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三章 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第一節  自由: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

主編:郭建寧  撰寫:李旸

2014年05月06日11:0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由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追求,也是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自由是改革和發展的源頭活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倡導和促進自由的實現,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有著重要意義。

(一)自由的內涵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斐多菲的這首詩表達出古往今來人們對於自由這一價值的珍視和渴望。

自由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在人們的日常認知中,自由與約束和限制相對,是一種擺脫束縛、無拘無束的自在狀態。從哲學層面來說,這涉及自由與必然的關系問題。必然是指自然規律、社會歷史規律等不以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生活在自然和社會中的人總是受到客觀必然性的制約。一切舊哲學要麼把自由理解為對客觀必然性的認識和服從,要麼把自由理解為對必然的精神超脫。馬克思主義哲學用實踐的觀點看待自由,把自由看作是基於對必然性認識之上的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恩格斯這樣說道:“自由不在於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於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目的服務……自由就在於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5-456頁。]首先,對必然性的認識和把握是自由的基本前提。對必然性的認識越全面、越深刻,人類駕馭自然和自身的能力就越大,自由的程度也就越大。其次,自由最終實現於實踐之中。自由不是對必然的消極服從,而是主動運用規律去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作為主體的人在實踐中將自身的意志、思想、情感自覺運用於客觀對象之上,由此體現人的自由。自由無法依憑精神或信仰去實現,也不能僅僅停留於意識層面,人類隻有在對客觀世界的改造中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自由。

而在政治哲學傳統中,自由又是一個與權利相聯系的范疇,意味著國家賦予公民各種各樣的權利。現代國家普遍承認並保障公民擁有基本的權利和自由,包括財產和人身自由、言論和出版自由、集會自由、宗教自由、良心和思想的自由等。自由不等於沒有約束、為所欲為,權利和自由的行使要遵循一定的規范,否則自由將化為泡影。如果每個公民都享有不受限制的權利,那麼無約束的權利便會相互抵觸,從而使每個人的自由都失去保証。試想,在一場會議上,如果沒有關於討論的秩序和程序方面的規范,人人放任發言,那麼會議就會成為一鍋粥,導致人人都無法實現言論的自由。所以,權利和自由又總是在規范之內的權利和自由。

從本質上看,人的自由狀況與其所處的社會制度緊密相關。因此,自由不僅是標志個體存在狀態的范疇,而且是標志社會狀態的范疇。雖然近代資產階級在實現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權利方面做出了貢獻,但自由決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而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亦是社會主義追求的價值目標。不同社會所倡導的自由具有不同內容。資本主義的自由隻限於在政治和法律上保障公民基本權利不受干涉的消極形式自由﹔而社會主義的自由內涵不僅包括政治權利和自由,而且包括使人人都有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權利和機會,它是一種積極的實質自由。社會主義所倡導和追求的自由比資本主義所倡導和追求的自由要更為優越。

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揭露過資本主義自由的虛偽實質。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所擁有的自由不過是在市場上出賣自身勞動力並任憑資本家剝削的自由。由於被剝奪生產資料,工人沒有任何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實質自由。在社會主義以前的所有階級社會中,自由和權利都隻限於統治階級內部,所謂自由只是單個集團所擁有的自由。而在社會主義中,自由是指每個人的自由。社會主義自由的內涵是要保障每個個體都有生存和發展自由。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未來社會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4頁。]這是社會主義自由的最高理想。自由人的聯合體就如同一場所有社會成員共同演奏的音樂會。樂隊中的每個人都想自由地實現自我,但隻有在所有人都自由地實現自我的條件下才能奏出最和諧、最美妙的樂章。如果某些社會成員的自由發展受到限制和阻礙,那麼一切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就無從實現。隻有每一個個體都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才能實現社會共同體的自由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的自由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核心,是最廣泛、最全面的自由。

(二)自由的價值與意義

自由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追求。馬克思曾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提出過人類發展的三個階段和形態,而這三個階段正是以自由作為首要衡量指標。最初,在生產力還不發達的自然經濟社會,人或者盲目受自然規律限制,或者區從於他人的壓制和束縛之下,既沒有獨立性,也沒有自由,隻有“人的依賴關系”。而在第二個發展階段,即資本主義社會,人雖然獲得了形式的獨立性,但卻在私有制和商品經濟體系中淪為資本、金錢、商品的奴隸,全面地依賴於物。隻有到了最高的發展階段,即共產主義社會——那裡生產力高度發達,人們共同分享社會生產能力和社會財富,才能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個性,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描繪,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類超越了僅僅為生存、為外在目的而進行活動的不自由狀態,每個個體都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需求、能力自由地從事活動,像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那樣,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自由而全面地發展自身的個性和能力。這種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內容的自由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價值目標。

