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三篇  作風建設成效顯著

第三節 領導機關和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

本書編寫組

2014年05月04日09:3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建讀物出版社授權 獨家連載

堅持求真務實,推動實干富民、實干興邦

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真抓實干是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所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把心思用在干事業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實中,一切從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各項工作。

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山東壽光原縣委書記王伯祥堅持求真務實、改革創新,做出了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王伯祥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任山東壽光縣委書記期間,以富民強縣為己任,真抓實干、開拓進取、艱苦奮斗,為壽光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他的工作中,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腳踏實地干事業的求實精神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在計劃經濟還佔主導地位的年代裡,王伯祥立足壽光種植蔬菜的傳統優勢,大力發展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全力扶持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和推廣,掀起了一場改變農民命運和改寫農業歷史的“綠色革命”。為解決長期困擾壽光經濟發展南北不平衡問題,王伯祥同志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決策,提出北部突破的戰略,連續三年組織20萬勞力上陣開發壽北,把佔全縣面積60%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全縣的“糧倉”和“銀山”。面對工業基礎薄弱的局面,王伯祥主持論証上馬了一批重點項目,大膽啟用優秀企業經營人才,較早地實行了企業股份制改造,開辟了壽光企業發展的嶄新道路。離開壽光18年后,廣大干部群眾仍然念念不忘他當時打下的好基礎,念念不忘他敬業奉獻的好作風。

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治沙英雄王有德帶領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白芨灘林場的黨員干部,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依靠科技創新、項目帶動,幾十年堅持不懈地防沙治沙,有效阻止了毛烏素沙漠的南移西擴,創造了人逼沙退的壯舉。他們總結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沙漠治理方法,幾十年科學治理、艱苦治沙,用汗水在茫茫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造出了一塊148萬畝的防沙林帶,特別是近10多年來,共完成治沙造林50多萬畝,控制流沙面積1000多萬畝。這條防沙林帶像一顆碧綠的翡翠,為寧夏平原構筑了綠色生態安全屏障,成功保衛了黃河、保衛了萬頃良田。

遼寧北方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秉承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企業工作作風,致力於礦產資源低耗、高效利用技術的研發、成套放山裝備的研制,為我國礦業技術進步作出了貢獻。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公司圍繞科技開發、質量創優、降耗挖潛等重點工作,組織實施了“共產黨員工程”。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攻堅克難,成為完成科技研發和生產經營任務的先鋒隊。盾構機分公司新產品設計研制黨員工程,在全國勞模曹佰庫帶領下,攻克軟土底層土壓平衡盾構機和微型盾構機的設計研發難關,創造了盾構機生產和裝配史上的奇跡。航天運載火箭靜力試驗平台和加力帽攻關共產黨員工程,攻克多個難點,生產效率提高三倍。“共產黨員工程”,成為助推企業攻堅克難、快速發展的關鍵。

堅持艱苦奮斗,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黨的傳家寶,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要走的路還很長,肩負的任務還很艱巨,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謙虛謹慎、艱苦奮斗。

新時期更要堅持艱苦奮斗,這是山西省右玉縣62年堅持造林綠化獲得的啟示。右玉縣地處晉西北,解放初期,全縣僅有殘林8000畝,森林覆蓋率約0.3%。解放后至今,右玉縣18任縣委書記和17任縣長換干部不改精神,帶領全縣人民群眾發揚“一張鐵鍬兩隻手,覺悟加義務”的艱苦奮斗精神,一任接一任,一代接一代,半個多世紀堅韌不拔,數萬民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硬是把一塊“不毛之地”變成了聞名全國的“塞上綠洲”。如今的右玉縣滿山遍野是綠色,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50%,被列入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右玉縣62年植樹造林的艱苦歷程,創造了黃土高原上的生態奇跡。

