(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聶辰席)

生動呈現治國理政的思想力量

《百年潮·中國夢》這部電視政論片的成功,說明作品應該具有說服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才能達到好的宣傳教育效果。這部片子有兩個方面可以給我們啟示。

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要准確鮮明。宣傳教育首先要倡導讀原著,學原文,以掌握要義精髓,其次還必須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把其精髓要義准確鮮明地傳達出來。這方面,《百年潮·中國夢》做得到位。全片雖然隻有短短五集,但突出了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點,使觀眾體會到中國道路是中國夢的實現路徑,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撐,中國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依靠。同時,這部片子使觀眾真切地體會到,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要生動立體。《百年潮·中國夢》以立體呈現的方式,彰顯了這樣的氣質。比如,全片既有習近平總書記生動扼要的同期聲,也有專家學者理論邏輯上的勾連,更有各行各業普通群眾朴實的表達,還有外國民眾的採訪。這些元素的組合,再加上文學性的解說語言,對中國夢作了立體的和生動的詮釋。(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陳 晉)

電視藝術的黃鐘大呂

《百年潮·中國夢》綜合運用文學、政論、影像、音樂、動漫等表達手法,全面、准確、有力地闡釋了中國夢。有如下幾個重要特點:

強勁的思想震撼力。《百年潮·中國夢》形象闡述中國夢的理論源泉、歷史根據和未來前景,始終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藝術地昭示人們,中國夢源於古代中國悠久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從近代中國救亡運動中獲得精神力量,從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中找到正確道路和前進方向,實現中國夢必須解決好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等帶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重大問題。

強大的現實針對性。《百年潮·中國夢》無論是立意取材,還是推進展開,均極具來自實踐、源於現實的問題意識與鮮活感。作品以大量事例告訴人們,改革開放為中國夢奠定了物質基礎、提供了實現路徑。

強烈的審美感染力。《百年潮·中國夢》無疑是近年來少有的標志藝術高度的黃鐘大呂。作品將現實主義的穩健、浪漫主義的幻想,與貼近受眾的親和有機結合起來,營造出沸騰時代積極向上的熱烈氛圍。作品廣泛調動與運用多種科技、藝術手段,高度講求創意、語言、畫面質量,其藝術表達所具有的親和力與“中國夢”釋放的強大號召力和感染力相得益彰。(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主任 梁鴻鷹)

電視政論片中的大片

五集電視政論片《百年潮·中國夢》是一部成功之作、大制作、精品力作。這部作品,給人們頭一個突出印象是開闊的文化視野和闊大的歷史胸襟。

整部作品從第一集《百年追夢》開筆,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於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提出中國夢的這一劃時代的歷史昭告和歷史承諾,放在百余年中國近代歷史的大潮中來追溯與評說。這便有了高屋建瓴、江河東下的浩蕩氣勢,而后逐集展開《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筑夢天下》四集,便略無凝滯,不顯力怯氣弱。

整部作品以中國夢領起,以中國夢而曲終奏雅。“百年激蕩,百年抗爭,百年奮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奏響人類文明中美輪美奐的世紀交響……”作品不僅有宏大的富於哲理性的歷史架構,編織進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百余年的近代史、革命史、九十余年的中共黨史,而且用了那麼多崇高的意象,噴薄而出的紅日、巍峨的皚皚雪峰、大江、大河、大海、掀天動地卷來的大潮,最重要的還有作者奔放的激情,難怪觀眾會有自信、自豪、自強的感受。(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何西來)

廣大師生正確認識中國夢的窗口

《百年潮·中國夢》立意高遠、氣勢恢宏,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融合,是形象闡釋、深入解讀中國夢的精品力作,對廣大師生正確認識中國夢、充分了解中國夢、奮力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百年潮·中國夢》的熱播,使廣大師生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積極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事業有了更廣泛的響應和更堅定的行動。教育部門要把觀看學習《百年潮·中國夢》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各地學校應把《百年潮·中國夢》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和中小學德育課的重要內容,要求各地各學校利用重大節慶日、黨團活動、專題報告等時機播放視頻,並在校園網、微信微博等網絡媒體平台上大力推送。同時教育系統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測評工作,推動宣傳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和人才培養各環節。把統一組織與師生自發開展結合起來、把集中教育與日常工作結合起來,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借鑒《百年潮·中國夢》對於重要思想理論宣傳的創新經驗,開展中國夢專題研究,形成鮮活生動、易於接受的研究成果。(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杜玉波)

