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聶文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試爆后的對外宣示與國際反響

2014年05月29日16:54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簡介﹞聶文婷,歷史學博士,講師,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100091。﹝摘要﹞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核武器試驗基地成功試爆,引起了世人關注。當日,中國便向世界主動公開了首次核試驗成功的消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和《新聞公報》等闡明了中國核試驗的目的,並對中國掌握核武器后所要履行的國際義務做出鄭重承諾。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后的對外宣示,主動規避了國際輿論的不利反響,凸顯了中國掌握原子彈技術的戰略意義,樹立了核國家通過核戰略保衛世界和平的光輝典范。

﹝關鍵詞﹞原子彈首次核試驗 對外宣示 國際反響

﹝中圖分類號﹞D8152﹔E861﹔K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952(2014)02-0024-07

原子彈的強大殺傷力和破壞力,決定了任何一個國家在掌握了原子彈技術后都會給國際社會帶來巨大沖擊。為主動擊破一切可能出現的攻擊和污蔑,爭取有利的國際輿論,中國在首次核試驗前夕就決定要以公開宣傳的方式闡明中國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並為此做了充分的准備。1964年10月16日,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后,通過一系列有理、有利、有節的對外宣示工作,旗幟鮮明地闡明了反對和遏制核戰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贏得了主動地位,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

一、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試爆后的對外宣示

中國首次核試驗前夕,中共中央就已明確提出,如果原子彈起爆有效,“決採取公開宣傳辦法,以便主動地擊破一切誣蔑和挑撥的陰謀,並利今后斗爭。”﹝1﹞1964年9月23日,周恩來召集賀龍、張愛萍、劉杰、劉西堯等開會,在談到如何防止敵對勢力破壞的問題時,周恩來指出,一方面我們要用全力保護,另一方面,要做好“打政治仗、學術仗”的准備,因為“美國可能動員世界簽字國,說你違背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要懲罰你。當然有些國家是被迫的。也可能美國接著核試驗,它要撈些政治資本”。﹝1﹞(p613)在周恩來的指示下,外交部迅速展開相關的准備工作。截至10月13日,草擬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新聞公報》、中央通知以及致各友好國家政府首腦信、外交部通知、對外賓外國記者談話要點等文件。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日,經中共中央授權,新華社播發了有關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以下簡稱《政府聲明》)和《新聞公報》。在《政府聲明》中詳細闡明了中國在核武器問題上的立場,《新聞公報》簡明扼要地說明了中國首次核試驗的重大意義:“中國在本國西部地區爆炸了一顆原子彈,成功地實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中國核試驗成功,是中國人民加強國防、保衛祖國的重大成就,也是中國人民對於保衛世界和平事業的重大貢獻”。﹝2﹞

關於中國首次核試驗的目的,《政府聲明》指出:“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美國的核威脅,中國不能坐視不動。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2﹞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中國採取了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威脅等政策,特別是在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多次向中國發出核威脅。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做出了要發展原子能事業的重大戰略決策。此后,美國繼續堅持核威懾戰略。1963年8月5日,美、英、蘇三國簽訂了《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以下簡稱三國條約)。從表面上看,三國條約是在抑制核威脅,實際上,美國只是暫時不進行大氣層的核試驗,絕不意味著不進行地下核試驗,也不意味著不使用、生產、儲存、輸出和擴散核武器。關於這一點,時任美國總統的約翰遜也毫不諱言:“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對美國保持核壟斷和進行核訛詐十分有利”。﹝3﹞因此,“美國需要地下核試驗,它盡量進行地下核試驗,特別是改進戰術核武器。它的目的很清楚。三國條約就是要束縛社會主義國家的手足,束縛民族獨立國家的手足,而允許美國試驗和擴散。”﹝4﹞1963∼1964年間,美國進行了幾十次地下核試驗,派核潛艇進駐日本,並企圖通過所謂的多邊核力量把核武器向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擴散,對亞洲人民、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中國發展核武器,不是由於中國相信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國發展核武器,正是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要消滅核武器。”﹝2﹞