自1954年組建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積極發揮生產隊、工作隊、戰斗隊的作用,幾代人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持以屯墾戍邊、造福新疆各族人民為己任,在天山南北兩大沙漠邊緣和自然環境惡劣的邊境沿線,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發展生產,經過近60年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經歷無數艱辛,在亙古荒原上開辟了一片片綠洲,建立了一個個農牧團場和工礦企業,興建了一座座農工商結合、城鄉結合的新型城鎮,為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保障邊疆社會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兵團繼續秉持艱苦創業的精神,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實施結構優化、外向帶動、科教興兵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現代化工農業,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處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堅持密切聯系群眾,多做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准。廣大黨員干部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自覺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一大批機關干部駐村入戶,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中展現和弘揚黨的優良作風。湖北省圍繞“機關轉作風、干部受鍛煉、農民得實惠”,開展了服務農村發展的“三萬”主題實踐活動。第一輪“萬名干部進萬村入萬戶”從2011年3月開始,省、市、縣三級10萬多名干部組成8550個工作組,深入到全省2.6萬個行政村、1062萬家農戶,訪民情、送政策、辦實事、促發展。第二輪“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從2011年12月開始,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塘堰淤積問題,動員省、市、縣三級干部深入農村整治塘堰,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田水利建設運動。“三萬”活動中,機關干部的腳印印到了每個農戶、每個塘堰,他們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給農民帶來了實惠,同時又增進了干群之間感情。

河南省信陽市下派317名市、縣優秀干部對經濟基礎和工作基礎薄弱村開展幫扶。

福建省南平市近年來先后下派村黨組織書記2152名,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干部下基層、轉作風,換來群眾的一片深情。

基層黨員干部的群眾觀念不斷增強,做好群眾工作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化解矛盾糾紛和維護社會穩定能力逐步提高。甘肅省蘭州市西湖街道探索形成了以服務群眾為根本、以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為載體的社區管理服務體系,按照暢通民情、辦理民事、公示反饋、跟蹤監督的流水線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服務體系實施以來,暢通民情民意收集渠道、完善民生民事辦理制度、打造便民利民服務平台、整合助民惠民各類資源,在發揮黨員作用、服務社區群眾、加強社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得到了社區群眾的普遍歡迎,被親切地稱“民情流水線”、“黨群連心線”。

基層干部作風轉變,勤政為民意識增強。

在江西省萬年縣,有100多支黨員服務隊常年活躍在春耕一線,幫助缺少勞力的家庭栽插早稻,為群眾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

在貴州省麻山腹地長順縣敦操鄉,有一群“背篼干部”。 他們下鄉入戶工作時,都要背上背篼,免費為出行困難群眾捎帶生活物資,送去國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敦操鄉地處四縣交界的大山深處,全鄉62個村民組中17個沒通公路。從20世紀90年代起,進村入寨開展工作的鄉干部們就開始幫群眾捎帶東西,起初只是鹽、醬油之類的生活用品,后來發展到各種生活物資。“1/3時間在路上,1/3時間在工作,1/3時間在睡覺”“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是“背篼干部”的真實寫照。東西多了不好帶,就背個包,包爛了又買,一年背爛好幾個。2011年鄉裡給配了耐用的背篼,群眾就叫他們“背篼干部”。在敦操鄉,“背篼干部”已成為“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

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是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江蘇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長陳燕萍,扎根農村基層法庭14年,為黨分憂、為民解難。她所辦的3000多案件無一例錯案、無一例投訴、無一例上訪,獨創的“陳燕萍工作法”在全國法院系統推廣。她熱心幫助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救助患病兒童何小敏,被人們尊稱為“法官媽媽”。她常說:法官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自己作為人民公仆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群眾,隻有這樣才能得到群眾認同,在情感上與人民群眾心貼心。常年的工作中,“暖心的微笑、耐心的傾聽、貼心的話語”,“深入調查、指導舉証、嚴格審核”,“將群眾語言融入司法、將普法融入司法、將情理風俗融入司法”,“真情促調解、判決重疏導、案結事了情未了”成為陳燕萍調節群眾矛盾糾紛的亮點。

各地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切實改進服務態度和作風,樹立良好形象。安徽省高速公路系統從2007年起開展微笑服務活動至今,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三尺崗亭”裡,一張微笑的面孔,一句溫馨的提示,一次真情的注目,成為千裡高速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