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一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與意義

第一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背景

主編:郭建寧  撰寫:王久高

2014年05月06日10:4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一種價值觀的提出和弘揚,一定與其所處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際等方面的面臨的復雜形勢和挑戰有關,與社會道德水平的滑坡和人們精神信仰上出現的焦慮、迷茫甚至缺失密不可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提出,既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歷史與現實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應對我國正處於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時期所面臨的復雜形勢與時代要求的需要。

1.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本質的需要

社會主義在其發展和演變的歷程中,經歷了由空想社會主義到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轉變。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起源於16世紀英國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一書,在19世紀30和40年代,發展到頂峰時期,其代表人物就是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空想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和社會理想,自其誕生就有著其自身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主要表現為追求沒有私有制、沒有剝削、人人平等、個個幸福、按需分配的理想社會。空想社會主義者,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價值性的基礎上,闡釋了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理想。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空想社會主義合理成分的基礎上,運用辯証唯物主義的邏輯方法,對人類社會歷史和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指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規律,從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未來社會將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消滅私有制的基礎上,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極大地調動全體勞動者的積極性,使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都形成和諧的關系。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所說的,“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頁。]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更是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這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8頁。]“人終於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頁。]。因此,科學社會主義,“無論從一種理論、運動還是一種制度來說,都意味著一種與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和發展,與他們的解放息息相關的根本價值”。[方愛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綱》,《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第12期,第128頁。]馬克思、恩格斯在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體系中,將“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的目標,並對實現這種目標的指導思想、制度保障、主要方式等作出了初步的論述和闡釋。在這些論述和闡釋中,盡管馬克思、恩格斯沒有明確論述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價值觀等問題,但他們的理論論述和闡釋勾勒出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和價值觀的藍圖,如為絕大數人謀求利益、實現社會的公正與平等、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這就從根本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價值本質不同於以往任何社會統治階級的價值本質。列寧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並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一國實踐成功結合起來,成為把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價值性變成一定現實的開拓者,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列寧在復雜而又艱辛的環境中,在汲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教訓的基礎上,對如何建設蘇俄社會主義進行了探索,形成了注重商品經濟與市場、建立新型民主制度、由人們自己管理社會、造就共產主義新人等思想,開啟了落后國家堅持原則與價值原則、歷史觀與價值觀統一的新思路。[方愛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綱》,《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年第12期,第133頁。]列寧的繼任者斯大林建立起來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確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絕對指導地位,樹立起全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蘇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體現在公有制、有計劃、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無產階級專政、民主集中制、黨的領導、集體主義、共產主義、國際主義等這些概念之中,對其它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影響極大。

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思想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在總結實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成功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第一次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誕生了新中國。在漫長而艱辛的革命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底蘊,形成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旗幟鮮明地將社會主義價值觀作為主流的價值觀,用以教育廣大黨員干部,並向廣大民眾宣傳和普及。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並通過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國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人民民主專政為國體,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政體,徹底、全面地實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1956年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從經濟、政治、文化、醫療衛生、教育等各方面掀起大規模建設社會主義的高潮,全面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此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用社會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價值觀激起全民族建設社會主義的高潮,並形成高度一致的核心價值體系和價值觀。愛黨愛國、為人民服務、公有制、計劃經濟、大集體、人民民主、無產階級專政、階級斗爭、無私奉獻、共產主義新人、斗私批修、反修反霸等成為此時期不同階段的主體價值話語。顯然,在“左”傾思想逐漸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此時期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曾帶上了“左”的色彩和局限。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並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此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逐步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致力於中國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偉業。縱觀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歷程,為人民服務、民主、自由、文明、富強、共同富裕、公有制、商品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平等、公平、正義、法制、法治、德治、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創新、以人為本、和諧、人的全面發展等概念,凸顯了此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基因。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方興未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現階段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經典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有何聯系與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價值本質有何不同?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必須要回答的重大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正是對這些重大問題的及時回應。

