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國夢是追求和平幸福與奉獻世界的夢

2014年06月05日08:31   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中國夢是追求和平幸福與奉獻世界的夢

  習近平主席在訪問歐洲期間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是追求幸福的夢,是奉獻世界的夢。習近平主席借用拿破侖的比喻,形象地稱“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緊密相連、休戚相關。“中國夢”不僅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奮斗目標,也是世界的福祉。

  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中華民族是一個與人為善的民族,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崇尚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國家。中國珍愛和平的思想文化歷史悠久。《尚書·堯典》說,“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表達的是不用武力、依靠道德實現和平的理想﹔《老子》第三十一篇說,“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表達的是正人君子對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的不屑﹔孔子《論語》中所說的“禮之用,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仁道思想受到全世界的推崇。正是這些豐富的和平思想塑造了傳統中國的思想觀念,影響和規定了中國人歷來珍愛和重視和平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明初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艦隊,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非洲東岸和紅海海口。但這支空前的大艦隊從來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使用武力去建設海外殖民地,或者掠奪別國財富,而全部都是作為友好使者,促進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近代以來,盡管中國人民深受西方列強的欺辱,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但我們依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倍加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

  中國夢是追求幸福的夢。馬克思主義認為,追求和享有幸福是人本性的需要和自然的訴求,在一定意義上,追求和享有幸福體現了人生存的終極價值。馬克思曾說,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而人們為了能夠生存,就必須要滿足吃穿住以及其他方面的物質生產和生活需要,所有這些欲求及需要的滿足無非是對幸福的追求和渴望。而且,從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來看,其根本目的也在於不斷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幸福,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自古以來,中華兒女渴望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生活幸福。當今時代,實現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的價值追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經過人民群眾的頑強奮斗,人民群眾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為實現中國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打開了嶄新的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造福於人民的夢。“中國夢”追求13億人的幸福,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夢想。佔人類五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安居樂業,也為世界各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創造了條件。

  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夢。中華文明在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曾長期領先,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從人類社會文明史發展的角度考察,偉大的中華文明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引領者。以造紙、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華文明,在人類社會文明的歷史進程中,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17、18世紀時,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就開始傳播到歐洲,通過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而在當地引發了中國文化熱,至今仍然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外,中國傳統的思想文化也對東亞諸國和東南亞地區鄰國的儒家文化圈的形成和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對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事實也証明,在當今世界,和平發展起來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了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為推動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以及各國的共同繁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近年來,中國既成功地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又為世界經濟擺脫危機、走出低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為推進世界經濟實現共同繁榮注入了新動力、提供了正能量。事實必將還會証明,“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與穩定,是機遇與奉獻。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也是中國人民對人類發展與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過程。

  (執筆:狄國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