關於掌握核武器后所要履行的國際義務,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2﹞中國支持世界一切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解放斗爭,也完全理解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提出的禁止一切核試驗的要求。然而,如果核武器一直被超級大國壟斷,那麼核戰爭的危險就會不斷升級,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可能性也就會越來越小。隻有反對核壟斷的國家也有了原子彈,核訛詐和核威脅才會失靈。中國政府向世界各國政府鄭重建議:“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作為第一步,各國首腦會議應當達成協議,即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和很快可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承擔義務,保証不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國家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武器區使用核武器,彼此也不使用核武器。”﹝2﹞

10月17日,周恩來發出致世界各國政府首腦的電報,再次重申了《政府聲明》的核心內容,著重強調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的建議,並希望這一建議能得到各國政府的認真考慮和積極響應。同日下午,外交部副部長姬鵬飛、王炳南將這一電函面交蘇聯、法國等41個國家的駐華使節,並同時將電函的中外文本明碼發給各駐外使館、代辦處,委托交於各國外長。﹝5﹞

二、國際社會對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的反應

中國首次進行核試驗取得成功,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有的國家衷心祝賀核爆炸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七億人口變成了一個無可比擬的政治上的巨大力量”﹝6﹞,有的趁機進行污蔑:“中國對少數民族有種族歧視政策,第一次核試驗選擇了新疆,而不是黃河流域,因為那裡居住的不是漢人,而是少數民族”﹝7﹞﹔有的國家歡欣鼓舞:“中國的核爆炸提高了亞洲國家的威信,因為中國作為一個亞洲國家,有了核武器”﹝8﹞,有的感到驚慌害怕:“如果原子彈用於和平目的,那是好的,但若是用於軍事,不僅我們害怕,而且每個人都會害怕”﹝9﹞﹔有的國家支持贊成:“世界上隻有幾個大國擁有核武器,是解除不了核武器威脅的,世界上應該有足夠數目的國家要掌握這種武器,這樣做,互相就可以制約,世界上的力量得到平衡,並進而由此導致徹底銷毀全部核武器”﹝10﹞,也有的就此事發出抗議:中國“核試驗加劇國際緊張局勢,可能將世界推向核競賽,從而使空氣和水毒化,給全人類帶來毀滅性的后果”﹝11﹞。以下重點述評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四個有核武器的國家,以及迄今為止唯一被投擲過原子彈的日本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反應。

美國已預料到中國要掌握原子彈技術。1964年9月29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臘斯克就曾以警告性的口吻預測,中國可能在10月1日還會進行這樣的爆炸。﹝12﹞盡管如此,美國仍為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所震驚。第一,從技術角度講,美國沒有預料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成功所表現出的在核科學技術方面的發展水平,以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發展核武器的速度。當獲悉這枚原子彈以鈾-235為裝料后,美國驚嘆:中國的核科學技術水平和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了法國,並據此做出估計,中國將在數月內爆炸第二顆原子彈,正在努力試制的中程導彈和運載工具將在短期內解決,很快就會建成完整的核武器體系。第二,從政治層面講,美國意識到中國進入核國家行列將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對不結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大。第三,從軍事角度講,美國認為,中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在軍事上具有民族性的開創意義,“一個非白人的國家第一次打開了軍事技術中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中國人已插足於一個過去隻有西方民族才能進入的領域。”﹝13﹞第四,從心理影響講,美國感到“心理上的影響是巨大的”﹝13﹞,甚至認為“這顆炸彈更多的是一個心理武器,而不是一個軍事武器,它將使中國獲得一個核國家的形象和在亞洲增加威信。亞洲那些多少已經依附它的人,將更加依附於它,那些害怕它的人,例南越人、泰國人將更加害怕”。﹝14﹞因此,考慮到中國掌握原子彈技術將會對美國的地位產生不利影響,美國“正在盡最大的力量對付這種情況”﹝15﹞。首先,約翰遜迅速發表聲明,企圖減少這一事件在東南亞國家中產生的精神影響,美國主流媒體也對此做出了對策性的“宣傳”。其次,立即調整美國的核策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成功,意味著美國以往阻止中國掌握原子彈技術的策略破產,因此,美國開始醞釀一個包括禁止地下核試驗在內的全面禁止核試驗的條約。據當時的《紐約時報》透露,即將進行的美、英首腦會談將著重討論全面禁止核試驗和防止核擴散問題。﹝16﹞事實上,美國早已進行了一系列核試驗,三國條約簽訂后更是加速進行地下核試驗,並已取得改進戰術核武器的必要技術資料,即便停止地下核試驗也不會在軍事上造成很大損失。很顯然,美國關於核擴散問題的策略調整是企圖通過新的“陰謀條約”來限制中國的核武器發展水平,這樣,美國就可以繼續保持其核優勢,同時可以拉攏蘇聯並利用和平旗幟博取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主張全面禁止核試驗國家的支持。