2.塑造國民積極、健康、科學的價值觀的需要

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除了為其國民提供繁榮發達的經濟基礎之外,還要為國民樹立和弘揚積極、健康、科學的價值觀,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滿足他們精神上的追求和享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社會發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廣大人民群眾總體上形成了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改革開放引發的經濟建設大潮,以及改革開放帶來的深刻的社會變革,促使一部分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嬗變。一些過去曾經洗滌過的腐朽、落后、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惡習重新泛濫。整個社會風氣和社會道德出現了令人擔憂的亂象。具體表現如下。

(1)拜金主義風氣盛行。拜金主義是一種金錢至上的思想道德觀念,認為金錢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准。中國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市場大潮中,一部分人滋生了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成為一種時尚口頭禪。結果,傍大款、攀富貴、結交“富二代”、“官二代”和“土豪”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各種“炫富”、“炫豪車”、“炫名牌”現象層出不窮。“寧在寶馬車裡哭,不在自行車上笑”曾成為名噪一時網絡名言,還獲得了相當高的支持率。拜金主義是造成現代社會物欲橫流、道德淪喪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中國竟成為了世界商品造假的大國,各種假冒偽劣產品、食品、藥品大行其道。尤其各種“地溝油”、“毒大米”、“毒奶粉”、“假酒”、“注水豬肉”等劣質食品,以及“美羅華”、“赫賽汀”、“特羅凱”等各種假藥,不僅騙取了消費者的經濟利益,而且嚴重地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有人戲言,坑、蒙、拐、騙、賭,神州大地處處有,這無不跟拜金主義的腐蝕有關。同時,“一切向錢看”的思想從經濟領域泛化到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市場等價交換原則被扭曲運用到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之中,造成了“潛規則”甚囂塵上。一些黨員干部叫囂“有錢能使官推磨”,大肆買官賣官。一些人不是以助人為樂為榮,而是堅持助人要錢,在救死扶傷的關鍵時刻,不適時宜地提出支付金錢的要求,以此變相要挾受害者及其家屬。甚至有極少數有些貪官、“土豪”以睡在錢堆裡為樂,或以燃燒人民幣為榮,尋找所謂的快樂刺激。顯然,拜金主義已經扭曲了一部分人的心理和靈魂。

(2)奢靡享樂主義盛行。拜金主義帶來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催生了奢靡享樂主義。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物質文化的繁榮發展。但是,財富的增加並不意味著文明的提升。相反,一些黨員干部和暴富起來的“老板們”沒有把財富變為更有價值的資源,反而浸淫在金錢和物質的過渡揮霍之中,追求人生的奢靡享樂。一些黨員干部吃饕餮大餐,住高檔酒店,玩遍千山萬水,包養情婦美女,盛行貪圖享樂、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一些富豪、“土豪”揮金如土,沉溺於吃、喝、嫖、賭、毒,迷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甚至到處散布“白天死過去,晚上活過來”的口號。一些地方以發展經濟為名,發展“性都”、“浴都”、“愛都”,助長了黃、賭、毒的盛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許多地方還處於欠發達地區,人民群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但是,今天的中國竟成為了世界上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國。這一現象真的值得我們好好深思。奢靡享樂主義讓人們沉溺於物質上的享受和肉體上的快樂,容易使人們陷入意志消沉、缺乏進取精神的狀態之中。因此,享樂主義滋長和蔓延,不可能帶來真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隻能滋生虛假繁榮的毒瘤,助長玩物喪志的風氣,嚴重地腐蝕了良好、健康的社會風氣。

(3)誠信缺失,社會道德滑坡。中華民族向來是一個重道德、講誠信的民族。孔子在《論語·顏淵》中曾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周人最早提出“明德慎刑”、“為政以德”的理念。唐朝時《唐律》最終確定了“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的德治方略,並為以后歷代所尊崇。以德為先,誠實做人,一諾千金,與人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曾經是我們這個民族和社會的優秀美德。但是,改革開放中各種良莠不齊的東西促使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少部分人出現道德墮落、觀念扭曲、行為無德的行徑。近些年,“豆腐渣”工程、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饅頭”事件、學歷“造假門”等誠信缺失現象愈演愈烈。各種“艷照門”、“一夜情”,頻發的“到此一游”,無不拷問著中國人的道德水准和個人修養。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佛山“小悅悅”事件,無不讓每一個有良知的國人備受心靈的煎熬。各種媒體的“炒作”、網絡“水軍”的“灌水”、不良大V的無良言論、“公知”的虛假道德批判,無不在興風作浪中愚弄和欺騙著每一個善良的國民。追捧“干露露”、“濕露露”、“裸模”、“裸星”,崇尚“一脫成名”,無不讓天下的父母和孩子擔憂和迷茫。當前,我們的社會似乎陷入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信任缺乏、人人自憐的危險境界。因此,整個社會價值秩序的糾偏和重建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這就急需一套系統的、科學的價值觀來加以引導和扶正。

