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始終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深化改革隻有惠及民生,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
當前,國家正以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為核心,以改革建立起基本民生保障服務體系,把改革的紅利真正送到社會的最基層。
頂層設計構建基本民生保障
5月11日,甘肅省最大保障房項目——蘭州市沙井驛棚戶區改造項目開始分房,包括4800位廉租戶、拆遷戶等陸續拿到了新房鑰匙。
“以前住的房子因年代久遠,破爛不堪,棚戶區改造讓我們住上了新房。”拿到新房鑰匙的朱茵激動不已。
改革就是要讓最廣大群眾受益。
國務院近日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推動發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難題,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優先推出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有直接效果的改革舉措。
目前,國家不斷深化教育、文化、醫藥衛生、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領域改革,構建基本民生保障服務體系。
“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的思維符合中國國情。”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庄健分析。
今年以來,我國從頂層設計上不斷構建、完善民生保障服務體系,讓改革成果惠及最廣大的群眾。
--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整合和完善籌資機制、改革醫保支付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推進異地就醫結算管理和服務、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等5項重點任務﹔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農村居民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條件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干淨、整潔、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庄……
“基本民生保障服務體系的提出,是對以往各項具體惠民生政策的整合,通過制度安排強化為政府責任。今后政府要減少對微觀經濟的干預,加大對基本民生保障的投入,讓城鄉居民普遍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
制度優化催生惠民紅利
今年1月至4月,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國城鎮新增就業473萬人,比去年同期多增3萬人。
“改革紅利得到釋放是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說。
今年以來,中央堅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全面實施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延續並完善支持和促進創業就業稅收政策、簡化高校畢業生就業落戶手續等制度設計,以創業帶動就業,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保持了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作為吸納就業主渠道的個體私營經濟等正在蓬勃發展。就3月份的數據看,全國新登記的企業達30.95萬戶,同比增長近46%,其中新登記的私營企業29萬多戶,同比增長57.6%。
“改革優化了制度,制度保障了民生。”據北京法學院教授蔣大興測算,注冊資本登記制改革實施首月全國新登記企業30萬戶,僅此一項就可增加就業300萬人。
除就業外,國家同時著手推進多項民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織牢民生保障“安全網”。
--養老改革實現城鄉並軌。今年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合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體人民將公平地享有基本養老保障。
--醫改向縱深推進。4月9日,國家放開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鼓勵社會辦醫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加快進入醫療衛生領域,增加醫療服務供給,緩解群眾看病難的矛盾。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國務院同意建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統籌協調。近期收入分配改革將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分配差距、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落實政策措施,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改革是促發展的關鍵之舉。通過改革進行制度優化,一方面激發了社會的創造活力,一方面促進了公平正義,這樣才能實現把改革紅利送到社會最基層的目標。”G20與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說。
“底線思維”守住民生基礎
2014年新年伊始,中央決定,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10%,並向其中有特殊困難的群體適當傾斜。
“民生改善不可能超越經濟發展階段。政府首先要兜住底,讓社保安全網實現全覆蓋,讓低收入者生活有基本保障,並穩步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在教育、就業等方面更加注重機會公平,才能讓民眾更好更公平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庄健說。
今年以來,中央在民生工作方面繼續堅持“底線思維”,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雪中送炭、守住底線的民生措施:
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今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准將提高到人均320元,發揮扶危濟困作用﹔國家發改委表示,今年將安排700多億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並改造農村危房260萬戶﹔財政部表示,年內將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
為使百姓“住有所居”,年內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0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480萬套﹔為使特困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提高城鄉低保水平,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為使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盡早脫貧,明確時間進度,實行精准扶貧,年內使農村貧困人口再減少1000萬人……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今后一段時間,民生始終是財政支出重點。同時,民生支出將守住底線、突出重點,更多地“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社會政策托底主要是保基本,是宏觀調控方式的又一大創新。今年以來,政府在建立和完善適應經濟發展水平、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領域取得明顯成績。在促進就業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他分析,新一屆政府在宏觀調控中注重選擇性,對薄弱環節和一些重要領域,如中西部的鐵路投資、棚戶區改造、民生工程、農村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大政府投入。相比以往的宏觀調控,更具精准性。(新華網北京6月5日電 記者齊中熙)
相關專題 |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