杜布納聯合原子能研究所的蘇聯研究人員曾預測,中國要到1968年才能進行核試驗,因此,多數蘇聯人對中國首次核試驗的成功感到意外。當時蘇聯人的反應基本可以分為三類:贊同、懷疑和反對,並以贊同者居多。以中國在列寧格勒的留學生接觸的33個蘇聯學生和學校工作人員為例,對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表示贊同並熱烈祝賀者14人,持懷疑態度者8人,不贊成者11人。﹝17﹞贊同者普遍認為,中國應該有原子彈,這樣就可以與其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平等對話,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加強保衛世界和平的力量。持懷疑態度者則認為,中國的核試驗會污染大氣層,影響蘇聯和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也有人對中國獨立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彈的能力質疑,有說是法國幫助制造的,也有說是蘇聯幫助制造的。反對者主要持以下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掌握原子彈技術會引發核戰爭。一位蘇聯科研工作者說:“中國好戰,對蘇聯領土有要求,這樣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更大”。另有一種反對觀點認為,中國正處在經濟困難時期,科學技術和工業基礎都很薄弱,應該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多投入,而不應該著急試驗原子彈,更何況蘇聯已經有了原子彈,蘇聯可以保護中國。﹝17﹞

在英國,官方率先對此事發表評論,說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並不會影響東西方的戰略均勢,意在貶低中國首次核試驗的意義。17日,英國各報均以顯著位置和較大篇幅刊載了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的消息,《泰晤士報》和《衛報》全文登載了中國的《政府聲明》,很多重要報紙還發表了社論。英國大部分媒體強調中國爆炸的只是原子彈“原始的裝置”,沒有運載工具,算不上是真正的核武器。有的報紙甚至說要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或者更晚一些時候中國才能研制出先進的運載工具,才能擁有真正的核武器。也有報紙對中國首次核試驗做出了客觀的評價,認為中國真正獨立地發展核力量始於1960年,不到4年就在沒有蘇聯援助的情況下爆炸了原子彈,低估中國是“不智的”。有的報紙還擔心中國首次核爆炸及隨之發表的《政府聲明》不僅會對中國的鄰國產生可觀的影響,而且將大大加強中國在不結盟世界中的威信。﹝18﹞