(4)社會浮躁,個人理性不足。一個社會的文明、穩定和進步,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理性思考和行動,需要用一套科學的價值觀來引導和規范每一個社會成員遵守文明的秩序和公共行為准則。我國的改革開放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尤其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后,人們思想活動和行為方式的自由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同時,每一個個體對市場經濟帶來的競爭和壓力的反應及其方式迥然不同。中國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城鄉、地區和部門發展不平衡較為突出,不同行業、不同群體之間的差距較為明顯,即使同一地區、同一行業,其差距有的也是較明顯。在此背景下,有理想迷失、信念動搖者,有道德墮落、觀念扭曲者,有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也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暗中滋長。[《培育昂揚向上的公民品格》,《人民日報 》, 2014年2月17日,第1 版。]社會中出現了一種理性不足、風氣浮躁的怪相。近些年,各種缺乏文化底蘊的娛樂節目佔據了各地電視媒體的黃金時間段,出現中華大地處處“選秀”的局面。而與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國民閱讀水平明顯落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中國13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而韓國國民人均閱讀量約為每年11本,法國約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間。[《中國人平均一年讀書不到1本》,《深圳晚報》, 2013年5月21日,第18 版。]一些人的言論追求所謂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一些“富二代”、“官二代”的言行舉止令人驚愕,“我爸是……”成為一時的躁動。各形各色的“段子”充斥整個網絡空間等新媒體。“仇富”、“仇官”現象愈演愈烈,盲目指責人家“為富不仁”、“為官不正”。各種思潮暗流涌動,各種反黨反政府言論無端受到大肆追捧,甚至出現凡是黨和政府提倡的,都堅決反對的現象。一些偏激的“反日”、“反美”的言論和行動以“愛國”主義名義大行其道。一些地方出現炸公交、炸機場,殺害兒童和小學生等以極端方式報復社會的事件,引起人們和整個社會的恐慌。一些社會成員似乎隨時充滿驕氣、橫氣、怨氣,有的竟為爭搶一個公交座位、一次排隊順序而大打出手,為自己的一次不文明言行而強詞奪理。一個社會的文明與成熟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明與成熟程度。社會的文明和成熟,是建立在個體社會成員的道德修養水平和成熟程度之上。正如魯迅所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當前,中國社會的文明、和諧與進步,需要昂揚向上的公民品格,需要理性的思維和行動。這就需要用科學的價值觀來指引和規范每一個社會成員,使之能夠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促使了中國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種巨大的變化,既給中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使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任務艱巨而繁重,影響社會和諧的問題日益突出。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有: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政策的偏向引起較大的不滿﹔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人們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增大﹔民主法制不健全,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亟待完善﹔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社會冷漠現象突出﹔人與自然關系緊張,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腐敗現象仍然嚴重,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受損﹔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日益頻繁。在諸多影響社會和諧的要素中,腐敗、貧富擴大、就業、教育公平、社會誠信、道德滑坡、醫療保障、環境惡化等問題,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為關心和擔心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其中任何一個問題的誘發,都有可能危險到黨的執政地位。

改革開放帶來了大量人民內部矛盾,這不是改革開放本身之錯,而是改革進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當前,人們最為關心的是執政黨及其黨員干部,能否敢於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能否科學地分析產生這些矛盾和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廣大人民群眾最為不滿的就是體制性壟斷而導致的腐敗,以及因民主、公平、公正得不到保障而產生的新的不公。人們擔心改革開放將偏離鄧小平當年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標,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和提出,是對人們的擔心和不滿的有力回應。正如中共中央所指出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於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