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踐行群眾路線 凝聚群眾力量

陳福生

2014年05月22日11:2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馬克思指出,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就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首先生產滿足吃喝住穿及其他一些東西需要的資料。而生產物質生活資料的恰恰是勞動者。因此,勞動群眾才是構成全部國家生活的基礎,是推動歷史發展真正的最后動力。在中國漫漫歷史長河中,許多偉大人物都為推動歷史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但不管怎樣,最后起決定性推動作用的仍然是廣大人民群眾。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也無不源於民眾的偉大力量。正是農民舉起了鋤頭鐮刀才拉開了中國土地革命的序幕並奪取了最后的勝利,正是農民推著雙輪車支援前線才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也正是農民用手印才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浪潮。隻有順應了歷史潮流,匯聚了人民的力量,社會才能發生根本變革。一切為了群眾,堅持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更是我們黨90多年取得一切成就的奧秘所在。從世界發展史也可看出,一個政權什麼時候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就會長治久安﹔什麼時候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就會被推翻。今天,我們黨要立好黨、執好政、為好民,我們每個黨員要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性宗旨,就必須認真解決好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密切聯系群眾這個重大問題。

一、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就要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樹牢群眾觀點。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魚兒離開了水,就不能存活。其哲學道理告訴我們,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矛盾隻有在一定條件下才存在,必須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違背規律事情就不會成功。我們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就像是魚與水的關系一樣,魚離開水就會死亡,那麼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背離了人民群眾這個根基,黨就會垮台的,蘇聯共產黨即是如此。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系統地全面深刻地接受馬克思主義洗禮,就要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樹牢黨的群眾觀點。如何才能真正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樹牢群眾觀點?第一,要從老祖宗的精典論述中樹牢群眾觀點。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工作路線,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主要包括: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竭誠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觀點、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等。以上這幾個方面相互聯系,構成了黨的群眾觀點的有機整體。第二,要從黨的重要文獻著作闡述中樹牢群眾觀點。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人﹔同時指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鄧小平同志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胡錦濤同志說,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 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試金石。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群眾中有的是能者和智者,要虛心向他們求教問策,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領導藝術的提高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的實踐沃土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吸取營養和力量。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第三,要從豐富形象的比喻中樹牢群眾觀點。在我們黨的建設歷程中,我們黨和群眾創造了許許多多的關於黨和群眾關系的形象比喻,如先生與學生的關系,土地與種子的關系,父母的關系,孺子與牛的關系,主人與仆人的關系,血與肉的關系,工具與使用者的關系,魚和水的關系。這些比喻通俗易懂地揭示了黨群關系的深刻內涵,對於加深群眾對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解和把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黨的歷史表明,“群眾” 對於共產黨人來說絕不是一個政治標簽或文件術語,而是安身立命的根本。第四,要從解決當代重大問題的需要中樹牢群眾觀點。當下的中國,正處在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換擋期”,同時也處在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這三個時期疊加於同一個歷史時空,在中國及人類的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對中國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帶來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實踐已經証明,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的每一次勝利,都來自人民群眾的支持、信賴和智慧,黨最終都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確保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取得成功。在這樣一樣特殊時期,我們隻有一切為了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始終團結群眾,才能獲得無窮的力量,去奪取新的勝利。