在法國,除了社會黨領袖認為中國首次核試驗“是一個壞消息,不僅是中國有了原子彈,而且給其他國家開了核擴散的先例”﹝19﹞外,官方未在第一時間表態。16日,法國記者涌向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要求進行相關採訪。當晚,針對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法蘭西晚報》增發號外,法國電視台也播發了這一消息,並約請相關專家發表評論。17日,法國各大報紙均在頭版就中國首次核試驗進行了報道,並摘發了中國的《政府聲明》和《新聞公報》。法國報刊輿論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中國首枚原子彈的性能和原子軍備的潛力。他們認為中國這枚原子彈的裝料應該是钚-239,而不是工廠建造和投入生產都比較復雜的濃縮鈾-235,而且威力不大。《世界報》稱,大概是1萬噸到2萬噸TNT當量。由於中國還沒有具備必要的工業水平,也沒有飛機制造工業,因此,中國從實驗性的原子彈發展到作戰用原子彈並擁有運載工具還有很大距離。《世界報》估計,中國要擁有真正的核打擊力量還需要4∼10年,但《世界報》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原子彈試爆成功說明也許過去人們多少低估了中國的技術水平。二是中國爆炸原子彈與赫魯曉夫被解除職務之間的聯系。《費加羅報》認為只是偶然的巧合,但多數報紙認為不是簡單的巧合,而是中國的有意之舉。《巴黎日報》說,中國非常可能由於赫魯曉夫被解除職務而提前爆炸原子彈,目的在於使蘇聯處於困境,同時利用赫魯曉夫分散世界輿論的注意力。三是關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成功的意義。法國輿論普遍認為政治、外交價值大於軍事價值。《解放報》評論說,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要求接納中國進入聯合國的呼聲將會更加高漲,中國進入聯合國的理由也會愈加充分﹔《十字架報》說,中國在進入聯合國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世界報》認為,雖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威力不大,但它立即就成為中國在國內外特別是對不發達國家有力的政治和宣傳武器。然而,也有報紙對中國首次核爆炸表示不安,如《巴黎日報》以《中國爆炸原子彈引起世界不安》為標題指出:“中國龍從沉睡中蘇醒了,七億人口的國家向世界發出了令人不安的警告”﹝19﹞。總之,鑒於在原子彈問題上法國與中國有著相同的處境和想法,法國對中國首次核試驗的態度較其他幾個核國家積極。10月21日,中國駐老撾使館秘書蘇揚拜會法國新任文化參贊時,參贊說:“戴高樂總統所以主張法國應有核突擊力量,那是為了自衛,因為美、蘇都有核武器,法國也應有最少限度的核力量,才能保証自己有了核力量,我們才能遵循獨立的政策”,“隻有大家都有核武器,才有可能禁止核武器,如果僅隻美、蘇有,那就禁止不了。當然核武器終究不是好事,打仗已經不好,但最終講還有一定的道理,雙方憑力量較量,而使用核武器殺人,一下幾十萬,就不是打仗了。因此,我們也是主張禁止核武器的。”﹝20﹞

中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后,法新社曾預測日本是反應最大的國家之一。事實也正是如此。日本“政府、自由民主黨、社會黨,都掩蓋不住困惑的表情,而且,同經濟情況和社會情況聯系起來,政局驟然顯得緊張起來”。﹝21﹞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天,日本政府便以外務省為中心,就中國核爆炸的影響、今后的對策等問題開始研究。有的官員承認:“中國進入排外的核‘俱樂部’就使北京獲得了亞洲第一大國的稱號,現在將難於繼續把共產黨中國排除出國際大家庭。”﹝21﹞鑒於此,日本政府決定一面觀察世界各國的動向,一面採取具體的對策。17日,日本官房長官鈴木發表聲明指出:“共產黨中國徑行爆炸它的第一個核裝置,這是極其令人遺憾的,它完全忽視了全人類的真誠祈禱。”﹝21﹞在當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鈴木還說:“日本政府打算抓住一切機會發出強烈呼吁,發動國際輿論,促使中國今后不再進行核試驗,並且主動地參加部分禁試條約。中國倡議的首腦會議,不討論國際監督等技術性問題,跳躍一步,而要簽訂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這是不現實的建議。”﹝21﹞社會黨也於17日召開了中央執行委員會緊急會議,討論了中國核試驗問題,並以河上委員長的名義向周恩來發出了抗議電報。除政府、政黨外,還有部分日本人以個人名義表達了對中國首次核試驗的看法。日本自由民主黨國會議員木村武夫說:“中國作為亞洲的國家擁有核武器是一件好事。我相信中國政府聲明說的,中國擁有核武器對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是必需的”。﹝22﹞

三、國際社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的反響

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在掌握原子彈技術后,均沒有做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也沒有提出全面禁止和銷毀核武器的建議,因此,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政府聲明》以及10月17日周恩來致各國政府首腦的信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政府聲明》在闡明中國核武器問題立場的同時,著重突出的是其政治意義及其在保衛世界和平方面的價值。

