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賈文華: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 文化力建構必不可少

2014年05月14日11: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網北京5月14日電 (黃策輿)今日上午,人民網理論頻道邀請到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賈文華教授做客人民網,以“解讀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賈文華在訪談中指出,任何國家的強盛都離不開物質和精神的協同發展,中國要想走上復興之路,必須建構我們自己的文化。

賈文華指出,有關保持我們自身文化定力與耐力的問題,實際上是很難有准確答案的問題。但從世界各國發展經驗來判斷,我們還是能做出預判。從美國的經驗來看,我們能發現任何國家的強大,都立足於物質力和精神力的統協發展和相互支撐。當然物質力量一般比較好理解,經濟的。而精神力量涵蓋的內容雖然相對較多,但是,文化感染力可能是最主要的構成部分。還是以美國為例,我們平常看到的可能是它的航母編隊,遍及全球的軍事基地。但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會發現,美國人的文化力、科技力,你幾乎在任何一個角落,都有所感知。我們網上所盛傳的“薯片、影片、芯片”這三片說,實際上就是美國軟實力的寫照和概括。薯片代表的是生活方式的感召力、感染力﹔影片是美國對外文化輸出的主要載體與手段﹔而芯片則是一個美國科技引領力的一個比較精確的概括。

賈文華談到,網友們如果翻看過原來的我們的中國歷史教科書,我們就會看到,當年19世紀到20世紀前半期的大英帝國,當時令世界各國最恐懼的是它的堅船利炮,事實上強盛時期的英國對世界影響遠不止於此,它可能影響、重構、引導了世界政治、文化、價值觀念甚至生活方式的一些變化。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火柴叫洋火,鴉片叫洋煙,水果糖叫洋糖,還有洋灰,它的原發地還是經歷過工業革命的英國,英美到底如何來促成他們文化的這種發展,我想不同時期、不同條件,途徑和手段肯定不一樣,我們沒有辦法一一總結出來,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他們始終來注重本國人對自身文化的這種認知感、歸屬感以及他的自豪感,甚至他傳承的使命感,這大概是我們需要借鑒的東西。所以,中國真正想走向全盛,文化力的建構是必不可少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