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五章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途徑

第二節 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經濟發展實踐和社會治理中

主編:郭建寧  撰寫:魏波

2014年05月06日13:1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有著密切的關聯,在一定意義上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同時社會意識也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它的產生、傳播和變化與該時代社會的結構及其變遷緊密相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也需要立足現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貫穿於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實踐中,形成建設社會主義新生活的生動局面。

(一)制定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與政策應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在過去三十多年裡,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也付出了沉重代價。例如,片面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唯GDP”帶來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破壞﹔社會道德水平下滑等。抽象地說,發展為一種“工具理性”支配而失去了“價值理性”的指引,導致“為發展而發展”,“為經濟發展不惜一切代價”,結果反而弄不清“發展是為了什麼”等價值導向問題。在反思發展實踐的過程中,“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觀念逐漸被接受,這是以價值理性矯正工具理性的泛濫,使發展不至於偏離大方向。如此看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發展沿著正確道路前進的保障。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它們相互補充構成一個整體。發展不只是發展經濟實現富強,還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同步發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的合理性在於超越資本主義,實現更高水平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可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外在於經濟社會發展,而恰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內容和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改革與建設的靈魂所在。因此,國家和地方在制定經濟發展目標、制定發展規劃、出台經濟社會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時,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圭臬和基本理念,形成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政策導向。中國的發展是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的,政府的決策對於整個發展起決定性的引導作用,包括在資源分配和利益分配上掌握著主要的權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發展的方向。在決策的過程中,決策者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會考量和平衡各種利益,堅持何種價值導向成為一個關鍵因素。比如,是站在追求政績的立場上建設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還是踏踏實實為百姓做實事﹔是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效益還是謀長遠發展﹔是投資者的利益至上還是民眾的利益優先?這些都直接決定了政府決策的方向,也決定了一個地方和行業的發展質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一個標杆、一種尺度,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准則。這要求政府在制定與人們生產生活和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的具體政策措施時,必須注重經濟行為和價值導向有機統一,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實現市場經濟和道德建設良性互動。同時,要建立完善相應的政策評估和糾偏機制,防止出現具體政策措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背離的現象。

(二)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

市場經濟調動起人們追求物質利益的欲望,也激發了社會的活力,由此推動了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逐漸凸顯出來,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坑蒙拐騙行為橫行,社會誠信快速降低,市場環境也會隨之趨於惡化。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經驗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建立在誠信和法治之上,市場經濟就是誠信經濟,竭澤而漁、損人利已的發展不可持續,誠實、信任、友善、合作則是實現各方共贏的道德基礎。中國發展市場經濟不應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老路,而要在超越資本主義的局限基礎上探索新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仍然是一個有待於破解的難題。一個原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服從於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能屈從於資本的意志和邏輯,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一條推動經濟發展又不傷害社會利益的模式。從現實看,資本在推動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的同時也帶來環境污染,引發了各種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資本以其強大意志左右了一些地方官員的決策,損害了社會的道德基礎。資本在追逐利潤的驅動下常常會傷害民眾利益,這時,政府就要主動站出來,維護公共利益、人民利益。探索新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使之成為現實生活的真實邏輯,以此來消解資本對社會的滲透和控制。如今,一些企業也認識到企業與社會之間利益攸關,因而提出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經營管理中。將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起來,守法經營、公平競爭、誠信守約,這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