二、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就要像“木匠墨走中線一樣”走正群眾路線。木匠師傅鋸木材時,一般要先在木板上畫兩個點,然后過這兩點彈出一條墨線。這是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數學裡的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然后木匠師傅再依據彈出的墨線來鋸木材就不會跑偏了。我們平時總是說,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人民,是我們工作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這其實也就告訴了我們群眾路線的“兩點”,隻要按照這“兩點”,我們的一切工作就不會走偏,黨的群眾路線就會走得端正。但在實際工作中,找到“兩點”不難,但走正直線不易。那麼如何才能像“木匠墨走線直線一樣”走正群眾路線呢?從我們黨的建設所經受的考驗、所面臨的危險、所存在的突出問題中,我認為必須在把握住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准確把握黨的群眾路線精神內涵。黨章對黨的群眾路線進行了准確的表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活的靈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一個獨具特色的科學領導方法。“一切為了群眾”,這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依靠群眾”,充分體現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原理﹔“從群眾中來”,是重要的方法論,要求我們相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尊重群眾意願,傾聽群眾心聲,使決策的每個環節都符合群眾利益﹔“到群眾中去”,是貫徹群眾路線最重要的途徑,要求我們深入到群眾中地,與實際相結合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第二,要深刻理解群眾路線的偉大意義。群眾路線最早提出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在1934年為群眾路線作了最早的初步的闡述,群眾路線得到明確科學的表達始於黨的七大。改革開放以來,群眾路線的觀點進一步得到豐富中和發展。正是因為有群眾的支持我們黨才有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群眾路線蘊含著我們黨克敵制勝的全部秘密,中國夢的力量和智慧在中國人民之中。90多年歷史証明,黨的成就源於群眾支持。鄧小平同志說過,為什麼三年自然災害、抗美援朝的時候,全國條件那麼艱苦,但是老百姓卻沒有怨言,原因就是當時大家一塊苦。我們黨員干部,隻有在新時代條件下踐行了群眾路線,我們黨就會與群眾真正做到心連心的“一家親”,黨員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就會有視群眾為家人的感情,就會有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就會體現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作風。第三,在新的時代條件要切實執行好“四線”。一是走穩一條“路線”——以群眾利益至上。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向往作為第一追求,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准”。二是抓牢一條“主線”——發展第一要務。千重要,萬重要,發展問題最重要﹔千條線,萬條線,經濟建設是第一線。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也是解決所有民生問題的源頭活水。三是守緊一條“底線”——根除“四風”頑疾。群眾之所以對“四風”深惡痛絕,其要害在於“四風”違背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它不僅削弱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妨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還腐蝕了黨風和社會風氣。隻有“四風”問題解決了,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才會有基本條件和起碼信任。四是筑牢一條“防線”——拒腐蝕永不沾。《清碑.官箴》有句話: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群眾的眼裡容不得沙子”,腐敗是人民群眾的公敵。要做好群眾工作,做百姓的主心骨、貼心人,最主要就是要守住反腐倡廉的防線,在大是大非上過得了硬、在小事小節上過得了關,始終保持手腳干淨。

三、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就要像“蜜蜂勤勞採蜜一樣”做好群眾工作。唐代詩人羅隱有一首詠《蜂》的詩:“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家首詩說的是,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尖,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被蜜蜂佔領。它們採盡百花釀成蜜后,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這首詩不僅贊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而且還提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為誰辛苦為誰甜?既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那肯定是蜜蜂採蜜沒有為了自己享受。蜜蜂這種高尚品格,正是我們共產黨人應當弘揚的精神風尚。共產黨要長期執好政,就必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如何才能像“蜜蜂採蜜一樣”做好群眾工作呢?就是要像“蜜蜂那樣佔盡平地與山尖”,把廣袤的基層大地作為大學校,深入基層接地氣、深入群眾聚人氣、深入實際添勇氣,隻為老百姓謀福祉。第一,深入基層接地氣,加強與群眾的密切聯系。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地位和處境決定一個人的思想和態度。如果屁股總是整天高高在上,唯我獨尊,隻知道接“天線”,不知道接地氣,最后一定會滿腦子特權思想,與群眾立場漸行漸遠。怎樣才算深入基層呢?就是想事情、做決策時,要多到地頭、炕頭、街頭,聆聽群眾心聲,與群眾面對面地促膝談心,探討問題,了解基層的真實情況,聽到有價值的意見建議。臂如要研究“三農”問題,最起碼要做到:研究農村問題要進村,研究農業問題要下田,研究農民問題要入戶,研究農民工問題要上工地。這樣做,才能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第二,要深入群眾聚人氣,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黨員干部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但隻要能用好為人民群眾賦予的職權,為人民群眾掌好權,做好群眾工作,團結群眾、帶動和鼓勵群眾,帶動起廣大群眾的勢情。群眾熱情高漲,就會積極參與到社會的各項建設中來,就能形成強大合力,形成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大干事、干大事、干成事的氛圍。要拜群眾為老師,要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做到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問計、問策、問政、問需於民﹔要像對等自己的朋友、自家兄弟一樣,尊敬群眾,體貼群眾,用聊天的語氣、商量的態度和群眾平等交流、真誠溝通﹔變等待“上訪”為主動“下訪”、變“坐診”為“出診”,妥善化解矛盾,有效協調利益,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第三,深入實際添勇氣,在解決矛盾問題中贏得群眾的信任。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進入黃金發展期的同時,也進入了矛盾突顯期,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不斷深化,密切黨和群眾的關系面臨新的形勢。因此,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黨員干部要在深入實際的生動實踐中,處理好幾個統一。要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與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統一起來,要把解決加快發展問題與大力改善民生問題統一起來,要把解決用好市場的問題與維護群眾現實利益統一起來,要把解決政府決策執行與讓廣大群眾參與議政統一起來,要把解決堅定不移推進改革與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權利統一起來。歸結起來,就是要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落實到群眾工作中去。(作者單位:撫州市委講師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