關於中國政府提出的召開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會議的建議,截至1964年11月14日,共有越南、朝鮮等11個國家正式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支持,還有羅馬尼亞、蒙古等8個國家私下表示支持。﹝23﹞10月22日,越南總理范文同復電周恩來,認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成功,有助於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防力量,是對民族解放運動的有力鼓舞,為加強社會主義力量、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積極貢獻。﹝23﹞10月29日,朝鮮首相金日成復電周恩來,指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保衛世界和平而提出的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的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掌握核武器,是針對美國核威脅和核訛詐而採取的自衛措施,是完全正確的,是對亞洲和世界和平事業的巨大貢獻。﹝24﹞蒙古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魯布桑在復電中說,周恩來總理的電文“提出了關於全面禁止、徹底銷毀和不使用核武器的建議,我個人認為這是完全正確的建議。這項建議在形式上,是以新的形式提出的,在內容上,是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再主張全面徹底禁止和銷毀核武器的願望相符合的,因此,我個人認為,貴國的建議是其中一個重要部分”。﹝5﹞支持中國建議的國家中有很多是非洲國家,在數量上甚至超過了亞洲國家,連未建交的埃塞俄比亞和毛裡塔尼亞都復函表示支持。非洲國家對中國的支持使國際社會一度認為,中國首次核試驗成功加強了中國對亞非國家的影響,將會使過去依靠蘇聯的許多非洲國家逐漸向中國靠攏,中國將比過去任何時候更加要求取得對第三世界的領導權。﹝25﹞

此外,一些國家雖然不反對中國的建議,但表現出明顯的保留態度或另外提出了對案。如美國認為,當前應討論禁止一切核試驗問題﹔印度指出,中國擁有強大的常規軍,應同時討論削減核武器和常規軍備﹔法國提議,應該首先討論銷毀核運載工具。還有一些亞非國家和西歐、北歐國家主張先解決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以便使中國參加聯合國的裁軍會議。﹝26﹞

依據各國的反應,中國政府加大了對《政府聲明》中提出的建議召開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世界各國首腦會議的宣傳。隨后,又有一些國家復信周恩來對中國政府的建議表態。11月17日,阿爾及利亞民主共和國總統本·貝拉復信周恩來,表示完全同意中國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建議,希望這一建議能夠得到世界輿論最廣泛的贊同。此前,國際社會一切為徹底裁軍而做的努力都“遭到那些想保持核壟斷和維持一種他國人民無法摧毀的優勢的核大國的抵抗。這就証明沒有武裝的國家不可能迫使全面裁軍的實現。中國的原子彈為此提供了一個新的和十分重要的因素”。﹝27﹞12月21日,英國首相威爾遜復信周恩來,明顯表現出對中國進行核試驗的不滿,並試圖抵制中國的建議。在英國看來,在三國條約上簽字的國家數目已經表明,不在大氣層或條約規定的其他范圍內進行試驗是世界各國人民壓倒一切的願望,因此,中國的建議並不是在目前情況下取得進展的最好方法。英國還認為,現階段核武器已成為幾個主要大國武器裝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把徹底銷毀核武器的措施和裁減常規武器、軍隊的做法聯系起來,隻有達成全面徹底的裁軍協議,並且採取慎重平衡的步驟,不讓任何國家在裁軍過程中獲得軍事利益,才能最終實現核武器的裁減和消除。﹝28﹞盡管仍有國家反對或提出異議,但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中國關於召開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世界各國首腦會議的建議表示支持。12月28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復信周恩來:“總理同志,在你的來信中所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世界各國首腦會議上討論禁止和銷毀核武器問題的這一建議也是同蘇聯政府的路線相符合的。蘇聯政府聲明,它完全同意並支持這一建議。”﹝29﹞

