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2014年06月06日08:1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新華社發

習近平總書記訪歐期間,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深入學習這一論述,對於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沒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通過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的。所以,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這一性質和方向。為了保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方向,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作用。

馬克思主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方向。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理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需要這種先進文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隻有堅持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勝利前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順利實現。

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取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走向勝利。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件大事的完成,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當前,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我們既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隻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我們才能認識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勢,才能對這一系列問題作出科學回答,才能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順利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各種社會思潮。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的與非主流的同時並存,先進的與落后的相互交織。這既為社會發展進步注入了活力,也帶來了社會思潮的紛紜激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面對多變的社會思潮,我們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御各種錯誤思潮、腐朽文化的影響和侵蝕,努力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增強堅持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不動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中華民族的先人們早就向往人們的物質生活充實無憂、道德境界充分提升的大同世界。中華文明歷來把人的精神生活納入人生和社會理想之中。所以,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符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要求。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高度的物質文明,物質貧窮不能實現中國夢。隻有把物質文明建設發展上去,中國夢的實現才會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還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精神空虛也不能實現中國夢。精神文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保証、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離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不全面,可能會遭遇挫折。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沒有這種精神文明,沒有共產主義思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麼能建設社會主義”,“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所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整個歷史進程中,不但要擺脫物質空虛,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而且要擺脫精神空虛,切實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當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目標建設好,這是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和題中應有之義。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擴大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加快,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群眾對精神文化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文化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當今的社會和家庭越來越重視生活的文化含量,人們的文化品位在提高,主體意識在增強,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文化需求呈現出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

這些情況說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擴大了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我們需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來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期實現中國夢的總體目標。

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發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需要億萬中國人參與的事業,隻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才能凝神聚氣,團結一致,不斷推進中國夢目標的實現。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全民族的精神動力。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隻有依靠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艱苦奮斗、扎實工作,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發揚自我犧牲精神,依靠大批掌握科學技術文化知識又立志為祖國現代化事業獻身的各種專門人才的無私奉獻,才能使我們的事業生機勃勃,不斷前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所以,我們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隻有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中國夢的奮斗目標才能實現﹔如果文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人心渙散,精神頹廢,中國夢的奮斗目標就難以實現。

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速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的事業需要並產生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和推動偉大的事業。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撐,是實現中國夢的不竭精神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培育出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這些精神,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意氣風發、一往無前、奮發圖強的精神面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斷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出現的一切有利於中國夢實現的積極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人民團結、社會進步的積極思想和精神,進行歸納、概括、總結,使之轉化成巨大的物質力量,引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

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弘揚和培育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要著眼於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要把弘揚時代精神體現到深化改革的實踐中,著力回答時代對改革提出的新課題,著力解決體制轉變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要把弘揚時代精神體現到加快發展的實踐中,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要把弘揚時代精神體現到推動創新的實踐中,敢為人先,勇於超越,讓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延安精神研究中心 執筆:洪向華、肖純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