(三)在建設“法治中國”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不論是政府的決策還是企業的行為,它們背后都為某種利益和觀念所驅動,在缺少約束的情況下會出現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最終背離社會主義國家的宗旨。那麼,如何約束和引導權力與資本,避免權力被濫用、也避免資本傷害公眾利益?顯然,僅僅依靠道德宣傳和教育是不行的,推行法治和民主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權力和資本都有強大的自我復制和擴張的本能,必須依靠更強大的制度約束把它們“放到籠子裡”,才能使之不傷害社會。這就要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存在互補性。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建設法治中國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方面,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都是法治的精神、理念與追求,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旨在推動社會主義民主、保障公民權利、維護社會正義。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題中應有之義。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保障。法律的尊嚴與權威性可以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賦予強大保障,使之成為社會秩序的基本規范。因此,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個方面,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同時,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要求上升為具體法律規定,形成有利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法治環境。其中的關鍵是,掌握權力的執法者要厲行法治,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從國家層面來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掌握各種權力,依法治國首先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使權力的運行嚴格按照法治的規則進行,從制度上避免權力的濫用,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的權威,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社會層面來說,由於中國缺少法治的傳統,特別需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體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法治觀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相信法律、自覺運用法律,認識到法律不僅是全體公民必須遵循的行為規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權利的法律武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人們將法律奉為至高無上的權威,從內心深處服從法律的統治,培育對法治的信仰。當法治還沒有成為一種普遍信仰時,人們會想方設法規避法律或鑽法律的空子,或者拿法律做交易、視法律為兒戲,尤其是以權代法。所以,培育人們的法律觀念和法治信仰,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所在。

(四)在創新和完善社會治理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央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任務,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在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傳統社會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變化了的新形勢,結果引發了各種矛盾和沖突。實現更高水平的社會穩定,為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必須推動治理創新,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從國際經驗看,世界各國以及國際組織等進行了各種治理創新的試驗,其基本理念和做法是:擴展治理的主體,讓社會組織、公民、媒體等共同參與到治理中來﹔圍繞公共問題,展開對話與協商,在互動與妥協中達成共識﹔推行開放式決策,充分尊重各方利益,促成利益共享。面對復雜的利益矛盾和公眾覺醒了的維權意識,中國一些地方政府也進行了各種治理創新的探索,取得了許多經驗。創新社會治理同樣需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完善制度中形成激發和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向力。治理創新的一個核心任務是推動制度創新,包括形成科學有效的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創新社會治理還要完善激勵機制,褒獎善行義舉,實現治理效能與道德提升相互促進,形成好人好報、恩將德報的正向效應。在現實中存在“好人沒有好報”“有德者無福”的現象,“老實人吃虧”的現實也讓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主張“不能讓孩子太老實了”。破解這一道德悖論,除了繼續進行道德宣傳之外,還應建立各種合理的獎懲機制,用制度來引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形成行好事、做好人、有好報的預期和信念。比如,中國的富人階層已十分龐大,掌握著巨大的社會財富,快速拉大的兩極分化是社會矛盾加劇的重要根源。一個事實是,富人階層的形成既有勤勞致富的成分,也有通過鑽體制性漏洞、進行權錢交易等攫取財富的普遍現象,其中充滿了各種“原罪”。今天,不能用“打土豪”的方式“均貧富”,但也絕不能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面對嚴重的社會對立,應該在法治的框架下重新考量相關的制度安排,比如通過稅收等方式調節收入。在保護個人財產的同時,創新慈善制度,鼓勵富人從事慈善事業,避免財富大量流失海外。這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抵制為富不仁、拜金主義,引導人們尤其是富人積德行善,在全社會共享發展成果中促進社會的和諧。

(五)將全面深化改革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社會主義制度並非建立起來便是完美的,總會有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豐富和完善。實際上,社會主義制度正是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改正錯誤、試驗創新中完善和發展的。深化改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可分離。一方面,隻有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實現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也才能為實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改革確立了基本的思想、理念和價值原則,隻有沿著這些正確的方向前進,改革才能符合歷史進步的潮流。面對強大的阻力,改革需要破釜沉舟的決心、一往無前的勇氣和運籌帷幄的智慧,更需要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理解、支持和參與。這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便是團結和激勵人們共同奮斗深化改革的精神動力源泉。是否支持改革,是檢驗真假馬克思主義、檢驗真假共產黨人的試金石。堅持真理、堅持人民利益至上而非個人利益至上,就要堅定不移地支持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決定著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考驗著黨和人民的意志和智慧,唯有以對國家、對民族、對未來高度負責的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超越個人的狹隘利益和觀念,將改革進行到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