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說好“方言”才能消除“隔閡”

山東省安丘市委組織部 張帆

2014年05月08日16:1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黨員干部貼近基層,與百姓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的溝通,在這個過程中,運用好“方言”這門藝術,不僅可以讓群眾感到溫馨,掏出自己的心聲﹔更能拉近與群眾距離,拴住群眾的心。

目前,基層干部中在語言方面普遍存在兩種現象:一是外地考入的公務員,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操著一口普通話,群眾反映問題時他們聽不懂,與群眾溝通交流時群眾聽著別扭﹔二是土生土長的公務員、基層干部,他們對方言的見解到達了一種“高度”,與群眾交流時不自覺地“臟字”連篇,然而有的干部自認為越是這樣,百姓聽著越舒服、越是能貼近基層。

兩種現象都是對方言錯誤的審視,方言如一把被塵土封存的寶劍,通常被人忽略,一旦擦去灰塵,即可削鐵如泥、鋒芒畢露。如何用好方言因而成為走好群眾路線的一重要課題。

對於外地考入的公務員而言,不要認為“方言”俗不可耐,老本著“學方言沒用,說不定過段時間就考走了”的想法,將“方言”拒之門外。要學著一點一點去嘗試,就會漸漸嘗到“方言”的甜頭。在入戶走訪或在田間地頭與百姓攀談時,第一次你用普通話詢問他們意見,他們可能會感覺到別扭,心裡存在陌生感,有問題也不想和你多少說,因為聊起來費勁﹔第二次當你用不太地道的“方言”與他們交流,他們可能會感到好笑,但提起了他們的興趣,願意和你溝通,提一些意見、建議﹔當你做到能用“方言”與百姓無所不談時,他們就會拿你當朋友,願意向你“掏心窩子”,不知不覺你便融入了群眾中。

對於本地的公務員、基層干部,要找准自己的干部定位,臟字連篇的“方言”看似與群眾關系火熱,其實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心裡自認為群眾愚昧、文化程度低,說得高雅了百姓也聽不懂,這是官僚主義的外泄,走好群眾路線的大敵。在群眾路線的道路上,本土干部要強化自己的公仆意識,發揮好自身“方言”優勢,將上級政策轉化成通俗易懂的方言講解給群眾聽,把群眾用“方言”反映的問題形成文字向上級作匯報,講文明“方言”,塑干部形象,要知道一次小小的轉變、一句關心的話語就會拴住群眾的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