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黨員干部下基層 有“情”還須先有“勤”

中共嘉禾縣委組織部 劉陽波

2014年05月08日15:5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各級各地下基層走訪調研扶貧解困開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地方都新設了載體和平台,如:聯鄉包村、結對共建、工作隊、黨建指志員、第一書記等,讓黨員干部面對面為群眾服務,進一步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但有些干部下基層后,常常抱怨現在的群眾真難打交道,我們真心實意下去了解情況,幫他們解決困難,卻話不投機兩句多,有的看到我們還繞、躲著,走家串戶還時不時吃“閉門羹”,於是嘆道:現在的群眾不講感情,難打交道。其實,老百姓最講究“情義”,最通情達理,也最反感無情無義的干部。胡錦濤同志曾講:隻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隻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總書記習近平諄諄告誡我們: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善於研究和把握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創新工作方法,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增強群眾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筆者認為,作為一名黨的干部,要勤下基層,聯系群眾,隻有平時和群眾建立深厚的感情,關鍵時候他們才不會讓你尷尬,讓你難堪,開展各項工作才會得心應手。說一千道一萬,下基層開展群眾工作,要努力從自身做起,有,“情”還須先有“勤”。

一、勤走。到基層去,必須端正動機,明確目的,放下架子,平時多走動,多去老百姓家裡看看,你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干些什麼,需要什麼,你才能幫他們解決諸如家庭糾紛、宅基地糾紛等等一系列牽涉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又經常另他們吵架打架的問題。隻有沉得下、融得進,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才能摸到實情、聽到諍言,掌握到平時難以掌握的第一手資料。

二、勤說。會說“群眾話”,是干部做群眾工作必須練就的一項基本功。隻有深入到群眾中間去,坐在群眾的炕頭、站在群眾的地頭,同他們拉家常、談心得,才能真正聽到、理解、學會群眾鮮活的本土語言,在群眾中開展工作,就能很好地把上級政策“翻譯”成群眾喜歡的“群眾話語”,這會使他們感受到關懷、溫暖。不管你是什麼級別,官大官小,在群眾心裡你代表著一級政府,帶著感情聊家常,在潛移默化中就向群眾宣傳了政策、講清了道理,解開了他們心中想解開卻又難以解開的“政策疙瘩”。

三、勤學。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習農業科技知識,幫助農民朋友致富﹔學習社區管理,幫助社區的群眾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工作中的難題﹔提高自身素養,讓基層的老百姓信服黨的干部有一種高尚的人格。隻有自身素質提高了,才能和群眾建立感情的過程中不過火、不過度,既營造出一種和諧、寬鬆的人際環境,又能很好地把握政策界限,充分有效地發揮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

四、勤政。毛主席說過:“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群眾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光說不練是空把式,我們有些干部下基層說得天花亂墜,把藍圖描繪得非常美好,就是不辦實事,這種隻會搞“花架子”的干部,群眾是非常反感的。我們到群眾中去,就是要把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事辦好辦實,如:產業發展、就業、看病、綠化清潔、征地拆遷、社會保障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和困難,一件件辦實,一樁樁辦好。事情辦好了,群眾就會滿意,我們要求群眾的事,他們就會做得更好,感情自然就有了,黨群關系自然就會更加融洽和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