中國在首次核試驗成功當日便發表了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政府聲明》和《新聞公報》,向國際社會闡明了中國核試驗的目的,承諾中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研制原子彈是為了粉碎核威脅、制止核戰爭、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世界和平。這種公開對外宣示的方式,主動規避了國際輿論的不利反響,凸顯了中國掌握原子彈技術的戰略意義,樹立了核國家通過核戰略保衛世界和平的典范,也標志著中國在核問題上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正如日本共同社所說,中國不依靠蘇聯而依靠自己的力量生產並成功地試驗了原子彈,“向迄今由美、英、蘇、法四國組成的核壟斷體制打進了一個楔子,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發言權”。﹝30﹞中國提出的召開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會議的建議,是中國作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保衛世界和平事業上的一個重要步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和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其中蘊含的意義已經超越了掌握原子彈技術本身,更多的是中國為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世界和平所奠定的堅強實力。

﹝參引文獻﹞

﹝1﹞《周恩來文化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617頁。

﹝2﹞《加強國防力量的重大成就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貢獻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人民日報》1964年10月17日。

﹝3﹞《約翰遜承認三國條約有利美國核擴軍叫嚷美國核武力繼續增長並准備恢復大氣層試驗》,《人民日報》1964年10月17日。

﹝4﹞《周恩來軍事文選》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96頁。

﹝5﹞《關於送交周總理1964年10月17日就核武器問題致各國首腦電事》,外交部檔案館:113-00467-04。

﹝6﹞《周恩來總理就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祝賀我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復信》,外交部檔案館:113-00473-22﹔《荷蘭對我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13-00398-06。

﹝7﹞《南斯拉夫對我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13-00398-12。

﹝8﹞《巴基斯坦對中國爆炸原子彈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05-01254-04。

﹝9﹞《馬來西亞對我原子彈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05-01243-03。

﹝10﹞《蘇丹對中國原子彈爆炸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07-00851-08。

﹝11﹞《芬蘭對我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13-00398-10。

﹝12﹞《外電評論我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參考消息》1964年10月17日﹔《美官員驚呼赫魯曉夫下台我原子彈上台影響更大》,《參考消息》1964年10月17日。

﹝13﹞《美國通訊社驚呼我核試驗影響深遠》,《參考消息》1964年10月19日。

﹝14﹞《外電評論我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參考消息》1964年10月17日。

﹝15﹞《漢斯萊承認:我核爆炸成功對美國的地位不利》,《參考消息》1964年10月17日。

﹝16﹞《我爆炸原子彈引起美帝的驚慌》,外交部檔案館:113-00398-01。

﹝17﹞《蘇聯對我成功爆炸原子彈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09-02712-01。

﹝18﹞《英國對我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13-00398-03。

﹝19﹞《法國對我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及赫魯曉夫下台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13-00398-02。

﹝20﹞《法參贊祝賀我核爆炸成功》,外交部檔案館:113-00398-02。

﹝21﹞《我核試驗成功在日本引起巨大反響》,《參考消息》1964年10月19日。

﹝22﹞《木村武夫談我核試驗和訪華觀感》,《參考消息》1964年10月21日。

﹝23﹞《越南范文同總理復周恩來總理1964年10月17日關於核武器問題建議的信》,外交部檔案館:113-00268-02。

﹝24﹞《朝鮮首相金日成復周恩來總理1964年10月17日關於核武器問題建議的信》,外交部檔案館:113-00468-01。

﹝25﹞《瑞典對我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反應》,外交部檔案館:113-00398-11﹔《法國對我爆炸原子彈的反應(我駐法國、捷克、加納、坦桑尼亞、印尼、羅馬尼亞使館報回有關電)》,外交部檔案館:110-01756-05。

﹝26﹞《關於各國對周恩來總理1964年10月17日就核武器問題致各國首腦信的反應的外交通報》,外交部檔案館:113-00467-07。

﹝27﹞《本·貝拉總統復信周恩來總理完全同意全面禁止核武器的建議》,《人民日報》1964年12月3日。

﹝28﹞《英國首相復周恩來總理1964年10月17日關於核武器問題建議的信》,外交部檔案館:113-00471-02。

﹝29﹞《蘇聯柯西金主席十二月二十八日給周總理的復信》,外交部檔案館:113-00468-11。

﹝30﹞《中國自己制成原子彈意義重大》,《參考消息》1964年10月17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