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光明日報:中國夢的文化內涵與文化走出去戰略

2014年05月24日09:2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國夢的文化內涵與文化走出去戰略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是對中國夢概念的首次闡釋,也是新一屆領導集體的重要執政理念。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經創造了偉大的文明,沉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廣泛而深遠地影響著人類的進步。當今時代,文化競爭力越來越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成為一個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表現。因此,實現中國夢,必須注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此背景下,探討中國夢的文化內涵及其與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關系,顯得很有必要。

中國夢的文化內涵與走出去的必要性

文化作為一個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寫照,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和精氣神,是這個民族凝聚力、團結力和創造力的象征,是一個民族的思想歸宿和價值依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要再現我國在世界政治、經濟、科技舞台上的卓越貢獻和重要地位,而且更深層次的則是要實現中華文化和文明的復興。

中國夢以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積澱和歷史智慧為底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和”,“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尊重和正視彼此間的差異、力求在不同中尋找平衡,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處理人際關系、家國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准則。“信”也是中華文化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理念,“一言九鼎”“一諾千金”之誠信,從來都是炎黃子孫的為人之道、處事之本,甚至成為關乎一國信譽與形象的重要因素。現階段,“和”所強調的平衡與合作價值愈發重要,以此為基礎的各國獨立、平等交往原則已成為處理國際關系的重要准則。此外,中華文化倡導的自強不息、公平正義等理念,共同構成了中國夢的文化內涵。

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夢不是一個封閉的夢,而與世界相通。中國夢的實現不僅需要外部世界經濟、文化、科技等要素更多地參與進來,而且更需要國際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理解、真誠支持和有力幫助。然而,由於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的不同,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威脅論”時而甚囂塵上,這種由部分西方國家主導的冷戰思維深深影響著許多國家看待中國的態度和政策。中國夢提出之后,國外也有些人對中國夢的內涵有所誤讀,認為中國崛起就是要在國際社會爭雄稱霸,要用自己的制度取代別國制度。這些觀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中華文化的不了解造成的。因此,我們不僅要在各種場合闡明和平發展的立場,而且更要讓我們的文化走出去,讓世界了解我們的歷史和文化、信仰和制度,以建構一個和諧的發展環境,助力中國夢的實現。

用文化走出去戰略助推中國夢

隻有全力推進文化走出去戰略,全面客觀地向世界展示我國的悠久歷史和民族文化,展示我國各族人民的精神風貌,展示我們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才能為實現中國夢構建良好的國際環境。

科學長期規劃、完善推廣政策。文化對人們思想認識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文化的宣傳、交流和推廣不同於貨物貿易、資本流動那樣可以在短期內迅速實現,因此,我國文化走出去戰略也應是一個長期發展、不斷積累的過程。這要求我們健全和完善現有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的政策體系,制定長期有計劃、有重點的文化傳播和交流戰略。在政策上,應當努力打造寬鬆、自由、開放的文化交流環境和文化貿易市場,推動政府外宣部門和市場文化產業主體整合各類文化資源,綜合利用文化產品出口、涉外文化合作、對外文化投資等各種途徑來開拓國際文化市場。針對不同地區特點,採取有針對性的文化傳播策略:在亞洲臨近地區,可利用亞洲文化圈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塑造中國的正面形象﹔在非洲、拉美等傳統政治友好國家,利用我國的經濟優勢和成功經驗,增強這些國家對我國文化的興趣,促進文化交流和傳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應當把文化走出去戰略的目標定為有效展示真實的文化形象,增進理解,求同存異。

創新傳播形式、增強推廣力度。國家之間的文化傳播,是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交流與融入。在這個過程中,將會面臨文化差異、思維差異、語言差異等,因此,應當尊重文化傳播規律,有針對性、講究策略,以國外民眾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樂於接受的方式開展文化傳播。應創新傳播形式,在傳播媒介上充分發揮網絡、電視、電影等的作用,在傳播平台上發揮外交、商務、體育、展會等渠道的作用,重視民間組織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積極拓展文化交流形式,以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應該通過各種措施積極充分利用國際化平台,提高文化產業營銷力度,增強營銷實效,針對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習慣,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提高營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培育文化品牌、培養對外人才。文化能不能走出去,還要看文化的內容有沒有吸引力,能不能得到其他文化體系的認同。因此,在大力發展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同時,要重視自身文化建設,增強自身文化實力,使走出去的文化有吸引力、有穿透力。要在國內文化產業中通過市場化機制促進文化企業的兼並重組,率先培育一批知名度較高、實力較強的文化品牌和企業,提高文化企業的競爭力,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文化傳播機構。當我們的文化產業企業具備了國際化運作的能力,在世界文化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時,才能推出真正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文化產品。要建立文化品牌,還需重視培養專業文化產業經營人才和專業人才。當前,我國文化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缺乏大量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能力的文化產業人才,需要通過各種教育培養平台,培養文化產業專業人員,引進懂得國際文化產業的高端人才,從人力資源上保障我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順利推進。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項目“借鑒與反思:新時期歐美漢學與現當代文學研究”﹝編號:13CZW08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