自由是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個體能否實現自由、實種何種程度的自由,在根本上取決於其所處社會的性質。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人的自由受到多重因素的限制。首先,生產資料私有制使工人受到資本家的和剝削和壓迫﹔其次,精細的現代分工體系使人片面化發展,人的各種本質、需要和能力由於狹隘的職業限制而遭到壓抑﹔最后,資本主義商品拜物教使人成為商品和金錢的奴隸,所有人都處於異化、不自由的狀態。社會主義最初正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普遍存在的壓迫、片面化、異化等不自由現象的反抗中誕生的,並以共產主義的自由理想為前進方向,因此自由是社會主義內在固有的本質和要求。如同恩格斯所說,“我們的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種制度將給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給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質生活和閑暇時間,給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570頁。]社會主義不僅要消滅一切不自由的制度根源——生產資料私有制,而且要充分保証人們發展自由個性的物質和時間前提,為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做好准備。

自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義,是“中國夢”的核心意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利益不僅僅只是物質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保証人民能夠充分享有發展自我、自現自我的條件和自由,使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全面的發展,都能享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十八大明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需要保障人們所擁有的言論、思想等基本權利和自由不受干涉,又需要提供人們自由發展的資源和條件。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各項改革,都是為了擴大人民的自由,使每個人都能有更大的權利、機會、能力並且在更完善的社會條件下來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

自由是改革和發展的源頭活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改革需要創新,需要解放思想。隻有倡導思想自由,才能破除思想上的種種禁錮,從一切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教條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推進和深化改革。自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的基本前提。隻有讓人們自由地享有發展的機會和權利,自由地發揮自身的能力和特長,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才能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有社會的進步發展。自由也是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的現代市場體系。隻有確保市場各方有充分的、正當的自由,才能形成健康活潑的市場經濟體系,才能使各種生產要素充分發揮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有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

(三)“自由”的現狀:成就與問題

回顧歷史,中國人民追求自由的道路是漫長而坎坷的,甚至經過了血與火的斗爭,但同時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代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深受外國列強的侵略和奴役,國家主權淪喪,人民的自由失去了起碼的保障。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廣大人民個人自由的實現提供了民族和國家基礎。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壓迫人民的舊制度和舊習俗,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上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在政治上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從根本上消除了阻礙全體人民享有自由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從此,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追求自由和權利的新階段。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破除了“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倡導解放思想,極大地促進了思想自由,並帶來一系列的制度和體制創新。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在經濟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自主經營、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的現代市場體系,打破多年的封閉狀態,與世界市場接軌,實行自由貿易。在政治上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框架,不斷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相關機制,使人民能夠廣泛地參與政治決策過程。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使廣大人民都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政治權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與人格權以及一系列社會經濟、文化權利和自由。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僅解決了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使13億中國人都能享有生存發展的基本權利和自由,而且不斷完善社會建設,加大對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支持力度,有效擴大了人民的社會、經濟、文化權利和自由。這一切,都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目前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不少存在制約人自由和權利的因素,諸如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社會財富積累不夠,社會制度和各方面體制不完善、舊的傳統習俗和舊體制的殘余等等。總的來說,當前我國自由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社會建設相對滯后,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產生了上學難、就業難、看病難、住房難等民生問題,未能滿足人民實現生存發展自由的基本前提﹔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居民之間差距過大,從而造成收入、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保障生存和發展自由的資源分配不平等,使一部分人無法享有自由生活自由發展的條件和基礎﹔民主法制尚不夠健全,一些政府和執法機關尊重人權和公民自由的意識比較薄弱,在執法過程中對公民人身自由造成侵犯﹔戶籍制度影響公民的遷徙自由,特別是二元戶籍制對農民自由的限制,不僅造成身分、流動的不自由,也使農民無法平等享有教育、就業等自由發展的資源,等等。

(四)促進自由的原則和途徑

馬克思說過,“權利決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制約的社會文化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5頁。]實現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核心內容的馬克思主義自由目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能脫離實際盲目求快,而要依據當前發展階段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制定相應的權利和自由清單,逐步實現自由的終極目標。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實現自由的實踐基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現實條件。隻有生產力發展了,才能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培養和挖掘人多方面的能力和才干,形成普遍的交往體系,為人自由豐富的個性和全面自由的關系提供物質條件。因此,要實現自由必須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前提。隻有不斷發展生產力,擴大生產交往,讓集體的一切財富充分涌流,自由的實現領域和實現程度才能得到拓寬和加深。

促進自由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社會條件不斷完善,也需要全體人民覺悟和素質的提高。首先,自由的實現必須由制度來保障。推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保証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政治權利和自由不僅關系到人民的主體地位,而且影響公民其他方面權利和自由的享有,因此要擴大人民民主,並實現公民各項權利得到保障和不斷發展基礎上的民主。其次,要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使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和自由得到保障。還要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和宣傳,樹立社會主義權利、自由、民主和法治觀念。既保証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又保証公民自覺依法行使權利和自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