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章  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第二節  民主:社會主義始終高揚的旗幟

主編:郭建寧  撰寫:劉軍

2014年05月06日10:5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民主是人類普遍追求的一種價值理念。在馬克思主義政治思想中,民主更是一種核心價值理念。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既是一個價值目標,更是一種政治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一)民主是人類共同的政治理想和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

為什麼說民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政治建設的價值目標呢?原因就在於,民主是人類共同的政治理想。而且,對民主的追求既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政治傳統,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政治目標。

1.民主是人類共同的政治理想

馬克思主義認為,“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就是國家這一政治組織的形成。國家一經產生,處於這一政治共同體中的人們就開始追問一個問題:國家的主人是誰?人民在國家中居於何種地位?

在人類歷史的不同階段,人們給出了不同答案。古代封建專制條件下,在君權神授等意識形態的氛圍中,人民期盼能夠出現明主賢君來為自己做主﹔近現代以來,尤其是經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之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力圖通過選舉政治和代議制度選出自己熟悉的、能體現自身利益訴求的人來代表自己行使權力,管理國家﹔當然,選舉政治和代議制度只是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並不是民主的理想狀態。就民主的本義和人民的理想訴求而言,人們更期望能夠實現民眾自主管理、自主治理。

在人類政治的發展演進中,不論是古代尋求的“民之主”,還是近代以來的“民選主”,以致現在和將來希望的“民自主”,民主都是人類一以貫之的共同理想,雖然在各個不同時期人們對民主的含義和實現方式有不同的理解。

2.對民主政治的追求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政治傳統

中國長期實行封建制度,一方面它是一種專制,君主擁有很大的權力,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另一方面,它也包含著豐富的民本政治思想。譬如強調“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再如告誡統治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甚至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些民本政治思想,是對君權的有效制約,體現了中華民族朴素的民主理念。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之所以能創造出輝煌燦爛的文明,長期走在世界前列,民本政治發揮了重要作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對民主的追求也曾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譬如,在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中,為了反對專制,先進的中國人舉起了西方的“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兩面旗幟。這表明,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一樣,一直追求著民主政治。

3.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

馬克思主義自產生以來,就以推翻專制和剝削制度,建立人民民主的社會為己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為爭取實現人民民主而不懈奮斗。早在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就明確指出,“沒有廣大人民的民主,就沒有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在1945年的延安,毛澤東與來訪的民主人士黃炎培探討了歷史周期律和民主問題。黃炎培對毛澤東說:“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毛澤東滿懷信心地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 《黨的建設七十年紀事》,中央黨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04頁。]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為人民民主的實現提供了政治前提﹔通過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人民民主的實現奠定了制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新道路。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百年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加輝煌燦爛的發展前景。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每一個中國人正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共同發展,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實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2年12月4日。]

(二)社會主義民主蘊含著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義和未來方向

要正確理解民主尤其是社會主義民主觀的含義,需要注意:民主既是一種價值理念,又是一種政治實踐和制度安排﹔民主既帶有普遍性,又是具體的、相對的﹔民主既是永恆的政治理想,又是歷史的發展形態。

1.在中國和西方,民主的具體含義存在差異

何謂民主?在中國和西方,人們對民主的闡釋既有相通之處,也有明顯差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主的意思是為民做主。在《說文解字》中,“民”的解釋是:“眾萌也”,意為眾多之數﹔“主”的解釋是:“燈中火主也”,意為指明方向的人。“民主”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如“天惟時求民主”、“誕作民主”等。這裡的“民主”即“民之主”,就是管理人民的君主,有為民做主之意。我國古代政治實踐中,為約束君權,又提出了“國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形成了中國傳統的民本政治思想。

現代意義的民主制度源於西方,英文的“democracy”源於古希臘文demokratia,由 demos(平民)及 kratia(權力或治理)兩個詞組合而成,意為“平民的治理”。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實行公民直接治理國家的模式,被譽為西方民主的起源。古希臘雅典時期的伯裡克利說:“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在全體公民手裡。”近現代意義上的民主,直至18、19世紀才在英美諸國確立。到了20世紀,民主制度逐步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普遍政治制度。

2.民主具有普遍性,但又是歷史的、相對的,不同的民族創造了不同的民主模式和制度

民主作為政治理想和價值理念,具有普遍性特點。但在人類歷史發展中,民主往往表現為一種政治實踐和政治制度,它又是歷史的、具體的、相對的。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抽象的、絕對的民主,沒有一成不變的民主發展道路和民主模式。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政治發展道路和民主模式,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由於歷史傳統、具體國情和發展階段的不同,各個國家的民主道路和模式呈現出不同的特征。比如,英國是在君主制基礎上通過改良方式發展為君主立憲制﹔美國是在移民文化基礎上通過革命形式建立起以聯邦制為基礎的總統共和制﹔而法國則在革命和復辟的多次反復中,建立了兼具議會制和總統制特征的混合制。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發展道路和民主模式,我們不能以某種所謂的普遍的民主模式為標准來評判其他國家的民主實踐和道路選擇。英國學者馬丁·雅克曾在《衛報》撰文指出:“西方的民主模式就像其他所有事物一樣,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特定階段。它不是普遍適用的,也不會永遠存在下去。”一系列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不同國家和民族必須根據自己的歷史傳統與現實條件,選擇和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政治道路和民主模式,照抄照搬隻會水土不服,南橘北枳。