中國之路的精美展示

《百年潮·中國夢》形象地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民族在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中對於路的思考、路的探索、路的信念、路的決心。

影片以寬廣的世界眼光,比較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多種模式,以深刻的體驗和分析,証明了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印証了天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經驗,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模式。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使命、獨特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

該片選取典型的人物和事例,鮮活地勾畫了如火如荼的改革進程,以雄辯的力量說明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次偉大覺醒。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開放的航船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劈波斬浪地駛向遠方。

影片將理論與現實、邏輯與形象結合起來,向我們、向國人、向世界提供了一個解讀中國之謎的科學答案:當代中國的一切成就,都與道路問題聯系在一起。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堅決走充滿生機活力的新路,決不走實踐証明是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那種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文學與視聽思維融合的成功范例

《百年潮·中國夢》是學習、領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極好教材。它講的不僅是中國夢,而是從中國夢深化開去,從而達到哲學精神的指引、歷史鏡鑒的啟迪、文學力量的推動。

同時,這部作品也是成功把文學思維轉換為視聽思維的一個榜樣。該片充滿歷史的厚重感,將五千年的文明史盡收眼底,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黨史也都涵蓋在裡面,非常難得。這部作品也體現了文學的魅力。文學隻能作用於一般讀者的閱讀神經,本身沒有形象,隻能激發我們產生思考,而電視政論片是用視聽語言作為載體的藝術品。它作用於觀眾的視聽感官,激發觀眾產生一種對應的視聽聯想,與文學聯想完全是兩回事。該片的畫面也相當精妙,紅日、雪峰、大江、大河這些意象都是視覺語言,烘托與陪襯了解說詞,加上解說員如詩如畫、飽含感情的解說,使這部片子獲得了強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中國文聯原副主席 仲呈祥)

“中國夢”的鏡像解讀

《百年潮·中國夢》用多重敘述單元,首次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集體意識與內心憧憬統轄於“中國夢”的理念之中,首次從“百年追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筑夢天下”等層面,打通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隧道,在宏闊視野中深刻闡述中國道路的必然選擇、中國精神的實質內核、中國力量的多方凝聚、中國夢的歷史成因與全球影響,從而全面揭示中國夢的深刻內蘊。

該片運用電視語言實現了思想穿透力與情感凝聚力的相得益彰。它在酣暢淋漓的夾敘夾議中,既有文化根脈的傳承,又有民族情懷的抒發﹔既有理性思辨的火花,又有感性激情的奔瀉。通篇充滿著中華民族的血氣、骨氣與志氣。同時,該片還運用高新科技手段和獨特的視聽表達,實現了電視政論片審美表現的創新突破。充滿哲思的解說詞、精美大氣的音樂、俯瞰視角下的航拍、衛星遙感圖的截取和顯微技術的植入等,又使得該片豐富的信息圖景,具有俯仰乾坤、貫穿古今、叩問生命的藝術張力,讓觀眾在畫面、時空與思緒的三維流動中感受到縱深的文化韻律與時空節奏,進而讓億萬華夏兒女在怦然心動中凝聚起對於“中國夢”的情感共識。(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王丹彥)

詮釋“中國夢”的影像力作

《百年潮·中國夢》不僅有歷史的縱深,而且有開闊的視野。該片立足中國當代,回溯百年中國歷史,貫通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未來,聯系國家和個人、中國與世界,對中國夢的內涵外延進行了深刻探究和解讀,把中國夢延伸至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之中。整部政論片立意高遠、言出有據,旁征博引、言之在理,生動形象、引人入勝,成為對內闡釋和解讀中國夢、對外傳播和宣傳中國夢的一部政論影像力作,從靈魂深處激發了中國人孜孜追求中國夢的決心和信心,激起了廣大受眾的內心強烈共鳴和震撼。

《百年潮·中國夢》還將影視與文學有機結合,解說詞與影視畫面、音樂烘托互為鋪陳,全景式、立體化的新穎藝術表達形式,既深入宣傳了中國夢的理論,又以通俗的語言、優美的畫面和深情的描述在視覺上、聽覺上帶給觀眾強烈沖擊,避免了理論“空大、灰色”和“空洞、說教”的距離感。(國資委宣傳局副巡視員 金思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