3.社會主義民主繼承了人類政治文明的積極價值,蘊含著人類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義和未來發展趨勢

資本主義民主相比於封建等級和世襲制度,具有歷史進步性和一定的世界歷史意義。“資產階級的共和制、議會和普選制,所有這一切,從全世界社會發展來看,是一大進步。”[ 《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1頁。]但是,西方國家的民主不是絕對的、普世的民主形態,資產階級民主仍然是民主的階段性形態。

資產階級民主是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民主隻能是少數人享有的民主。西方的選舉制度和代議民主在現實中往往受資本和金錢主導。“資本主義社會講的民主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實際上是壟斷資本的民主。”[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頁。]當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演進中,人民表面上獲得越來越多的政治權利,但這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民主的實質。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指出,資本主義民主只是在形式上保障每一個公民的平等權利,而這種權利的實際結果卻是:每個人都擁有“在橋梁下睡覺”的平等的權利。

隻有社會主義才能“建立更高的民主制”,社會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民主更先進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繼承了人類政治文明史積累的積極價值,代表著人類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義和未來發展趨勢。首先,從所有權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民主意味著人民做主,即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資本主義國家雖然也標榜“主權在民”,但在生產資料私有制條件下,國家權力控制在少數人手裡。社會主義民主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這是一種“真正實現大多數人享受的民主制度,使大多數人即勞動者實際參加國家的管理”。[ 《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2-723頁。]

其次,從利益角度而言,社會主義民主要求發展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國家服務人民,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內在要求﹔維護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職責。西方資本主義民主也宣稱為全體國民利益服務,但實際上卻是為資產階級的利益集團服務。“我們在那裡卻看到兩大幫政治投機家,他們輪流執掌政權,……這些人表面上是替國民服務,實際上卻是對國民進行統治和掠奪”。[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頁。]

再次,從效率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有利於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提高效率辦成事的政治優勢。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這就保証了各國家機關協調一致、高效運轉。相比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三權分立和相互掣肘而言,這是我們的一大政治優勢。“社會主義國家有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做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頁。]曾以《大趨勢》一書而聞名的美國學者奈斯比特敏銳地觀察到,“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西方民主體制的弊端頻頻暴露,低效率、猶豫不決﹔與此同時,中國民主體制的優勢卻在逐步彰顯,快速、高效率。”

(三)社會主義民主是一個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

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到經濟文化條件、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正如馬克思所說,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制約的社會的發展。當前,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就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1.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道路決定未來。政治發展道路正確與否,對一個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具有決定性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在我國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條件的基礎上長期發展、內生演化的結果。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是現實的要求。近代以來,一些志士仁人在探索中國國家發展道路時,曾效法西方的政治發展道路,這些探索最終都沒有成功。隻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才真正走上了民主道路,社會主義民主才展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對中國而言,不存在多黨輪流執政的政治基礎和社會基礎。鄧小平深刻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我們人民的團結,社會的安定,民主的發展,國家的統一,都要靠黨的領導”,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 《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頁。]一些原社會主義國家亡黨亡國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放棄黨的領導,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就會改變,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就會喪失。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完善黨的領導。要改革和完善黨內民主制度,不斷發展黨內民主,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協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推進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更好地匯聚力量、建言獻策。要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增強民主協商實效性。

2.借鑒、吸收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頁。]從歷史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踐隻有幾十年時間,在民主的具體實現形式和運作機制等方面還不夠成熟,有待完善。西方資本主義民主雖然有其根本局限,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具體實現形式和運作機制方面積累了不少積極成果。這些積極因素可以為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所用。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必然要求。鄧小平指出,有人說我們隻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這不對﹔我們的改革是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全面改革。“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目的,總的來講就是要消除官僚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人民和基層單位的積極性。”[ 《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頁。]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從中國實際出發,與我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相適應,與我國的歷史條件、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相適應。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既要堅定不移,又要循序漸進。

3.積極提升公民的民主素養,將民主轉化為每個公民的生活方式

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民主觀,必須提升公民的民主素養,將民主轉化為每個公民的生活方式。首先,要提高每個公民的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社會主義民主隻有通過公民廣泛的政治參與才能真正實現。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我國公民的民主素養不斷提升,政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但是,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專制歷史的國家,公民的民主素養和政治參與意識總體上還有待提升。要積極拓展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的渠道,提升公民政治參與能力,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其次,把民主轉化成生活方式,要求每個公民積極培育有利於民主的各種思想意識。我們要多些規則和法制意識,少去江湖習氣和圓滑世故﹔我們要多些人格獨立和平等意識,少些等級觀念甚至奴才意識﹔我們要多些對話意識和妥協精神,不能隻想著壓制甚至消滅對方,等等。隻有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培育這些有利於民主的思想意識,我們才能離民主政治越來越近。

再次,把民主轉化為日常生活,還體現在基層自治和社會自主治理之中。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民主不斷發展的過程,也就是實現社會自主治理的過程。當然,最終完全實現社會自主治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基層自治是邁向社會自主治理的重要環節和步驟。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方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